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希堂法帖》,系清乾隆十二年(一七四七)清高宗弘历敕命编刻的一部大型丛帖,全名《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三希堂之得名,源于乾隆珍藏的三件晋代书法名帖,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此三帖被乾隆视为希世之宝,特于故宫养心殿内辟三希堂珍藏。乾隆十二年,高宗命大学士、吏部尚书梁诗正等人,将其时内府所藏魏晋至明代的法书编次成卷,并亲自作序,命人摹勒上石。三希堂三帖自然首当其冲被收入,其余法书亦皆出自皇府,故称《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省称《三希堂法帖》。原刻石现仍完好,藏于今北京市北海公园阅古楼内。 《三希堂法帖》共三十二卷,收入魏晋南北朝至明代的法书计一百三十五家三百四十余种,包括魏晋南北朝五家,隋唐五代十一家,宋代六十九家,金代一家,元代
本作品对古代碑帖的形制和流变、碑帖的传拓技法、碑帖的装潢与保护、碑帖的艺术价值、碑帖的鉴藏知识、碑帖的经济价值与市场情况等方面做了精到的论述,并提出了不少前人所未发的新见解。该书体例完备,系统性强,内容翔实,图版丰富,是赵海明先生长期对碑帖研究所取得的近期新成果。
内容提要 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充分展示了中国文人高深的精神境界。书法 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 ,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从古至今,无数热爱书法艺术的人将大量名家名作临摹、刻石,以期永久保存。不仅如此,他们还刊印了众多书法作品集,让这些瑰宝可以流传于世。从官府刊印的《昇元帖》、《淳化阁帖》、《大观帖》、《三希堂法帖》,到私刻的《潭帖》、《乐善堂帖》、《停云馆帖》等,古人刊印的书法作品种类繁多,不可胜数。就影响而言,当数《三希堂法帖》的意义为重大。
《碑帖珍品临摹本》收集了王羲之,赵孟頫,智永,米芾,颜真卿,孙过庭等名家的多件作品,并经编者对这些墨迹成倍放大,深受众多书法爱好者喜欢。此外,本套图书还附有赵孟頫书“陋室铭”和文征明小楷“醉翁亭记”两个单页,供广大读者欣赏。
《三希堂法帖》是清乾隆初年由宫廷编刻的一部大型法帖。 三希堂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养心殿内,清高宗将王羲之的 快雪时晴帖 、王殉的《伯远帖》、王献之的 中秋帖》收藏于此,视该三帖为希世珍宝,因而得名。乾隆十二年梁诗正等受命编次内府所藏魏晋至明代书家的墨迹钩模镌刻,取名《三希堂法帖 《三希堂法帖》的问世,为后世保存了极为珍贵的书法真迹。它的流传为清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该帖共收一百三十五家的三百四十件楷、行、草书作品,另有题跋二百多件印章一千六百多方,共九万多字。《三希堂法帖》的早期拓本已不多见,此次出版是据一乾隆初拓御墨锦裱本~影印,所收作品均按历史顺序编排,这对书法爱好者学习研究魏晋至明代千余年来的书法艺术提供了很大方便。
书法,是我国历史悠久而又*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求形式之一。草书更是祖先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美化形成的,以其奔腾恣意的形态。极龙飞凤舞之致。能彰显书法家肆意的想象和个性的色彩,为历代书法家钟爱。本书选取历代草书大家的传世作品,包括崔瑗、张芝、皇象、陆机、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孙过庭、颜真卿、米芾、赵佶、赵孟頫、王铎、傅山等名家的草书作品精华,融章草、今草和狂草于一书,并介绍各人各家的生平与书法特色、各帖的风格与流传历程。不但从中见出中国草书艺术的发展历程,更能成为草书书法爱好者临习的极好范本。
中国绘画艺术在其漫长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举世闻名的三大画科:山水、人物、花鸟画,各有其独立的历史沿革、画风书派及大师名作。为使广大绘画爱好者与美术工作者能够系统、全面地了解在大书科自领域中的艺术成就,本社特邀中国美术史专家、美术评论家以及三大画科的研究工作者,从浩如烟海的中国美术作品中精心挑选出为著名、*代表性、对后世艺术创作发展影响为深远的一批名家名作,配以言简意赅、画龙点晴的介绍及评析,以清代书画界讲究之罗纹宣纸,依明代传统雕版水印工艺印刷,成为目前书画界品质的画册藏典,受到国内外美术界人士的广泛赞誉。
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从7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彩绘陶画,到明清时期形式繁多的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几千年来,中国绘画在不同时期形成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技法,并经过不断的演变、提高及推陈出新,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风格和鲜明特色的中国绘画艺术。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的主要画科,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中国山水名画》一书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和作品为归依,上起隋唐,至于清末,精选历代山水画代表作400余幅,同时对画家生平、艺术成就以及作品本身的特色加以介绍,是广大绘画爱好者学习中国山水画不可多得的佳品。
......
