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与《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两个源头,它们分别代表了浪漫抒情与写实言志的风格。与《诗经》相比,楚辞句法灵活,长短句转换自由,这便造就了楚辞舒缓婉转、参差交错之美。楚辞句子较长,一般为六言,也有七言,加之篇幅长、容量大,这样更有利于表现复杂的心理和广阔丰富的生活,使作品益发多姿多彩。以屈原、宋玉作品为例,二人作品总数不及《诗经》的十分之一,但作口叩风格的多样性却是《诗经》所无法比拟的。
《楚辞今注》是我国诗歌的起源之一,是我国古典文学首屈一指的经典著作,是任何古典文学研究者、爱好者都不能不读的作品。两千年来,关于《楚辞》的注释可谓汗牛充栋,琳琅满目;但对当代人来说,一则难以将数以百计的注本一一读来,二则古人以文言所作注解,往往也已须“再注释”了。我社《楚辞今注》以宋代洪兴祖《楚辞补注》为底本重新作注,既取旧说之长,又采新说之精,颇能反映目前学术界楚辞研究的水平。其特点在于注释简明扼要,疏解融会贯通,符合当代读者阅读、研究的需要。
本书将《楚辞章句》纳入所处的时代文化思想背景来考察。从纵横两方面切入,综考汉儒经说旧注,旁稽经史传记及诸子之说,爰及唐、宋、元、明、清说经之文,以及历代治《楚辞》言,为之疏通辨证,借此探求《章句》大义的具体内容及其源流演变。书中所立论处颇多新见,论述严谨,引证材料丰富翔实,思路清晰,语句流畅,对于研治〈楚辞〉者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古文献研究丛书》是国家*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的重点科研项目之一。这个项目旨在反映我国当代部分学者研究我国重要古籍所取得的新成就。我国的古文献浩如烟海,其整理研究工作也源远流长,历代都有贡献。尤其是对一些比较重要的古籍,由于在各个时代反复进行整理和研究,所以已积累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但由于这些古籍在我国传统文化的构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各个时代的学者又各自立足于他们的时代,带着各具特征的学术视野、观点与方法来进行再认识;所以,整理和研究的课题虽然一再重复,但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重复的工作在整体上却具有推陈出新、步步深入的特点。是传统文化和传统学术得到创造性传承的一个富有生机活力的进程。这样的进程显然在将来也要继续下去。前些时候,围绕着如何对待民族传统文化,曾有过激烈的
《楚辞》的出现,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确实又跨进了一个完全新的阶段。它的光彩像晴空的丽日一样,照耀着从周末到汉初的诗坛。一时,衣被百世。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骄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本辞选《诗经》的十五国《国风》,所收集的基本上是北方的民歌。它的地域分布,以渭河流域为起点,黄河流域为中心;而它的边缘也曾触及汉水和长江。江、汉都是楚国的领地②。《国风》里没有楚风,可以肯定为楚地民歌见于“二南”的《汉广》和《江有汜》。其余像《芣莒》、《草虫》、《行露》、《野有死麕》等篇,也可能是同一地区的产物。就其风格而言,它们都有别于北方的诗歌,而独标逸韵。“二南”的时代是西周初期,当时楚国还处于草莱未辟的状态。从这,我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向来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文学之源,其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和多样式的文学风格,对后世文学影响极大,被后人尊奉为“五经”之一。《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又一部影响深远的巨著,它作为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泽被后世百代诗坛和文坛。《诗经》和《楚辞》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读之可以开拓阅读视野,陶冶道德情操,提升人生品位,从中汲取到智慧和力量。然而,迄今为止,注释、研究《诗经》和《楚辞》的著作数不胜数,有的旧注过于繁重,初学者无法,勉强读之,不得要领,反而降低了学习兴趣;有的版式过于单调,阅读时很容易产生疲劳。为了让广大读者能够轻松愉悦、全面有效地了解《诗经》和《楚辞》,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我们推出了这部《诗经·楚辞》。沐言非编著的《诗经·楚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