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秘谱(套装共3册)》成书於明初洪熙乙巳(公元1425年),是现存早的琴曲专集。书中所收六十四首琴曲是编者从当时『琴谱数家所裁者千有馀曲』中精选出来的,其中颇有一些歷史上很有影响的名作。由於古代音乐不如其它文物那样便於保存,许多古曲不是失传了,就是面目全非。所以古琴谱中保存的古曲,被唐人认为『唯弹琴家犹传楚汉旧声』。古曲是总结前人音乐创作经验,探索传统音乐规律所不可缺少的依据。尽管近五百年来,有上百种古谱集中保存了成千首传曲,比较起来,还是以《神奇秘谱(套装共3册)》中保存的古代音乐作品史料价值。 《神奇秘谱(套装共3册)》全书共分三卷。上卷称《太古神品》,收十六首作品。编者认为这些『乃太古之操,昔人不传之秘』,他有意从当时传曲中选择了歷史价值较高酌『太古』传谱。如《广陵散》是
《宣和书谱》一一十卷,是《宣和昼谱》的姊妹篇,成书于北宋宣和年间,一般认为是宋徽宗及其内臣(或臣子)所编。该书系统著录皇家秘藏历代书法名帖,总计书家197人,作品1214帖,是一部系统记录官廷藏帖的巨著,以其著录完备、保存了大量史料而在书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书分焉历代帝王书、篆书、隶书、正书、行书、草书、八分书等类,每类前系以短叙一篇,叙述该书体的起源、发展,代表人物及不著录某些书家的缘故,其下按时代顺序收录书家小傅、品评及其作品目录(每位书家以其最主要或成就的害体归类,其他书体也在传后予以著录),其体例对书画著录类著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其评论历来为学者所称赏。该书常见版本有《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四库全书》本等,本书即以津逮本为底本排印,以他本参校,并收集了历代有关《宣和书
《四书手读》又名《郑板桥四子书真迹》,为郑燮手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全文的书法真迹,不仅向人们展示了郑氏精湛的书法、篆刻艺术,而且《四书》本身就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经典书,对激励后人成才有较强的启迪作用。
《芥子园画谱》,又称《画传》。清代著名文学家李渔,曾在南京营造别墅 芥子园 ,并支持其婿沈心友及王氏三兄弟(王概、王蓍、王臬)编绘画谱,故成书出版之时,即以此园名之。此画谱堪称中国画的教科书。本辑精选通行底本,延请专家校注,配以双色版画诠释文章内容,延展文章意境;从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延续古圣先贤智慧,使传世典藏存世弥久。
本作品对古代碑帖的形制和流变、碑帖的传拓技法、碑帖的装潢与保护、碑帖的艺术价值、碑帖的鉴藏知识、碑帖的经济价值与市场情况等方面做了精到的论述,并提出了不少前人所未发的新见解。该书体例完备,系统性强,内容翔实,图版丰富,是赵海明先生长期对碑帖研究所取得的近期新成果。
《芥子园画谱(套装共4册)》内容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浅显明了,宜于初学者习用,分为初集、二集、三集,包括树、山石、人物、屋宇、梅兰竹菊、花卉草虫翎毛之精华内容。《芥子园画谱(套装共4册)》为影印版。
《书经图说》五十卷,清晚期由官方主持编纂的一部《尚书》学著作,它以图附说解经,在历代《尚书》经说著作中独具一格。光绪二十九年(一九〇三),慈禧太后出于晚清学制改革需要考虑,诏命协办大学士徐郙等人纂辑绘制此书,前后历时二载而成。 全书以图为纲领,先列图目,每图之后,首列经文,次及解说,体例简明而完备。经文解说皆以蔡传诠经系统的《钦定书经传说汇纂》为宗旨,以宣扬正学为导向,以发挥经义为本,力避古文真僞之争等问题。全书图画绘制考究,人物衣冠皆斟酌古式,参考晋顾恺之《列女传图》、宋儒聂崇义《三礼图》等书。而且编纂者试图通过图画的形式,解决考证繁琐冗沓之弊,以收一目了然之效。图绘工细,精美非凡,洵为艺苑之奇葩。 此次整理以光绪三十一年内府刊本为底本,经文标点一以解说为准,具体内
婺州窑是中国古陶瓷研究界对分布于浙江中西部金华、衢州两市及周边地区古代窑场的统称。它们在胎、釉、造型及装饰风格上均有婺州窑陶瓷的共同特征。金、衢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大量的考古发现表明:这一地区的人类祖先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大约一万年前的“上山文化”时期就已掌握了夹炭陶、夹砂陶的烧造技术。
惮寿平(一六三三——一六九〇年),名格,字寿平,号南田,别号云溪外史、东园草衣、瓯香散人等,江苏武进上店人。中国绘画史上杰出的画家,与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昊历合称为『清初六大家』。他又是一位诗人和书法家,他的书法,初学二王,后取法褚遂良、米芾而自成一体。 此册《手录杜甫诗墨迹》为其早年所书,通篇蝇头小字,然神采奕奕,工细无伦。虽笔法还不及其后的浑厚含蓄,但已呈现出『高雅秀迈之气』。从中也可窥见他早年对『二王』小楷用功之深。 原册为四十七开,今选十八开原大原色影印,并录庄受祺、赵怀玉、瞿曾辑三人题跋。惮氏小楷以此数量成册出版尚属首次。此册面世对爱好、研究、收藏惮南田作品者亦具参考价值。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清人题画诗选》乃颂尧为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学生讲授诗词所编。全书共选清人二十六家,诗一千二百余首,诸家各有小传。对於研究 清代题画诗以及清代绘画史,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同时,在编选过程中,摒弃了用事僻奥、牵率应酬的诗作,故而颇便於初学者研习,对当前书画爱好 者也有的参考价值。本次点校以一九三五年大华书店排印本为底本,校以各家别集,并将参校书目於书後,以便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