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是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书大致成于春秋末年,共分13篇,总计5900余字,是世界现存的*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 该书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 兵经 、 百代谈兵之祖 。《孙子兵法》中关于作战方针、作战形式、作战指导原则等的论述,都是以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这一思想为基础的。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个为《孙子兵法》作了系统的注解,为后人研究、运用《孙子兵法》打开了方便之门。 《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的谋略宝库,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8世纪时,该书传入日本,18
中国传统文化,时下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令人遗憾的是,谈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往往只大谈儒家思想,而不谈法家思想;往往大谈孔、孟,而不谈韩非。 《韩非子》不仅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一朵奇葩,而且也是一部立论鲜明、言词犀利、寓意深远、气势磅礴的散文杰作,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中的寓言故事不仅数量多,许多还一直流传至今,成为我国文学创作史上的宝贵财富。 本书凡校改订正之处,必据古籍原本,并在注释中说明乾道本的原文及校改的依据,在注释中说明前人或自己的研究成果。 《韩非子》内容富赡,它不但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值得开发总结,而且存在着不少学术问题需要探讨解决。
《潜夫论笺校正(繁体竖排版)》是东汉进步思想家王符的论著,对东汉后期的社会政治情况作了广泛的尖锐批评。清代汪继培引证详核地作了笺注。《潜夫论笺校正》着重选收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的。个别不属于子部的书如班固的白虎通义,因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也选入。 全书将分两辑出版。 辑所收子书与诸子集成略同,是一般研究者经常要阅读或查考的书。每一种都选择到目前为止较好的注释本。极少数尚无注释本的,另行注释。有的书兼收数种各具优长的注本。为保扶持体例基本一致,除个虽书外,一般只收用文言或浅近文言撰写的注本。 第二辑收集辑之外的其它子书。其中大部分没有现成注本,凡有必要进行注释的,应加注释,其余的选择较好的版本进行点校。 《潜夫论笺校正》、二辑的均拟先出版平装本,每种
说到京剧艺术流派本身的发展演变,它当然是京剧发展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更关系到京剧的演出史,也就是说,一二百年来活跃在京剧舞台上的具体实践,主要是通过每一行当的各个艺术流派来体现的。不研究京剧演出史,所谓京剧史的研究和史料的整理就成为一句空话。而一部戏曲演出史又主要体现在演员和剧目两个方面。从研究戏曲文学的角度说,剧本、剧目当然是主要的;但如果从演出(即具体的艺术实践)的角度说,则演员乃是更为重要的因素。没有好演员,剧目再多,剧本再好,也无济于事。因为剧本、剧目主要是靠演员的演出,来争取观众并流播久远的。从反面说,无论是剧目的失传、表演艺术技巧的退化消失,甚至一个剧种的绝灭,无不由于演员的后继无人所造成。所以我在谈京剧老生艺术流派时,总是先谈演员,然后涉及剧目。我
本书三个特点。是经典。人选本文库的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品,是经史子集中的,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如列“二十四史”之首,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又如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四书五经”等。第二是精品。中华书局成立90多年来,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出版了大批由国内学者精心校勘整理而成的传统典籍。本套丛书或以中华书局原整理本为底本,或约请学者精加整理,从而保证了其学术可靠性、文字准确性,堪称质量上乘的版本。第三是方便。对于广大读者来说,本书的特点是阅读方便。众所周知,古代图书中涉及大量古代的人名、地名、书名,即便是专业研究人员,也不是很容易识别的。因此本书保留了古籍整理图书人名、地名下加专名,书名下加波浪线(一)的做法,使读者一目了然,不会因为不熟悉这些专
