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名家文集:苏辙集》内容简介:在“唐宋八大家”这一重要的古代散文创作集体中,三苏父子是专享的在古文创作上取得不凡成就的文学家族。当初苏洵携苏轼、苏辙来到东京开封,凭借着张方平等的推荐、欧阳修等的揄扬,加上次年苏轼、苏辙在科举考试中双双高中,一时三苏父子“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欧阳修《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并序》)。特别是苏轼,当时欧阳修就发出了“老夫须放他出一头地”的感叹,欧阳修晚年更是带点伤感地说:“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着我也!”(朱弁《曲洧旧闻》卷八)而在南宋时期,苏文代替《文选》,成为士子争相效法的榜样。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就记载了这样的谚语,北宋时是“《文选》烂,秀才半”,而南宋时却说“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不过,这些历史故事多多少少
《兵经百字唐李问对》内容简介:《兵经百字》,全书一百字条,共分三部分。上卷智部,28字条,主讲谋计的方法原则;中卷法部,44字条,主讲组织指挥和治军的方法原则;下卷衍部,28字条,主讲作战应注意的问题。其书虽名气不能比《孙子兵法》,但却是《孙子兵法》有益的补充和发展,很值得一读。 《唐李问对》是《唐太宗与李靖问对》一书的简称。全书因以李世民与李靖一问一答的形式写成而得名。《唐李问对》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军事著作,被称为”兵家之楷模,用兵之典范”。
《浮生六记》正文选用朱剑芒所编的《美化文学名著丛刊》本为底本,该书于1936年刊行。之所以选用这个本子,主要有两个考虑:一是这个本子的校勘比较精,错误不多;二是它抢先发售刊出了第五、六卷,是一个“全本”。同时还参考了其他三种整理本,即俞平伯校点的《浮生六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罗宗阳校点的《浮生六记》(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和金性尧、金文南所注的《浮生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浮生六记》的注释为简注,内容包括一些难解的词语、人名、地名、诗文典故等,只要读者能大体读懂的词语,就不再出注。对所注词语,简要说明词义,不作征引和发挥。
中华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千百年来,国学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和行为。学习国学,了解国学,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个现代人,不能不知道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能不了解国学。为了帮助读者更方便、更轻松、更快捷地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国学知识,开阔文化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提高人文修养,编者对浩如烟海的国学知识进行了适当的取舍,选取了拥有代表性、最实用、读者最感兴趣的内容,辑成《国学知识全知道》。 《国学知识全知道(超值全彩白金版)》是一部快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分为国家政治、思想学术等九个篇章,涵盖了职官制度、伦理道德、文体流派、语言文字、建筑
《鶡冠子》为先秦道家著作,共19篇,其中专题论文12篇,对话录7篇。全书贯穿着道家思想,也有天学、宇宙论等方面的内容。此书长期被视为伪书,自70年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出土以来,因《黄帝书》与本书有不少相同相似的文句,备受外学者的重视。
本书为作者与同僚吴瀚涛一同乘船从上海出发,沿长江前往重庆,为轮船招商局考察该局所属沿途各分局商贸、航运、房地产租赁等经营状况时所作日记。其中,记载了大量有关当时航运、造船、税制、进出口贸易、工业、矿产、中药材、丝织、茶叶、玻璃等经济状况,以及民俗和自然风光等。《长江日记》原抄本系用轮船招商局专用九行稿笺誊写,毛装一册,约三万五千字。由何谨堂清缮二册,一册拟寄澳门郑官应阅定转呈盛宣怀鉴核,一呈局总沈能虎和三董公阅。郑官应档案中收藏的为前者。由于首次溯长江而上考察,记述远较其《西行日记》详尽,内容丰瞻,文字雅朴,时发议论,笔带情感,是郑氏日记中最富文学色彩的著作。此次出版,为原书影印加上排印和注释。
清代学者陆树芝的《庄子雪》是重要的《庄子》注释,影响很大。此次整理,据《中华续道藏》影印嘉庆文选楼刊本为底本,刻本印制不清处参考千顷堂石印本,为其第一次点校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