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秘谱(套装共3册)》成书於明初洪熙乙巳(公元1425年),是现存早的琴曲专集。书中所收六十四首琴曲是编者从当时『琴谱数家所裁者千有馀曲』中精选出来的,其中颇有一些歷史上很有影响的名作。由於古代音乐不如其它文物那样便於保存,许多古曲不是失传了,就是面目全非。所以古琴谱中保存的古曲,被唐人认为『唯弹琴家犹传楚汉旧声』。古曲是总结前人音乐创作经验,探索传统音乐规律所不可缺少的依据。尽管近五百年来,有上百种古谱集中保存了成千首传曲,比较起来,还是以《神奇秘谱(套装共3册)》中保存的古代音乐作品史料价值。 《神奇秘谱(套装共3册)》全书共分三卷。上卷称《太古神品》,收十六首作品。编者认为这些『乃太古之操,昔人不传之秘』,他有意从当时传曲中选择了歷史价值较高酌『太古』传谱。如《广陵散》是
本书以图文相辅相成的形式,实录了完颜麟庆所至所闻的各地山川、古迹、风土、民俗、风俗、河防、水利、盐务等具体情况,较为全面地反映了道光年间广阔的社会风貌。
《四书手读》又名《郑板桥四子书真迹》,为郑燮手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全文的书法真迹,不仅向人们展示了郑氏精湛的书法、篆刻艺术,而且《四书》本身就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经典书,对激励后人成才有较强的启迪作用。
中国年画较早以唐代新年时画 神荼、郁垒 于门户的形式出现,宋明时期逐渐于民间流行并形成规模,年画的题材和种类日臻多样,清代达到鼎盛。年画属民间美术范畴,民众把熟知和喜爱的历史佳话、传奇小说、遗闻轶事和新闻时事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憧憬,通过年画呈现,创作者多是民间画工与匠人,其流传形式也与春节民俗密切相关。新春佳节前,百姓带着对来年生活的美好憧憬,制作、张贴年画,祈福迎祥。这些题材多样的传统年画,不仅反映了民间的自然崇拜、神灵信仰观念,更随着春节风俗的演变,形成了春节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中国多数地方依然保留着张贴年画的习俗,年画也成为民间美术、俗文化研究的重要对象。
《芥子园画谱》,又称《画传》。清代著名文学家李渔,曾在南京营造别墅 芥子园 ,并支持其婿沈心友及王氏三兄弟(王概、王蓍、王臬)编绘画谱,故成书出版之时,即以此园名之。此画谱堪称中国画的教科书。本辑精选通行底本,延请专家校注,配以双色版画诠释文章内容,延展文章意境;从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延续古圣先贤智慧,使传世典藏存世弥久。
本作品对古代碑帖的形制和流变、碑帖的传拓技法、碑帖的装潢与保护、碑帖的艺术价值、碑帖的鉴藏知识、碑帖的经济价值与市场情况等方面做了精到的论述,并提出了不少前人所未发的新见解。该书体例完备,系统性强,内容翔实,图版丰富,是赵海明先生长期对碑帖研究所取得的近期新成果。
《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精选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绘画名家及其名作,以馆藏书画珍品为源本,以册页的形式出版,呈现了较完善的中国古代绘画代表性流派和个人风格体系。李弘主编的、董其昌绘画的《山水册页(2)》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获取画卷信息,逼真再现了难得一见的原作风貌,读者能更准确欣赏到这些绘画的独有的用笔特征和微妙的墨色韵味;另外,设计上采用正面全图,背面局部放大的形式,以满足广大收藏和艺术爱好者欣赏、临摹的需求。《山水册页(2)》为丛书之一。
岳飞所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行草书,只有刻石,未见墨迹。成都的武候祠,南阳的武候祠及汤阴的岳庙和济南大明湖遐园都有此帖的刻石。 历来对此贴的真伪存有争议,尤其是文中‘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之‘桓’字,是宋钦宗越桓的名讳,写时应讳有缺笔,而此帖却完整无缺,是明显的伪作。更有人凿考订此帖,是明朝人所托岳飞之名之作。但无论其真伪,就其书法艺术而言,还是很可取的。即使认为其为伪作者,也丝毫没有否定其艺术价值,如同流传下来的‘二王’杂帖,有谁敢肯定全都是真迹,又有谁怀疑过它的价值呢?毕竟碑帖考证与书法艺术是截然二事,此帖也没有因其存有真伪之争忽略了它的艺术价值。此帖流传之广,影响之大也证实了这点。 文中有两处明显脱字,释文中以括号标出,临写者注意。
