《战国策》一书,记载了战国时代各国的历史事实和故事传说,有史料价值,也有文学价值,但由于年代久远,书中篇简的零乱缺失,传抄传刻中的讹误等较为严重。本书为《战国策》作了文字上的疏通勘误,并且广征博引,对内容作了详尽的注释。校勘中,作者使用了历史上多种刻本以及多种史籍,整理中以各章首句为该章拟定标题,并编制《战国策年表》、《战国纵横家书》、《苏秦事迹简表》等附录书后。
本书对历史上各类例的起源、内容、演变及其在各代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作了系统考证,其创新之处是: 1.对例的前身决事比和故事的形成、演变进行了考证,揭示了例的渊源; 2.对长期流传的所谓秦“廷行事”、清“成案”即判例的观点提出质疑,厘正了前人的不确之论; 3.对学界存有争议的汉代的。比”、末元的“断例。的性质作了考辨: 4.对前人未曾研究的元代的分例和明代的榜例、则例等进行了探讨; 5.对唐代至明清的条例、事例和元代的格例以及清代的则例、省例、 (大清律例)中的附例等进行了考证; 6.突破“以刑为主”研究法史的传统模式,对各代刑例之外的行政、经济、民事、军政、学校管理等方面的诸例进行了全面考述,阐明了例的体系; 7.论证了历史上的律例关系理论。
《太音大全集》为现存早的琴论专集。原刊于明永乐十一年。据近人研究,此书为宋代田芝翁所辑,原名《太古遗音》,计有三卷。南宋喜靖间杨祖云更名《琴苑须知》。明正统年间初袁均哲又据此本为此书作注释,编成《太音大全集》。全书共五卷,内容包括:制琴工艺、演奏技法、记谱体系及音乐美学理论等。此书屡经增订翻刻,有多种版本传世。其中保存了不少早已散佚的唐宋琴书、琴谱,如唐代赵耶利、陈居士、陈拙及宋代田芝翁、杨祖云等人的指法材料。
《帝京景物略》,二函十六册。据明崇祯八年(1635年)刊本影印,为北京史研究提供真实的文献资料,也为今人提供一部具有版本价值的典籍。 “燕不可无书,而难为书”,这是《帝京景物略》崇祯年刊行时方逢年之叙开篇语,也道出了北京史书撰写之难。随着蒙古统治者建立元大都,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统治中心,北京的全国都城地位得到确认。一三六八年,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统治,明朝建立。“靖难之役”燕王朱棣登基,改北平为北京,并开始大规模修建北京城。永乐十九年(一四二一年),正式迁都北京。至此,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一直持续到近现代。 作为全国的都城,北京的历史文化成为人们备加关注的热点之一,也是历朝各代文人学士笔端颇为钟情的内容。然而,一国之都,又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多层面的民
《帝京景物略(1-16)(套装共16册)》可谓集历史地理、文化和文学著作三者于一体。此书首先应当作历史地理类著作来读。它详细记载了明代北京城的风景名胜、风俗民情,是的都市资料;其次应当作文化类著作来读,它对当时北京的园林文化、民俗、外国宗教在中国京城的传播等,都有较为具体的描述;再次应当作文学著作来读,它是竟陵派幽雅隽洁文风在地理游记著作中的具体运用,因此,可把它作为晚清小品文的典范来阅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