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苏轼的文章总集,凡73卷,以明末茅维刊《东坡先生全集》为底本,分类编次,并以宋明多种刊本和金石碑帖等各种真迹以及前人校订成果等有关材料进行汇校,逐条写出校勘记,对底本的衍、脱、倒、误作了去伪删重、补佚校正,并进行了分段和标点,编制了篇目索引附录书后。
中国历代典籍素称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一个人以其毕生精力也不可能穷尽,何况我们身处 智能互联 的时代,有那么多的现代知识与技能需要去掌握,能优游于古籍之中的时间毕竟有限。况且古文形成的年代毕竟距离我们已很遥远,文章中的遣词造句、思想内涵及所涉典章制度、人物地理已非我们所熟悉,对于一个不曾受过较多专业文史训练的现代人来说,往往不免望书兴叹,面对宝藏却无从入手。为此,一部优秀的选本乃成为爱好文史的人士修习古代文献的阶梯,清人曾国藩编纂的历代文章选集《经史百家杂钞》正是这样一部符合我们今人读古书需要的选本之一。 在清代,《经史百家杂钞》是继《古文观止》《古文辞类纂》之后,又一部流传很广、影响甚远的古文选读本。《经史百家杂钞》的编纂始于咸丰元年(1851)初,成书于咸丰十年(1860)。该书所选
爱新觉罗 永瑢(1744年1月28日 1790年6月13日),号九思主人,又号西园主人。少时居圆明园碧桐书院,亦称碧桐书院阿哥。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出继慎靖郡王允禧,封贝勒,管理内务府、充《四库全书》玉牒馆总裁、监管钦天监事务。三十七年(1772)年,晋质郡王。五十四年(1789),晋封质亲王。
有 诗圣 之称的唐代大诗人杜甫一生流离失所,备受磨难,本着忧国忧民、激愤忾悯的情怀,其诗作较真实地描述了唐代历史转折时期的政治局势和社会面貌,反映了民间疾苦,有 诗史 之称。杜诗艺术成就极高,为历代所重视,注家蜂起,到宋代有 千家注杜 之说。清代的仇兆鳌花费20年时间,搜集各家注本,辑为《杜诗详注共8册》,资料极为详尽,为阅读杜诗的一种重要的参考书。
Array
徐渭是我国十六世纪著名的文学艺术家,一生著述很多。这次整理出版徐渭著作以《徐文长三集》、《徐文长逸稿》、《徐文长佚草》三书作为底本,顺序编次,并从有关总集及现存真迹中补辑了一些佚作。本书是目前收集徐渭诗、文、戏曲作品较完备的本子。
《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是将《资治通鉴》中所记载的1360余年间的重大史事,归纳为239个题目,从 三家分晋 开始,至 周世宗征淮南 结束,全书脉络清楚,每事首尾明晰,可以省去不少翻检之劳。此书开创了纪事本末的体裁,对于史料的整辑、排比之功值得肯定。本书以宋宝祐五年的大字本为底本,加以校点分段,以便阅读。
《历代诗话续编(套装共3册)》共收诗话二十九种,其中包括天一阁藏的《观林诗话》、《永乐大典》的《藏海诗话》、明抄本《艇斋诗话》等一些罕见的本子乃至孤本。书后附有人名索引。历代诗话续编,近人丁福保辑,凡收诗话二十九种,一九一六年上海医学书局印行。这是记清人何文焕所辑历代诗话而编成的一部诗放丛书。《历代诗话续编(上中下)》收录的诗话,在当时以至后来都有一定影响,如记载坦掌故的本事诗,论述诗艺诗法的风骚旨格,纠正苏黄偏重用事押韵之流弊的岁寒堂诗话,专讲诗学理论的艺苑葩言,评论诗人得失的诗镜总论,追溯源流体制的江西诗派小序等等,对研究我国文学批评理论和文学史都有其参考价值。
《全元散曲》,隋树森编。全书收录元代213位散曲作家的小令3853首,套数457套。大体以作家年代先后为序,作家后撰有小传,并在散曲后注明文献来源。参用各种珍本校勘,撰有详细的校勘记,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元代散曲的创作情况,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本次出版据1964年初版修订。按原书《订补说明》改正讹误,增补案语,补遗篇目依原书编次体例散入正文。共新增作者6名,新增曲目53首(小令32首,套数21套)。索引同时修订,包括《作家姓名别号索引》和《作家曲牌索引》两套,按音序与笔画排列,便于查检。版式重排,原书双行小字改单行,精美简洁,适于阅读。
《文选》是我国现存的编选*早的一部文学总集,共收录了周代至六朝七八百年间一百三十个知名作者和少数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余首,各种文体的主要代表作大致具备。它的编选者萧统(公元五O一 五三一年)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长子,字德施,天监元年(公元五O二年)立为太子。著有《文集》二十卷、《正序》十卷、《英华集》二十卷,都已失传。因为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后来又称《文选》为《昭明文选》。 我国封建社会中文化较发达的时期,首推汉唐两朝,而六朝可称是继汉开唐的转化时期。文体由楚辞变为汉赋。这种演化说明六朝时文体已相当完备,形式、辞藻、音律日益讲究,文学的观念更明晰了。这些都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准备了条件。《文选》在其间是起着一定作用的。