《中国历代绘刻本名著新编:无双谱名人传》又名《南陵无双谱》,刊刻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绘者从汉代至宋1400多年间,挑选了40位广为称道的名人,如项羽、苏武、诸葛亮等,绘成绣像并题诗文。《中国历代绘刻本名著新编:无双谱名人传》题为《无双谱名人传》,人物、小传独立,采用一图一传一诗,并附《四十画像赞》,便于读者赏图读文。该书绘画者是擅长人物画创作的绍兴人金古良,镌刻者朱圭为康熙时期的御殿刻工。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清世祖顺治帝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一六五四年)三月十八日,八岁继位,是清入关后第二代皇帝。 康熙帝自幼好学不倦,及长目光敏锐,意志弥坚,处大事而不惊,敢作改为,在位达六十一年之久。康熙帝致力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鼓励发展生产,使社会经济从明末清初的凋敝状态中得以复苏和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繁荣,国力增强,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康熙盛世”,为后人景仰。 康熙帝怡情翰墨,喜好书法艺术,常在退朝后与精于书法的文臣观摩古人墨迹,切磋书艺。 康熙帝遍临诸家,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米芾、董其昌……从而形成了他博采众长,清劲刚健的书风,其书迹潇洒秀丽,苍劲率真,倍受世人喜爱。
方于鲁编吴有祥整理的《方氏墨谱(精)》是明代万历年问徽州制墨名家方于鲁主持编刻的一部版画图谱。该墨谱由当时名画家丁云鹏、吴羽等人绘制图案,名刻工黄德时、黄德懋等人刻制上板,而后刊印成书。今据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刻本整理出版,以飨读者。 全书共六卷:国宝、国华、博古、博物、法宝、鸿宝,并有汪道昆、李维桢等人所作计。序跋题赞二十余篇,可谓“形文毕陈,图咏并载”。郑振铎评价曰:“以大画家之设计,而合以新安刻工精良 世之手、眼与刀法,斯及两美具,二难并,遂形成我国版画史之黄金时代焉。”
张大干(1899 1983),原名张正权,又名爱,字季爰,号大干,别号大干居士,四川省内江市人。其二哥张正兰,即是著名的画虎大师张善孖先生,他们兄弟二人共用画室名为“大风堂”。 大千先生的艺术成就和艺术地位早已名满天下,徐悲鸿曾赞誉其为“五百年来人”,在西方亦公认先生是中国画家的翘楚。1958年,张大干参加国际艺术学会在美国纽约举办的世界现代美术博览会,以中国画《秋海棠》荣鹰该学会颁发的金质奖章,并被公选为“当代世界大画家”。王世杰博士曾这样评价张大干先生:大干是一个“渐修”得道的,而非“顿悟”得道的大师。 张大干先生的艺术成就,有赖于多种与生俱来的因素:论才华,超卓不凡;论气概,大气磅礴。然而.他更看重的是“七分人事三分天”,也就是后天的努力一一能够依照自己的兴趣、遵循正确的路径,
本书内容包括: 王羲之小传、《快雪时晴帖》册页、《七月都下帖》册页、《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卷、《远宦帖》卷等。
艺术文献集成 搜集中国古代艺术方面的经典原著,以可靠的版本为底本,并予以重新校点整理,本书即是其中的一种。是明代学者王佐增补曹昭《格古要论》的著作,记录书画,建筑等艺术作品的形成和流传过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本书精选近百件广东省博物馆珍藏的古代书法真迹,其中有许多是尚为发表过的精品。 我国的书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文化宝贵遗产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结合特有的书写工具(笔墨砚纸),呈现出不同时代的书法风貌,各种体式的书家辈出,推动了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广东省博物馆藏有大量古代书法真迹,其中多是尚未发表过的精品,今特精选近百件辑成此书,以供广大书法爱好者欣赏和借鉴。 关于明清两代书法,后世人说,明人蕴有唐法、宋意,更有姿态之美。清人则继承了明代的流风余韵,精炼的笔法极为隽永,同时更有一些新的创作。
本书包括: 褚遂良小传、《倪宽传赞》卷、褚摹《王羲之长风帖》卷和临《王献之飞鸟帖》卷。
《中国艺术百科》是一部综合性艺术类图书,全方位展示了中国各种艺术的精华,多角度介绍艺术发展脉络。内客包括书法艺术、给画艺术、文房四宝、家具服饰、钱币紫砂、金银玉器、青铜瓷器、建筑雕塑、传统戏剧、曲艺杀坛、乐器舞蹈和民间工艺。科学可靠,知识丰富,系统性较强,既可供读者查阅,又有一定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