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循晚年重要学术著作。焦氏认为《孟子》一书阐发易学的 通变神化之道 及易学 感而遂通之性 ,遂以疏解赵岐 章句 为主,博采经史传注,参考清初顾炎武、毛奇龄、王引之等有关《孟子》六十余家,稽考编撰而成。阮元称该书 多下己意,合孔孟相传之正指 。
《大学》是儒家经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论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方的教科书,书中强调 诚意 正心 对当代人思维提升、行为处事有教育和启迪作用。宋代朱熹将《大学》进行了注释和补充,编成《大学章句》。 此次影印出版的《宋本大学章句》为线装形式,共一函一册。据国家图书馆藏宋淳祐十二年刻本,全彩高仿真技术,原大尺寸影印。原书板框高25厘米,宽17.5厘米,一卷,半页八行,行十五字,白口,左右双边。此宋刻本传世极罕,曾藏于铁琴铜剑楼,书上钤有 虞山瞿紹基藏書之印 菰裏瞿鏞 鐵琴銅劍樓 诸印。42筒子页。
《清儒學案》為徐世昌出面組織,由其門客吴廷燮等集體編撰的一部清代學術思想發展史。 徐世昌,字卜五,號菊人,又號*齋、東海、濤齋、水竹*人,清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中進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後追隨袁世凱,逐漸發迹。任清朝軍機大臣,民國後曾任大總統,其在學術上頗有造詣,并工於書畫,故以『文治總統』自词。徐世昌退隱天津作寓公後,致力於學術研究和整理典籍,故邀請清末民初著名學者,曾任國民清史館總纂的吴廷燮等人仿效《明儒學案》、《宋元學案》,集體編撰《清儒學案》 一書。這部清王朝的學案,收錄和介紹了有清一代學者孫奇逢、黄宗羲、顧炎武、戴震、龔自珍、傅山、惠楝、費密等一 二八九人的生平傳略及其學術成就,并將所收錄學者的專著、文集一一列舉,涉及學術著作萬余種,較為全面地勾畫出清代學術思想發展
黄士毅,字子洪,号壶山。莆田人。自幼嗜学,自莆田徙居吴中,因不忘故乡,故号壶山。从朱熹学习,编有《朱子语类》一百三十七卷。朱熹讲学语录初为各家所记,嘉定年间黄士毅考虑到各家所录内容互有重复,首创按内容进行分类编排的方法,将各家所记语录分为 理气、鬼神、性理、学 等二十六类,编成《朱子语类》一百三十七卷,即《蜀类》。《蜀类》今已失传,所幸日本九州岛大学藏朝鲜古写徽州本《朱子语类》基本保留了黄士毅所编《蜀类》原貌,可供探讨黄士毅所编《蜀类》和黎靖德所编《朱子语类》的成书及各本的传承渊源,且可与今传本《朱子语类》中注明源自《蜀类》和《徽类》的部分比勘考斠,大致厘清黄士毅所编《蜀类》和黎靖德所编《朱子语类》传承的脉络。就学界已有朱子学研究而言,往往依据明成化刋宋代黎靖德编《朱子
《孔子家语》一书详细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门生的问答和言谈行事,以及孔子与时人、各诸侯国君王的问答,生动地塑造了孔子的人格形象,对研究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和教育思想,有巨大的理论价值。本书对古籍进行注解、翻译,以帮助读者理解古代文献。
《孝经贯注》,又名《御览孝经贯注》。主要内容为《孤本孝经贯注(套装共6册)》著者对《孝经》所作的较为系统及全面的注解。全书包括《贯注》二十卷、《存余》三卷、《考异》一卷、《对问》三卷。明瞿曰有集注,崇祯七年金闾毛恒所刻本。瞿曰有,名瞿罕,明湖广黄梅人。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北齐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颜之推的传世代表作。这是中国历史上*部著名的传世 家训 ,颜之推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在生活、仕宦、处世、文章、修养等各个方告诫子孙,这也促使《颜氏家训》一书内容丰富,见解独特,成为家庭教育的典范。本书对颜氏家训进行注释,翻译帮助读者理解古代文献。
《智囊全集》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后经明代著名学者冯梦龙增补,重刊时将原名《智囊》改名为《智囊补》,其他版本也称《智囊全集》、《智囊增补》、《增广智囊补》等。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一千二百余则,依内容分为二十八卷,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书中所表现的人物,无论是叱咤云的帝王将相,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
《四书五经(线装、一函)(套装共10册)》是儒家的九部经典著作,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和《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传》五经。四书五经内容丰富深刻,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大学》相传是孔子弟子曾参所作,谓大人之学,讲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被视为儒家学说的入门读物,位列四书之首。《中庸》相传为子思所作,重在阐述调和折中的人生哲学。[中]谓恪守中道,不偏不倚;「庸』即平常。『中庸』就是常守中道之意。二书经唐代古文学家韩愈及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的极力推崇,地位得到提升。《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着作。《孟子》主要记载