《孔子家语》是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资料汇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的书,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物、典章制度的重要资料。本书是《孔子家语》的全译全注本。此本以《四库全书》本《孔子家语》为底本,在译注时,参校《四部丛刊》本,及又见于《史记》、《礼记》等书的相关篇章。分段则据《四部丛刊》本。本书是在研究基础上撰成的,每篇提要精练概括,注释详尽准确,译文通俗流畅,前言也别有见地,是可读可参之书。
《潜夫论笺校正(繁体竖排版)》是东汉进步思想家王符的论著,对东汉后期的社会政治情况作了广泛的尖锐批评。清代汪继培引证详核地作了笺注。《潜夫论笺校正》着重选收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的。个别不属于子部的书如班固的白虎通义,因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也选入。 全书将分两辑出版。 辑所收子书与诸子集成略同,是一般研究者经常要阅读或查考的书。每一种都选择到目前为止较好的注释本。极少数尚无注释本的,另行注释。有的书兼收数种各具优长的注本。为保扶持体例基本一致,除个虽书外,一般只收用文言或浅近文言撰写的注本。 第二辑收集辑之外的其它子书。其中大部分没有现成注本,凡有必要进行注释的,应加注释,其余的选择较好的版本进行点校。 《潜夫论笺校正》、二辑的均拟先出版平装本,每种
陈道复(公元一四八三年——一五四四年)明代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初名淳,字道复,后以字行。改字复甫。号白阳山人。诸生。尝受业于文征明。天才秀发,凡经学、古文、词章、书法,绘画,咸臻其妙。擅写意花卉,淡墨浅色,风格疏爽,亦画山水,不落蹊径,世人以与徐渭并称“青藤、白阳”。书工行草,出杨凝式、林藻,超迈劲拔,老笔纵横可赏。正书初从文征明,欲取风韵,遂成媚侧;小篆亦潇洒清劲。巡抚都御史陈公,开馆礼聘,俾书《五经》、《周礼》,镂板置学,名益大震。有《白阳集》。
《芥子园画谱》又称《画传》,诞生于清代。清代文学家李渔,曾在南京营造别墅“芥子园”,并支持其婿沈心友及王氏三兄弟,编绘画谱,故成书出版之时,即以此园名之。此画谱堪称中国的教科书。 《芥子园画谱》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晏子春秋》是一部别具特色的古书,被称为中国最古老的传说故事集。全书既有子书的特点,又有诸如《战国策》等史书的风貌,共8卷,由短篇故事组成,刻画了晏子及其身边诸人物形象,所载史实,可与《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书相互印证。
春秋繁露是西汉董仲舒(约公元前一七九——前一○四)的主要著作,一般认为系后人辑录成帙。至有清一代,才出现两个较完善的校注读本。宣统年间,苏州苏与(?——一九一四)字厚菴,兼取廬校凌注,广采前人研究成果,[随时答录],成春秋繁露义证,是目前为止校订春秋繁露较完善的本子。 此次整理,以一九一○年长沙王先谦原刻本为底本,通校了凌本。遇有异文,又参校了廬本和四部丛刊本。
《种杏仙方》、《内府药方》、《药性分类》三书,久藏故宫博物院,为皇室秘籍,后二种又为海内孤本,其珍贵自不待言。2000年,故宫博物院与海南出版社合作,影印出版了《故宫珍本丛刊》,其中包括中医善本古籍数十种,受到中医界学者及中医爱好者手普遍欢迎。为了方便各界读者,我们从中精选出知十一种,加以校勘整理,上三收即在其中。 《种杏仙方》虽非龚贤的代表作,但是却汇聚了他多年搜集的经验简便效方。在《自序》中,龚氏将这些以廉、便、验为特点的小型方剂归于"王道"这列,给予高度重视,作为一位享有盛誉的御医,这是十分可贵的。 《内府药方》精抄四卷,世无传本,其作亦不可考。此书分风痰、痰嗽、暑湿、燥火、脾胃、眼目、疮科、妇科、小儿、补益、泻泄、气滞、痰症、杂治等十五门,各门下细列常用效方,每方之下详载
《诸 子百家名言名典》是《二十四史名言史典》的姐妹作。 诸子百家为我国先秦至汉初儒、法、道、墨、名、杂、农、阴、阳、纵横等各个学派的总称。各派代表人物如孔丘、孟轲、韩非、老聃、墨翟等及其代表作《论语》、《孟子》、《韩非子》、《老子》、《墨子》等,通称为诸子百家,即各个学派。我们这本书还选取了先秦、汉魏六朝以到唐时各代兵家如孙武、司马穰苴、孙膑、尉缭、李靖等人的军事名论,这也都 是诸子的有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