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篡的,故称《昭明文选》,选录了先秦至南朝梁代近千年间,130多位作者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共选作品近八百篇,有赋、诗、骚等各种文体达38类。所选作家作品,除屈原、宋玉、李斯等少数作家外,绝大多数是汉、魏、晋及南朝宋、齐、梁各代的作家作品,因而成为保存汉魏六朝文学的重要典籍。因编选时间早,各种文体多,选录精审,内容丰富,故王运熙先生称之为 我国现存Z早,影响Z深广的一部总集。 被《四库全书总目》誉为 文章之衡鉴,著作之渊薮 。很多名篇依赖《文选》才得以流传至今。 《文选》选文的标准是 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即情义与辞采内外并茂。所收录文章成为后人学习写作的范文,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文选》一度是科举士子的教科书和学习诗赋的范本。 《文选
《曾文正公家书》是晚清一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影响深远的作品,为世人修身、教子的经典读本。编者以李鸿章、李瀚章兄弟编校的光绪己卯年(1979年)传忠书局刻本《曾文正公家书》为底本,采用简体横排,新式标点,完整收录,绝无删节。更加在原书内容基础上,补充曾国藩家人对应的来信,形成了这本《曾文正公家书》(增补版)。随书附赠《曾文正公家训》(增补版)。 全书集结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同治十年(1871年)前后撰写的致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儿辈的家信,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发,可谓事无巨细,一皆覆载。 增补的家人来信,综合参考了台湾学生书局1965年版《湘乡曾氏文献》、台湾学生书局1975年版《湘乡曾氏文献补》、海南出
陈寅恪(一八九○―一九六九),生活在神州大地历经劫难与变革的时代,他一 生坎坷,中年目盲,晚年足折。然而他在任何艰难困苦情况下,从未放过学术创作 活动,学术硕果累累,被文史界誉为一代宗师,素为海内外人士所景仰。本书收集了 陈寅恪自青年至暮年五十余年间所写的诗作,其中近半数为次公开发表。陈寅 恪这些诗作,或记事,或有感,忠实地记述了他做人处事的原则,表达了他的思想感 情,反映了他的人格情操。书后附有陈夫人唐(唐晓莹)的诗存若干,其中不少相 互唱和、吟,是他们心声的共鸣。本书对于研究我国现代文化史,或希望解与研 究文史大师陈寅恪的读者,会有重要价值。
调鼎集是清代中期的烹饪书,据手抄本整理出版。该书以扬州菜系为主,从日常小菜腌制到宫廷满汉全席,应有尽有。收荤素菜肴两千种、茶点果品一千类,将烹调、制作、摆设方法,分条一一讲析明白,实为我国古代烹饪艺术集大成的巨著。本书是原著的注译本,主要包括原文、注释、译文、延伸阅读、名家杂谈等几个版块,完美重现中国古代珍馐美味及烹制法则,直观解读物性为上、适口为珍的饮食艺术。
《元曲三百首》王国维尝谓:“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也。” 元曲历来与唐诗、宋词并称。本书精选元曲三百首,每篇由三部分组成:题解、曲作和注释。题解介绍作家生平事迹,多附
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冬十月庚午(28)日这天,公卿、列侯、诸将、匈奴单于、四夷朝者数万人,聚集在许昌附近颍阴曲蠡(今河南临颍)的繁阳亭。当汉代最后一个帝王刘协把皇帝玺绶移交给一个青年时,历时400多年的汉帝国已正式宣告结束,一个新的王朝魏国已正式诞生。禅让的典礼结束后,这位青年还站在受禅坛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许久,他才环顾了一下周围的大臣,慢慢地说出了一句意味良深、分量极重的话:虞舜、大禹的事情,我今天终于知道了。 这位青年就是魏文帝曹丕(字子桓)。这一时刻离他34岁的生日已没有几天。回忆起34年来动荡不安、辛苦备尝的生涯,他的这一番感慨,确实是历经沧桑的人生体验。
《左传微》由吴闿生著