本书资料丰富、体例完备、考订精详。作者旁征博引,多方搜讨,共收录先秦至民国间孔姓作者3000余人,著述3000余种,揭示了不少藏目和志乘缺载的文献。是迄今为止部系统整理孔氏家族著述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重要的学术价值。
在巨变与浮躁的时代里,历经千年沉淀的国学营养将是我们抵御精神危机、价值危机和经济危机挑战的法宝。在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的指导下,我们编纂了“书香经典”这一涵盖至圣先贤智慧的系列丛书。这是一套全新的、彩色的图文书系,它包含三十种国学、国艺经典,在古代典籍原文的基础上,我们请专家进行注释、翻译,深入而浅出地解读了我国传统国学和国艺中*代表性的思想和流派。尤为突出的特色是本系列丛书邀请了北京著名的邢曼手绘工作室,用色彩还原历史,用色彩还原典籍,给读者一种以时尚诠释经典的享受;而其仿宋的线订装帧形式,更是读者学习国学,兼及收藏的*选择。
方勇教授潜心庄子学研究近三十年,在《庄子》文献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思路和观点。作者非常重视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历经八年的时间,先后搜集到先秦至民国时期《庄子》白文本及其校勘、注释、研究著作302部,于2011年12月出版《子藏 庄子卷》;《庄子书目提要》一稿就是作者借鉴前人和当今学界所取得的成果,为每部书所做的提要。其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考述著者生平事迹,二是概述著作的基本内容,三是探究版本流变情况,揭示各版本的传承、价值和特点。其对两千年来的庄学著作版本的清晰疏理和考辨,对思想的精要概括和准确评析,为当代学人研究《庄子》提供全面的版本信息,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代炎黄子孙心中永恒的精神家园而书籍,正是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本套同学线装藏书收录厂《周易》《论语》《史记》等四十部不可不知、不可不读的国学经典,希望读者在感悟人生智慧的同时,与诸子百家交流思想,与历朝历代文学大师对活,畅游国学艺术殿堂。
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文集,文字简练隽永,兼采雅俗,具有儒、释、道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呻吟语》是一部探讨人生哲理的语录文集。作者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包容吸收了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加以作者本人的宦海沉浮以及对人世间冷暖沧桑的独特感受,对人生以及天地宇宙的各种现象作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识,尤以修身养性方面,多有独特而精辟论述,并在其中闪耀着哲理的火花。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儒家经典的合称,“五经”则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五部儒家经典的合称。 “五经”之名始于汉代武帝之时,这套“经书”大概就是这时编定的。南宋光宗绍熙元年,即公元1190年,理学大师朱熹为构筑他的理学思想体系,在福建漳州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编辑在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行于世,遂有“四书”之名。“四书”问世之后,就和“五经”并列起来,被通称为“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同为儒家施行其儒学、儒术教化的重要教科书,是统治者御民治国的主要精神武器。它们在中国传统社会上层建筑领域长期居于统治地位,对中国人的民族生存方式——其中包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表情达意方式、
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姓庄,名周,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东北)人,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祖上系出楚国公族,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为了让读者全面理解和掌握《庄子》的真谛,本书对《庄子》原文进行了翻译并加以注释。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她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四书五经》翔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历代科举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五经》,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时至今日,《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 《四书五经》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其影响播于海内外,福荫子孙万代。无愧为延续中华文化的千古名篇,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 分卷介绍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