唐朝是我国书法史上的黄金期,在绚丽多彩的唐代艺苑中,颜真卿的书法领袖群伦,冠冕书坛,独树一帜。如果说王羲之变钟繇书体而有发展,那么颜真卿则破『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体尤有创新。
行书起于东汉,相传由刘德升所创,介于楷书、草书之间,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弥补了楷书书写速度过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缺陷。其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结体和用笔都比较自由,弹性度较高,具有 不拘不放,易认好写 的优点。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称为 行楷 带有草书或接近草书的则称为 行草 。本辑精选底本,精心印制,以求全面展示古代书法佳作的神韵,从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延续古圣先贤智慧,使传世典藏存世弥久。函套线装、精致典雅,有一定的文学欣赏和收藏价值。
《中国艺术百科》是一部综合性艺术类图书,全方位展示了中国各种艺术的精华,多角度介绍艺术发展脉络。内客包括书法艺术、给画艺术、文房四宝、家具服饰、钱币紫砂、金银玉器、青铜瓷器、建筑雕塑、传统戏剧、曲艺杀坛、乐器舞蹈和民间工艺。科学可靠,知识丰富,系统性较强,既可供读者查阅,又有一定的可读性。
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传世名帖》一书,可以说是对于法帖的演绎和加工的又一个新成就。本书上起魏晋南北朝时期,下迄清朝末期,共遴选书法作品500余幅,涉及历代书法名家220余人,这些作品代表了这些书法名家的主要风格,图片资料尽可能保持了原有作品风貌,并对这些书法名家的生平、书法特色以及作品本身进行简要说明,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让读者能够更好地去了解中国书法艺术,去欣赏和学习中国书法艺术。
中国的绘画艺术由来已久,在两千年前的战国就有了在丝织品上绘画的艺术。后来又有了岩石画和陶瓷彩画。随着地域文化的引入,本土文化与域外文化的撞击、融合,在汉代和两晋时期形成了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绘画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取材文学作品。例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创作而成。没有能够直视的景物与人物,而是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通过巧妙的构图,传神的笔墨,描绘出曹植在洛水之畔与洛水之神宓妃相会的情景。此外,此时的山水画、花鸟画也开始萌芽。张婷婷主编的《中国传世名画(彩图版共4册)》收集名画百幅,展现了各个时期的名家名作,带您品读久远的艺术,赏析中国的国画精粹。
中国的绘画艺术由来已久,在两千年前的战国就有了在丝织品上绘画的艺术。后来又有了岩石画和陶瓷彩画。随着地域文化的引入,本土文化与域外文化的撞击、融合,在汉代和两晋时期形成了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绘画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取材文学作品。例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创作而成。没有能够直视的景物与人物,而是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通过巧妙的构图,传神的笔墨,描绘出曹植在洛水之畔与洛水之神宓妃相会的情景。此外,此时的山水画、花鸟画也开始萌芽。张婷婷主编的《中国传世名画(彩图版共4册)》收集名画百幅,展现了各个时期的名家名作,带您品读久远的艺术,赏析中国的国画精粹。
明代山水绘画发展既有较鲜明的階段性,又有较繁复的多样性,画派林立,在对峙中有互融,交替中有重复,风格繁多,既独辟蹊径又承继传统。 清代山水画创作为繁盛,儒雅淡澹的文人画风大行其道。晚明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愈加抽象的山水画风对清初一些画家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被称为清“四王”的王时敏,王*,王翚及王原祁追踪元四家、董其昌,普遍重视笔墨趣味,被视为文人画的嫡派,并在皇室的推崇下,对清代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撷取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画家的传世名作,依顺序汇编成册,标明画作尺寸,收藏地及收藏家。画作者的艺术风格特征及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成就等,并加注简明扼要的赏析短文,希望读者在欣赏这些传世名画时对中国各时期的山水画作的艺术特征有所了解,并供清赏。
《三希堂法帖》编于清乾隆十二年(公元一七四七年),由清高宗弘历(乾隆帝)敕命大学士吏部尚书梁诗正等编刻而成,收录了自魏至明代的一百三十余位书法名家的书法墨迹精品,分为正续两帖,并均由乾隆作序。其流派绘呈,风格各异,堪称贴中巨作,不仅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收藏价值,而且为研究者、学习者提供了详细、珍贵的资料。
《宣德鼎彝谱》,八卷,明吕震撰,《四库全书总目》收录。该书是明代宣德年间礼部尚书吕震等人奉旨编辑的一本书,据说在宣德年间,有一位掌管铸造冶炼的太监,名叫吴诚,他曾与吕震等人一同搜集编排此书,上贡给朝廷,此书并未流传。後来于谦在明正统年间《公元一四三六至一四四九年》任礼部祠曹《主祭官》时,才从吴诚那里得到副本,而文彭又向于谦的後人借来抄了一份。直到明嘉靖年间,这一书才得以在世面上流传。《宣德鼎彝谱》第一卷、第二卷为帝王的诏令告示、礼部所呈进的图谱以及工部议呈所需材料的奏摺;第三卷记载了工部在申请供给物料时所上呈的一些折疏、以及礼部、工部在商定各级地方政府及武学、武成两殿祭祀时所使用鼎彝的种类名称。
这本《芥子园画传》,将全书分为树、山石卷,兰竹梅菊卷,人物昼宇、翎毛花卉卷, 名家画谱卷。
本书由书法家启功、欧阳中石、沈鹏担任顾问或编委。获得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编辑出版奖”三等奖。 这部书的出版,为汉字书法提供了权威性的例证。广大书法爱好者与研究者可以查证书写的规范,并且从一个字的多种书写方法中吸取所需要的滋养,进一步,还可以探索字体演变的规律,比较历代书法家风格的异同,查考某个字的源出。《书法字海》是一部兼具知识的、历史的、审美的多种功能的书法工具书,是汇集书法单字的海洋。 一、本字海收集了中国历代金石文字和法帖及日本、韩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汉字书法墨迹,共收入书法家1012人、碑刻525种、书法单字达79000余字,是学习和研究书法艺术及文字学等方面的一部大型工具书。 二、本字海收入的书法单字绝大部分都精选自金石拓片或墨迹的影印件,对其中较残的碑版字由参考编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