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为北魏贾思勰所著,是我国现存*早*完整的古代农学名著。书中记载了公元六世纪以前我国劳动人民从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原书共分十卷九十二篇,分别记载了我国古代关于谷物、蔬菜、果树、林木、特种作物的栽培方法及畜牧、酿造以至于烹调等多方面的技术经验,概括地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科学等方面的光辉成就。本书在石声汉先生《齐民要术今释》的基础上,为各篇增加题解,增补注释,并将译文补充完整。这是一个便于读者阅读和收藏的版本。
《抱朴子外篇》与《内篇》同为东晋葛洪撰述。作者自认为前者属儒家,后者属道家。实则《外篇》以儒家为主,兼采道家、法家,及少量的道教神仙养生思想。论时政得失,以古刺今;主张在下者藏器待时,克己思君;在上者任贤举能,爱民节欲。《四库提要》谓其 辞旨辨博,饶有名理 ,鲁迅赞其 论及晋末社会状态 。此次我们约请业内专家以《平津馆丛书》刻本《外篇》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精心解题、注释、翻译,以飨读者。
《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作为中医学理论专着的鼻祖对它的研究代不乏人,有关《素问》的语译本、注释本及各种校勘本社会上多有流传,然而这些大多为一家之言。《黄帝内经素问校注》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下进行的科研项目之一,经过全国专家论证,作者郭霭春历经数年之久,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又挖掘出一些新的资料,采众家之长,结合自己的见解,整理研究了这部《素问》。内容设有提要(针对每一篇)、原文、校勘、注释、按语几项,名曰《黄帝内经素问校注》。另外,尚有它的姊妹篇《黄帝内经素问语译》同时出版。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资料丰富,校勘翔实,训解精当,其中对《素问》的一些研究论点,经全国有关专家审定,代表了八十年代研究的*水平,适用於临床、教学及广大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张觉等撰写的《韩非子译注》分为五十五篇。就其主体而言,它实是一部政治学巨著,主要论述君主如何才能管好臣民、稳坐江山、富国强兵乃至称王称霸,亦即古人所称道的 帝王之学 。当然,书中除了论述法术、权势等主要内容,也论述了一些君主应该注意的道德修养、政治策略。同时,书中还有一些韩非对世道人情的剖析与感慨,对《老子》的解说,对论说素材的辑录,以及向君主的上书。
《算经十书》系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十部数学典籍,这十部典籍分别是《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张邱建算经》《五曹算经》《五经算数》《辑古算经》《缀术》《夏侯阳算经》。这十部算经包含汉初到唐末一千年中的数学名著,是中国隋唐时代的官定算学教科书,也是了解中国古代数学必不可少的文献。然而《缀术》北宋时已经亡佚,南宋重刻时,为了补足十书的数目,便把《数术记遗》放进去,形成了现今的《算经十书》。上世纪六十年代,书局出版了由钱宝琮先生点校整理的《算经十书》,是《算经十书》的*个学术整理本,长久以来被视作科技类古籍整理的典范。 钱宝琮(1892 1974),字琢如。系我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数学史家。中国古代数学史和中国古代天文学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其著作有《古算考原》、《中国算
这是一本有关《周髀算经》解读的作品。本书包括对《周髀算经》的长篇论述、《周髀算经》全文白话译文、《周髀算经》全文原文及详细注释、相关附录、参考文献及综合索引,意在为现代读者提供一种全面的《周髀算经》第一手史料。新论重新考察了《周髀算经》的宇宙模型,原文注释则讨论了几乎所有的技术性细节及有争议的问题,白话译文融会了汉代赵爽、北周甄鸾、唐代李淳风等各家注释的精华。同时,本书还特别分析了《周髀算经》中所体现的在古代中国科学史上极为罕见的公理化尝试及其意义。
《说苑》是《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刘向所序67篇”中的一部分,是刘向校书时据皇家所藏和民间流行的书册资料,加以选择整理的具有故事性、多为对话体的杂著的类编,纂辑先秦及汉代的轶闻琐事,借以阐述儒家思想。该书在流传中多有散失,校证者在前人整理的基础上参校各本,博采群书,事义兼释,并辑佚文一卷。