本书稿对《柳宗元集》的各家注本作全面整理,汇集各家笺注,辨明文本真伪,厘正文字是非,并补充新注,辑入佚文。对有关评论资料,分碑传、著录、序跋、艺文等部分分类归纳,同时附录柳宗元年表,末有篇目索引,资料收集全面,颇便读者。
本套丛书自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出版,至今已近十九年,重印过四次。其间,陵续有学者同好或致函书局、或撰文发表,对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订意见。 正如唐圭璋先生在《修订说明》中所言,《词话丛编(繁体版)(套装共6册)》原稿“未加标点”、“其错字很多”虽经唐先生亲自校改,“但因不能入国图书馆查书,疏失仍多”。虽经唐先亲事董理,修订工作只能由我局请人而为。其事殊非易,前后积数年之功,方始告竣。此间发生的文字和标点的错误,自当由我局编辑部负责。 按我局惯例,重印再版,应当修订后,方可面世。然《词话丛编(繁体版)(套装共6册)》原为活版铅排,其工艺者之亟需。同时,我局已聘请尃人,对全书作全面修订,等完成后,将重排新校出版。 一九九一年,李复波先生所编的《词话丛编索引》单行出版。此次
《文献通考》,是宋元之际著名学者马端临的重要著作,书的内容起自上古,终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全书共348卷,分为24门,分别为: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郊社、宗庙、王礼、乐、兵、刑、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舆地、四裔。《通典》、《通志》和《文献通考》三书都以贯通古今为主旨,故后人合之称为 三通 。 三通 在中国古代史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文献通考》是继《通典》、《通志》之后,规模z大的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著作。点校本《文献通考》,以乾隆十二年(一七四七年)武英殿校刊本为底本,以余谦补修本(简称元本)、慎独斋本(简称慎本)、冯天驭本(简称冯本)、光绪二十二年浙江书局(简称局本)刻本为校本,并查阅《通考》所用的其它书籍,吸收近人校勘成果
《红楼梦乾隆间程甲本(套装共6册)》内容简介: *接近曹雪芹真实创作意图的《红楼梦》什么样?原汁原味的宝哥哥和林妹妹什么样?推荐大家看一看中国书店*出版的《红楼梦》 程甲本 和 程乙本 !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代表的《红楼梦》,在曹雪芹逝世之后的二三十年间,一直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到乾隆五十六年,也就是1791年,翠文书屋主人程伟元和高鹗共同整理,*次用活字印刷的形式把《红楼梦》八十回抄本与后四十回补本合在一起,印刷发行,这是《红楼梦》的*个印本,被称为 程甲本 ,可谓是《红楼梦》的 祖本 。 程甲本 出版以后,社会的需求量很大,供不应求。而 程甲本 因为急着出版,没有仔细校对,里面的错误不少。为此,在第二年的春天,程伟元他们又把 程甲本 再次校订排印,内容上改动了五六千字,回目标题也做了一点点改动,
Array
Array
旧版《全宋词》在一九三一年着手编纂,至一九三七年初稿竣事,商务印书馆曾予排印,一九四○年抗战时期在长沙出版。这部书的印数无多,流传不广,而且存在着很多缺点。*严重的,就是由于条件和时代的限制,在材料上有许多书不知道或者无法见到,在体例上则参照了《全唐诗》的做法,首以 帝王 宗室 ,而殿以 释道 女流 。一九四○年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对于研究工作者说来,《全宋词》仍然为他们所需要。如果用旧版重印,显然是不相宜的。在南京师范学院党委的关怀和鼓励下,得以对旧版《全宋词》进行重编;其后,又由中华书局文学组对全稿作了订补加工,並使之和读者见面。重编订补后,不论在材料上或体例上,较旧版都有一定的提高::以某些较好的底本代替了从前的底本;增补词人二百四十余家,词作一千四百余首(不计残篇);删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套装全4册)》内容简介:要原为徐星署先生的旧藏,徐星署名祯祥,是光绪时期的大学士,此书是徐星署于1932年所得之隆福寺书摊。
《宋词三百首》是迄今*为通行的宋词选本,共收宋代词人八十八家,词三百首。由晚清词学四大家之一的上彊村民(朱祖谋的号)于1924年编定。此次出版,是为满足读者收藏、阅读宋词经典的需求而推出的大字线装、繁体竖排本,以上彊村民1924年初刻本为底本,校以中华书局版《全宋词》及诸家总集、别集。作者小传、词牌介绍之外,还对每首词作的内容进行串讲,并以凝练的文字对每首词的写法、艺术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注释的其他部分,除注释字音、字义、名物制度以外,还尽可能将词作中的语典、事典注释出来,以助理解、体味宋词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