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碑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既可以补充传世文献之缺略,亦可订正史传之舛误,有着其他史传无法替代的地位。而金石目录著作同样具有校对传世文献目录的价值和指示今人寻求、了解古迹的作用。 此次出版的金石目录书籍《宝刻类编》,全一册,彩色影印,所选底本精良,系国家图书馆藏鲍氏知不足斋手抄藏本,文前有顾广圻的手写书跋和四库全书提要,便于加强读者对本书的了解,为学者提供了文献研究资料;其次,书中有大量的点校朱批,这些批注真实的反映了古人深厚的校勘功底、对石刻碑文的独到见解和严谨求实的态度,为后世的编校工作者和学者提供了学习的范本。此外,全书钤有多个藏书印章,如 歙鲍氏知不足斋藏书 、 顾千里经眼记 、 秦恩复印 、 秦伯敦父 、 石研斋秦氏印 、 刘履芬印 、 江山刘履芬彦清氏收藏 、 彦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后,明成祖赐名《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篡的一部大型类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全书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
《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百科全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全书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共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三亿七千万字。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全书分门别类,辑录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种古书资料,大凡经史子集与道释、医卜杂家之书均予收辑,并加以汇聚群分,甚为详备。它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宗教、科学技术等方面丰富而可贵的资料。本书比法国狄德罗、达兰贝主编的百科全书和著名的《大英百科全书》都要早三百余
《制造工业分典》是《中华大典 工业典》九个分典之一,包括生产用品总部:农具部、工具部、生活用品总部、玉器部、其他部,交通运输总部:车部、船舶部、道路部、金属总部、铸币部、兵器部、器物部、杂器部、其他总部,发展沿革总部、工匠部、其他部等分部。编纂时,除严格执行《中华大典》和《工业典》有关规定外,对材料的收录以及对某些相关问题的处理也略有调整。
《新刊山堂先生章宫讲考索甲集》为南宋章如愚编撰的类书,南宋年间刊刻,共十集一百卷。此次据中国书店所藏宋本影印,二33八年被列入批『国家珍贵古籍名绿』,是海内外极为罕见的珍贵古籍。章如愚,字俊卿,室号山堂,婺州人氏(今浙江金华市)。南宋庆元年进士,初授国子博士,后出知贵州(今广西贵港市)。开禧年间,因开罪权臣韩惋冑而被罢职,后归故里结草堂讲学,死后门人谧为山堂先生。山堂先生所编撰穴新刊山堂先生章宫讲考索》又名《群书考索》,成书于嘉定年间,原为十集百卷,元明以后再刊本陆续增刊,分为四集,前集六十六卷,后集六十五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二十五卷。《新刊山堂先生章宫讲考索》甲集为其前集一部分,分六经、经史、诸子、百家、诸经、诸史、圣翰、书目、文章、褛乐、律吕、历数、天文、地理等十三门,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所藏过云楼《锦绣万花谷》,前集四十卷,后集四十卷,全40册。本书刊刻于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南宋孝宗时人编纂,是南宋时期的大型类书,分类摘录南宋时还存世的各种古籍,有不少书早已亡佚。清代学者阮元称赞曰: 书成锦绣万花谷,画出天龙八部图。 实属罕见文化珍品,举世无双。本书流传有序,鉴藏印有:赵氏子善、周允元印、匏如珍藏书籍私记、顾鹤逸藏书印等。
本部分从“命名艺术探秘”、“家法族规揭秘”、“宗祠故居纵览”、“姓氏字频考证”四个方面加以科学阐述,由表及里,深入浅出。 了解中华姓氏的产生和由来,掌握取名命号的基本常识,本部分内容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广大读者将在“命名艺术探秘”中获益匪浅;历朝历代各姓各族大有家法严明、族规森严者,指导言行,规范举止,一方面既起着安家定国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又含压抑人性、残害生灵持阴暗血腥之气……对此,广大读者可以在“家法族规揭秘”中揭开千年历史神秘面纱,以辨证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华夏大地数不清的宗祠故居,历经岁月沧桑和历史的烙印,无不弥散着浓郁的氏族文化气息,折射出中华儿女不忘本源、敬奉祖先的优良传统和淳朴深厚的爱憎情感,这是“宗祠故居纵览”要向广大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