本书是对清初曲阜知名诗人颜肇维及其伯姐颜小来诗歌的全面整理校注本。颜肇维(1669—1749),字肃之,号次雷,晚号漫翁,清初著名诗人颜光敏之子,曾任临海知县。《颜肇维诗校注》以青岛市图书馆所藏《锺水堂诗》为底本,参以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藏本进行详细校勘注释。颜小来(1657—?),颜光敏长女,晚年自号恤纬老人,有《恤纬斋诗》《晚香堂诗》《晚香堂词》等。《颜小来诗校注》以《山东文献集成》收录的颜小来《海岱人文·恤纬斋诗》和青岛收藏家赵敦玲所藏《晚香堂诗》为底本,参校各种古籍,整理辑录了颜小来现存的诗词,保留各选本的异同,校正诗句,阐发诗意。颜小来诗不仅是其生存状态的真实书写,也是明清女性诗人群体的缩影。书中附有颜肇维和颜小来的诗文补遗、年谱资料,对研究二人的
《民革前辈与上海解放》由民革上海市委会编
尚书核诂这部书,是二十世纪尚书研究重要的成果之一。王国维先生特焉撰序,以之与历史上的孔传、蔡传相比,认为其书“博采诸家,文约义尽,亦时出己见,不愧作者。其于近三百年之说,亦如汉魏诸家之有孔传,宋人之有蔡传。其优于蔡传,亦犹蔡传之优于孔传。”这无疑是非常高的学术评价。杨筠如先生,湖南常德人,一九二五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为研究院第一届学生,王国维是当时的导师。他听王国维讲授尚书,于是选取核诂为研究题目。在那屈同学中,以经学为题目的只有他和杜钢百(原名百炼),杜氏治经学史,致力经注的惟杨筠如先生一人。
朝鲜半岛产生过大量的汉诗作品,汉诗名家辈出。《朝鲜汉诗选》编选朝鲜半岛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诗人和汉诗作品千余首,按时间次序编排,并撰诗人小传以便读诗解诗。本书所选汉诗遍及各个历史时期,诗人的身份各式各样,诗歌的体裁和题材也丰富多彩,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了中国和朝鲜半岛古代诗歌及文化的交流与关联,是一本体裁多样、内涵丰富的汉诗选本。
2018年以来,中央民族大学哲宗院道教与术数学研究中心,以道教与术数学为切入点举办了“道教与术数学大讲堂”系列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做了多次学术前沿讲座,受到学界广泛重视讲座主题涵盖道学与术数学的各个分支,包括黄老道家、易学、丹道、天文、医术、文学、历史等研究领域。讲座内容丰富,有很多是学界**的研究成果。讲座在面向学术界的同时,还向社会公众开放,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观点新颖,引人入胜。 本书根据系列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希望以此向大众介绍道学与术数学的前沿研究成果,助力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
《洪钧日记》收录了洪钧自同治八年(1869)至光绪十九年(1893)间共计十六年的日记,其中有间断。洪钧(18391893),同治七年状元、清末外交家。作为中 国历史上专享以状元身份充任出使俄国、德国、奥地利、荷兰四国外交大臣,清末许多外交大事的亲历者,《洪钧日记》的价值和意义自不言而喻。日记记述了其同光年间读书,科 举,任职翰林、礼部、内阁的为官经历与出使德国、奥地利等国的见闻及建树,对晚清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官场生态、日常应酬、外交、教育科举皆有详备反映。其日记 多角度反映了清末的政治动态、经济走向、风土人情特别是外交的实况,鲜明地呈现出易代之际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本书共八卷,为清人黄鸿藻模仿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所作的一部记录传闻逸事的笔记,对广东地区的天文地理、灾异、风俗民情、人物与传说等多有记载与考辨,内容丰富驳杂。
《滇海虞衡志》取材主要是摘自旧典古籍,广采博收。其所涉及云南自然资源、风物品类,无论从广度或深度来说,都不是一般封建社会的学者可能望其项背的,可谓是生为云南人不得不读的一部“书以致用”之“致用”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