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一书,是由淮南王刘安和他的宾客门人共同撰著的,问世于西汉前期。《淮南子》是一部奇书,保存了先秦和当时思想的大量材料,它又是一部杂书,糅合了了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等各个派别的思想,试图在一部书里纳入对许多问题的思考和论说。
北宋沈括所着的《梦溪笔谈》以笔记的体裁,记录、考订了当时和前代的典章制度、掌故轶事、文物考古、物产民俗等,成为后代文史研究的可靠依据,北宋一些重大科技发明和科技人物也赖本书记载而得以传世。《梦溪笔谈》成书后影响深远,不仅在国内受到重视,在世界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十九世纪中期,日本用活字版排印了这部名着;二十世纪,法、德、英、美、意等国都有学者对此书进行了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
本书为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分上编“文学整体论”和下编“作家作品论”。
《书林清话》是叶德辉的代表作,也是版本目録学名著。该书凡十卷,以笔记体裁系统介绍了有关中国历代雕版印刷书籍的各项专门知识。从书籍和版本的各种名称,宋元以来历代官刻、私刻、坊刻的源流,各时代突出的著名刻本,到古代活字印刷、彩色套印的创始和传播,历代刻书规格、所用材料以及工料价值的比较,印刷、装潢、鉴别、保存的方法,乃至相关的遗闻掌故,等等,是书皆有论述。此次将《书林清话》、《书林余话》合刊,以《民国丛书》本为底本点校。除改正明显的刊刻讹误外,一般不作校正 。书后附録《藏书十约》及叶德辉传记数据,以便读者进一步了解叶德辉其人其学。
本次整理《倪瓒集》,拟为读者提供一部简单实用的倪氏诗文集读本。具体整理情况如下:以《无锡文库》所影曹氏《清閟阁全集》为底本,并校以《四部丛刊》所影蹇氏《倪云林先生诗集》(简称天顺本)及《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所影倪氏《清閟阁遗稿》(简称万历本)。而沈吾所辑《清閟阁全集补遗》,则以《无锡文库》所影上海图书馆藏古华山馆稿本为底本,予以标点。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数次辑録补充,不少倪氏诗文版本存在体例不纯、诠次芜杂的弊病。有鉴于此,此次整理即将《清閟阁全集》中收録倪氏相关资料之卷十一、卷十二移至书后,作为附録;而《清閟阁全集补遗》之卷三、卷四则不予收録,裨使全书结构更为明细和合理,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稍加留意。
本书辑录十一种古代养鱼的文献,分别记载了鱼之种养之法、鉴赏品第之法,甚至西方国家养鱼经验,以及运用遗传学理论梳理金鱼的演变。具体包括:明黄省曾撰《养鱼经》、张谦德撰《朱砂鱼谱》,清蒋在雝撰《朱鱼谱》、句曲山农等撰绘《金鱼图谱》、荣廷撰《虫鱼雅集》、宝奎撰《金鱼饲育法》,民国金云高撰《金鱼学》、高君珊译《金鱼饲养法》、苏堤撰《金鱼养殖法》以及陈桢撰《金鱼的变异与天演》等。
子書是我國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早的一批子書產生在春秋末到戰國時期的百家争鳴中,其中不少是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珍貴结晶。秦漢以後,還有不少思想家和學者寫過類似的著作,其中也不乏優秀的作品。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華書局修訂重印了由原世界書局出版的諸子集成。這套叢書匯集了清代學者校勘、注釋子書的成果,較為適合學術研究的需要。但其中未能包括近幾十年特别是一九四九年後一些學者整理子書的新成果,所收的子書種類不够多,斷句、排印尚有不少錯誤,為此我們從一九八二年開始编輯出版新編諸子集成,至今已出滿四十種。 新編諸子集成所收子書舆舊奉諸子集成略同,是一般研究者經常要閱讀或查考的書。每一種都選擇到目前為止較好的注釋本,有的書兼收數種各具優長的注本。出版以來,深受讀者歡迎,還有不少讀者提出意
《白虎通》即《白虎通义》,汉班固等撰集,系汉章帝于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的记录。清代陈立的《疏证》,是《白虎通》校释中水平的。此次整理,还收录了卢文绍的《今本44篇阙文》、庄述祖的《白虎通义考》和刘师培的《白虎通义斠补》等8种资料,对研究《白虎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内容涵盖了课题组先后赴浙江省民政厅、浙江省组织部和杭、宁、温、台、绍五地的民政、组织、体改等部门以及民间组织调研,并以浙江的实践经验为鉴,对现在条件下推进民间组织的发展及其党建工作提出了重要认识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