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斋画报》为中国最早的旬刊画报,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创刊,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停刊,画报内容反映19世纪末社会热点。朝政大事,三教九流,各国风俗景物,近代科学知识无不列入其中。参与创作的画家除吴友如和王钊外,还有金蟾香、张志瀛、周慕桥等17人。绘画采用西方透视画法,构图严谨,线条流畅简洁。
《唐诗画谱》为明代黄凤池编纂。他从唐诗中选出五言、七言、六言绝句各数十首,请画家为之图、书家为之书,并付之于书版。明万历三十年至四十年间,武林(杭州)顾炳编印《顾氏画谱》,宛陵(宣城)汪君出版《诗余画谱》,及《唐诗画谱》行世,论之者评为「后来居上」。书中插图为当时名手蔡元勋所绘,而刻线稳健,刃锋不露,是美术欣赏和研究的稀有珍品。
元代对书法的重视不亚于前代,书法得到的发展。探索和认真的临学,在学习古人的传统基础上“托古改制”,使晋、唐的传统法度得以恢复和发展,扭转了南宋以来由于士大夫多“趋时贵书”形成的所谓“恶札流饰”的积习,开启了元代的书法风格。久之已成为在社会上流行最普遍,在日常生活中最切实用的字体。在应用价值上来说,算得是最的。故能自后汉相传至今,历久而弥新。
宋词选本自宋以来不断出现,与唐诗选本一样,我得难以统计。这些选本,或选一个流派,或选一个时期,或选一个词人,或针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编排。另一方面,以词为表现内容的“词意画”也大量出现。柳永、欧阳修、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词人的许多词作被画家选材,创作为“词意画”。词画互动的形式,大大增强了词与画的影响。词长出了翅膀,画扩大了题材。这是传统文化精华传播的很好形式。本书综合了段秀的宋词词作和据此而作的书画作品的状况,精选了40位宋代词人的百篇佳作及书画家据此而创作的“词意画”。词作采自中华书局版《全宋词》。在《唐诗》出版时,中华书局就已确定出版这本《宋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