本书以 天下 为主题,以时间为主线,从政治角度和文明角度两个角度分而论之。通过分析不同时间段对 天下 观念的阐述,认为传统的天下观大致可分为儒学天下观和帝王天下观两类,揭示了文化和权力意义上的 天下 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名著之一,主要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被誉为万经之王。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文化名著中《道德经》的发布量只次于《圣经》。老子之道,可知,可解,可传,可行,可证,可悟,以载道,以寄情,以解惑,以明智。五千言精华,八十一章节,道不尽的道。《道德经》这部不朽著作,既是中国道教的思想源泉,也是东方智慧的代表之一。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完整的哲学著作,它所探讨的 道 是一切智慧的源头。 《道德经》书成,因无标点符号,故后人根据不同理解自行断句。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一字之差,谬之千里。《道德经》新译也藉此对很多篇章的文字断句做了大幅修改,以其更接近 道 矣。此次《〈道德经〉新译》以大道至简、正本清源为宗旨,将其一一还原。让 大道至简,返璞归真 。人人
天理 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尤其是在儒学发展后的新儒学思想体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宋明儒学中的天理,蕴含着一个深层次的秩序观,包含着生命伦常和社会生活日用之间奥秘。本书梳理中国古代观念史中的 天理 观念,尤其注重宋儒天理观念的梳理与分析工作。对宋儒天理观念的集大成者朱熹采取重点刻画的方式,分析其理学思想中 以理制欲 的克己工夫、 由静而敬 的持敬工夫、 知行相须 的知行工夫。同时,对其他理学思想家进行分重点梳理与分析。
本书收集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慧故事一千余则,依内容分为十部二十八卷。书中故事,多数信而有征,真实生动,上至政治家高瞻远瞩、治国平天下,军事家运筹帷幄、克敌制胜,下至平民全身持家、排忧解难,妇女儿童高见卓识无所不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本书深受*主席的喜爱,是他评点*多的一部笔记小说。此次出版,收录了*对本书的全部评论,值得读者认真阅读。
石涛专著的《苦瓜和尚画语录》共十八章,阐述山水画创作与自然的关系、笔墨运用的规律及山川林木等表现方法,强调画家要面向现实,投身到大自然中去, 搜尽奇峰打草稿 ,创造自己的艺术意境。主张 借古以开今 ,反对 泥古不化 。这些绘画思想对近代有重大影响。
本书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教材,也是对社会读者进行国学普及教育的读本。分为文学编、哲学编、史学编,基本涵盖传世名篇佳作。本书采用“文选”的方式,以阅读讲习传统典籍为主,以概括评析为辅。各编均附总论和名家评论,对读者理清各学科领域历史发展线索和特点、扩展视野多有助益,兼具学术性和普及性。
本书是《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的“儿科”部分(原卷次401-500)。本书的内容。主要分为二个部分,一为小儿疾病;二为痘疹专论。在小儿一般疾病部分,分为二十五门,包括胎养、诊断以及各种疾病的治疗;在治疗的方法上,除了一般方药外,还有针灸、单方等。在“痘诊”专论部分,详尽地叙述了中医对天花、麻疹经验。对于目前研究中医儿科疗法很是实用;尤其本书選列的文献资料,有一部分录自现已少见的古代儿科名著,因此,除了可供中西医临床参考外,也可供学术研究者的参考。 本书(儿科)分上下两册,这是下册,内容为“痘疹”专论。
《博雅经典:古玉辨》属于民国时期古玉研究中的 传统派 ,其在对历史文献的考释、玉器的分类定名准则、对中国玉文化内涵的阐述等方面,继承了传统古玉学研究体系,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书中也有局限之处,因其沿用旧考释方法诠释古玉,所探讨的内容,如玉的出产、释名、用途、相关制度、色沁、辨伪等内容,均依据文献记载和时代传承的定说,缺乏科学的实证方法,因而难免会有臆断的成分和谬误。如刘大同在书中虽然多次谈论了伪造古玉及鉴定的方法,然而记录均较简略,他本人并没有亲身实践过,应也是从其他书本传抄下来或耳濡目染传听而来。又如对玉器的特性、质地方面的描述,亦是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经验之谈,用今日的考古学眼光来看,其中有不少错误和纰漏,这在文中会一一评析。然而,瑕不掩瑜,这些观点的偏失代表了20世纪
中国年画较早以唐代新年时画 神荼、郁垒 于门户的形式出现,宋明时期逐渐于民间流行并形成规模,年画的题材和种类日臻多样,清代达到鼎盛。年画属民间美术范畴,民众把熟知和喜爱的历史佳话、传奇小说、遗闻轶事和新闻时事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憧憬,通过年画呈现,创作者多是民间画工与匠人,其流传形式也与春节民俗密切相关。新春佳节前,百姓带着对来年生活的美好憧憬,制作、张贴年画,祈福迎祥。这些题材多样的传统年画,不仅反映了民间的自然崇拜、神灵信仰观念,更随着春节风俗的演变,形成了春节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中国多数地方依然保留着张贴年画的习俗,年画也成为民间美术、俗文化研究的重要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