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外篇》与《内篇》同为东晋葛洪撰述。作者自认为前者属儒家,后者属道家。实则《外篇》以儒家为主,兼采道家、法家,及少量的道教神仙养生思想。论时政得失,以古刺今;主张在下者藏器待时,克己思君;在上者任贤举能,爱民节欲。《四库提要》谓其 辞旨辨博,饶有名理 ,鲁迅赞其 论及晋末社会状态 。此次我们约请业内专家以《平津馆丛书》刻本《外篇》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精心解题、注释、翻译,以飨读者。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汉族哲学著作,道家作品。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淮南子》原书内篇二十一卷,中篇八卷,外篇三十三卷,至今存世的只有内篇,这部书的思想内容以道家思想为主,同时夹杂着先秦各家的学说,故《汉书 艺文志》将之列为杂家类。
《老子》一书,大抵为老子总结其老氏家族累世之言编著而成。关于《老子》的成书年代问题,学术界亦有较激烈的争论。我们认为《老子》一书大抵为春秋末、战国初年的作品。 《老子》一书,大抵以道论为理论基础,以德论为治世修身之根基,泛言政治、人生、社会与历史诸现象,其中包含有丰富而深邃的辩证法思想。 老子实为中国思想史上第1位思想家,春秋及战国蜂起之诸子,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老子的思想影响。 本书是新编新注新译《老子》,以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底本,每章顺序与王弼本《老子》不同,导读部分都引出王弼本章次,书末另有章次对照表,以方便读者查阅。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名著之一,主要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被誉为万经之王。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文化名著中《道德经》的发布量只次于《圣经》。老子之道,可知,可解,可传,可行,可证,可悟,以载道,以寄情,以解惑,以明智。五千言精华,八十一章节,道不尽的道。《道德经》这部不朽著作,既是中国道教的思想源泉,也是东方智慧的代表之一。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完整的哲学著作,它所探讨的 道 是一切智慧的源头。 《道德经》书成,因无标点符号,故后人根据不同理解自行断句。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一字之差,谬之千里。《道德经》新译也藉此对很多篇章的文字断句做了大幅修改,以其更接近 道 矣。此次《〈道德经〉新译》以大道至简、正本清源为宗旨,将其一一还原。让 大道至简,返璞归真 。人人
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道德经幢矗立在河北省易县城内龙兴观遗址旁,建于唐开元年间,距今已有1273年历史。经幢镌刻着《老子道德经》81章。由唐玄宗李隆基亲自注释,甚为珍贵,故又称御注老子道德经幢。文字由唐著名书法家苏灵芝书,成为珍贵中的*。本书是贾延清、李金泉等积数年之力,将碑文整理,保持了碑文原貌,尤其是还原了唐明皇所作注解的原貌,并加上白话文注解,加以解释,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一派的经典作品。目前所见的各种版本,字数不尽相同,但都在五千字左右,文字极为精简。该书虽然篇幅简短,但哲学内涵极为丰富,历代注释者甚多,河上公章句、王弼注即为早期注释中著名的两家。此次推出的线装本,就是对《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王弼注》的点校整理。其中,前一书以《四部丛刊》影印铁琴铜剑楼藏南宋建安 虞氏刊本为底本,后一书以浙江书局刻明华亭张之象本为底本,有明显的讹误或脱漏处径改,不出校记。 《老子河上公章句》的作者不详,相传为河上公所撰。河上公,一名河上丈人,生平不详,大约生活在战国末期。从内容来看,主要是以汉代流行的黄老学派无为治国、清静养生的观点解释《老子》,认为天道与人事相通,治国与治身之道相同,体现出非常浓厚的汉代黄老学
本书是一部很有学术价值的庄子学巨著,全书对我国历代庄学的阐释指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阐释出几千年来庄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征,并对国内外历史上的庄学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评述,同时,还对几千年庄学发展的社会功用及思想发展脉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使本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此书*版出版后便获得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已分别获得上海市社科一等奖和国家社科一等奖。作者在*版的基础上又花费数年时间对全书进行了资料补充和校定工作,校正了*版的不足之处,补充了翔实的新史料和有关佐证,从而使增补本全书更具有前沿性的学术和史评价值及社会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释道,老子、庄子则是先秦道家学派的开创者,于后世影响至巨。《老子庄子选》现列入 中文经典诵读系列 (繁体竖排)。该系列丛书根据二十年来王财贵教授在台湾推广 儿童读经 所编给台湾儿童的读本修订而成。除将读音依据普通话标准调整外,本书采用了繁体竖排的形式,以供国内外希望熟悉繁体字的儿童使用。其特点是大字、白文、准确,拼音仅作辅助之用,故作了 淡化 处理。 本丛书从选文、编排、审校到装帧、版式、用纸都融入了主编及编校、制作团队的心血和志愿;丛书着眼于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也适合喜欢传统文化的成年人诵读。
又称《道德经》,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文本以哲学意义之 道德 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 内圣外王 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这是中国历*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多的文化名著。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库》丛书,本着推陈出新,弘扬传统之宗旨。精选我国历代经史子集名著40种,以古籍名著今译的形式出版。我们首先重点先取我国古代哲学、历史、地理、文学、科技各领域具有典型意义的不朽历史巨著,又兼历史上脍炙人口世代流传的著名选本。考虑到普及的需要,考虑到读者的对象,就每一部名著而言,除个别是全译外,绝大多数是选择,即对从该名著而言,除个别是全译外,绝大多数是选择,即对从该名著中精选出来的部分予以译注,译文力求准确、畅通,免去了读者面对纷繁复杂,文字艰深的古书之苦,适应快节奏的时代,使读者能够直面中国古代文化之精华,一边学习,一边就可以运用。
《道德经》又称《老子》,由《道经》和《德经》构成,共 81 章,五千余言,相传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道德经》不仅是道家的开创性、奠基性著作,也是道教的理论基石和权威经典,被誉为 万经之王 。《道德经》玄奥精深、文约义丰、包罗万象、充满智慧,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化、政治、经济、科学、宗教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性格特质、心理特点、生命态度和行为习惯,以及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说苑》是《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刘向所序67篇”中的一部分,是刘向校书时据皇家所藏和民间流行的书册资料,加以选择整理的具有故事性、多为对话体的杂著的类编,纂辑先秦及汉代的轶闻琐事,借以阐述儒家思想。该书在流传中多有散失,校证者在前人整理的基础上参校各本,博采群书,事义兼释,并辑佚文一卷。
《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经典之一,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所以又称《道德经》。与《庄子》如双峰并峙,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老子》五千言,重在详尽论述作为宇宙本体、万物之源和运动规律的天道,并将这种天道用以关照人道,指导治国和修身,直面现实社会,涉及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用朴素的辩证思维构建起独特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