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全册暴294卷,300万字,上起东周,下迄五代,囊括了1362年的历史,堪称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几乎相伴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他非常痴迷这部史学巨著,前后共读了17遍。
本书分上下两篇,对宋刻三卷本周昙《詠史诗》进行考论和校证。内容包括:周昙生活时代稽考,周昙《詠史诗》的板本叙录、宋本发覆、宋本源流,以及宋本周昙《詠史诗》的文献价值等。作者根据宋刻本周昙《詠史诗》,对唐代詠史组诗进行了相关研究。
2000年,承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资助,拙著《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得以出版。其后,本人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兴趣益增、范围更广,八年来,又有若干成果问世,除《北齐地理志》、《隋代行政区划沿革史》、《近2000年来长江三角洲岸线变迁研究》等专著外,发表的多数是论文。今得中华书局大力协助,将二十余篇论文裒集成编,以《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续集)》名称出版,虽说是对前集的继承,但也有新的发展,希望得到广大读者的批评与指正!
一批以写花稿为生的小报记者,他们一身兼两职,既做花,又做花稿捧坤伶名角儿。京、沪两地名花、名角儿去集荟萃,于是,小报记者们便蜂拥着团团围线着花丛,蝇营苟。从上海来京的菊界坤角儿王白石,唱戏嗓儿不足,可骚媚气却十足,她在台上抛飞眼,能骚倒台下一片人。花稿记者们便大肆吹捧,生生活把一个平庸的坤角儿捧为十全十美,如不听此一遭戏便枉活一生的名角儿;花界窑姐藏珠七娘,只有几分姿色,又因初来乍到,技艺不甚娴熟,颇受冷落。但是攀上小报记者后,借助花稿笔端,硬是被造成一个花容月貌、技艺超群的形象来。致使人们争相打茶围、做花头,以一睹芳泽为幸为快为荣。 历史是一面镜子。这便是二十年代“十里洋场”的一个真实的侧面。
《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前四史”,而《三国志》的成书比《后汉书》要早一个多世纪。魏文帝黄初元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20-280),是我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期,《三国志》是记载这六十年历史比较完整的史书。《三国志》共六十五卷,包括《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西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陈寿的撰述记事翔实,文笔简洁;裴松之的注释略于文字的训话和制度的考辨,而详于事实的增补和考订,分量是原著的三倍多。注释与原著相辅相成,难分难解,成为二十五史中极为独特的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