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诗学(上下)(精)/安徽古籍丛书萃编》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诗人钱澄之所撰。该书始撰于康熙乙卯(1675),完稿于康熙已巳(1689),历经十余年,七易其稿而成。其继毛《传》、郑《笺》、孔《疏》、《诗集传》之后,又增补宋明治《诗》精当者二十家,可说是一部汇录自汉、唐、宋、元、明诸儒说《诗》的集大成之作,在我国诗学史上应有着重要价值和影响。
《苏州文献丛书(第2辑):王鏊集》汇集了王鏊生平所著所有诗文、笔记,包括《震泽先生集》三十六卷、新增补遗50余篇、《震泽长语》二卷、《震泽纪闻》二卷等,并予以必要校勘,对于研究王鏊的生平、思想和文学成就以及明代历史、文化均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震泽先生集》以明嘉靖初刻本点校,校以嘉靖刊万历鹤来堂印本、万历三槐堂本、文渊阁本等;《震泽长语》以明陶学教刻本点校,校以《丛书集成初编》本;《震泽纪闻》以明末刻本点校,校以明正德本。
《张裕钊诗文集》 包括《濂亭文集》八卷、《濂亭遗文》五卷、《濂亭遗诗》二卷和《濂亭集外文楫存》,另有附录九项。其中《濂亭文集》八卷以光绪八年刻本为底本,《濂亭遗文》五卷、《濂亭遗诗》二卷以光绪二十一年刻本为底本,参校本有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张裕钊稿本《张廉卿先生诗文稿》、查本翻刻本《濂亭文集》、殷氏刻本《濂亭诗文集》、殷本翻刻本《濂亭遗集》、五色本《张廉卿先生文集》、民国贺培新钞本《濂亭遗诗》。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抄》,宋代有《太平御觉》、《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图书七八千种,堪称鸿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未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 编纂《四库全书》首先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从乾隆三十七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历时七年,共征集图书一万二千
早在本世纪初,以蒋黼,刘师培、罗裱玉等为代表的敦煌学家,已经开始重视敦煌遗书内保存的某些《文选》赋类作品的残卷,或率先撰术序跋,或迻録影印,或比勘考证,使湮没已久的唐人写本《文选》赋篇又复重显于世。 《敦煌赋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校记》。校勘工作的基本条件是备具众本,在此基础上,还应明通文字、训话、音韵之学。这种传统的治学方法,在目前浮世嚣尘之中,己日难见。《敦煌赋汇》则潜力静心,广搜校本,博采众言,使《校记》部分精详周备,蔚然可观。以王仲宣《登楼赋》为例。该赋以伯3480为原木,参照的刊本、校本有:中华书局1977年影印胡克家刻本《文选》(简称文选本)、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宋刻六臣注本《文选》(简称丛刊本)、《艺文类聚》卷63所载本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简称类聚本)、张溥
颜延之的作品庄重典雅、凝练而又含意丰富。具体来说,他的诗文大量用典,充满骈语偶句,十分注重字词的选择与锤炼,个人特色非常鲜明。由于其作品用事缛丽,且常常拓展词义用法,甚而创用新词,因此有些文辞晦涩艰深,不易研读。除《文选》所收录的《赭白马赋》、《五君咏》、《陶征士诔》三篇有六臣旧注外,其余的作品历来无注,这使得对这位重要作家再深入研究变得困难,李佳校注的《颜延之诗文选注》意在填补这一学术空白。 《颜延之诗文选注》所选颜延之46篇作品中,除上述三篇有六臣旧注外,皆为首次校注。
錢肅樂身後,爲避時忌,著作隱而不彰,子孫深藏篋笥,秘不示人。乾隆時,全祖望搜輯肅樂遺文,參以肅樂繼子濬恭家藏本,定爲二十卷,含《正氣堂集》八卷,《越中集》二卷,《南征集》十卷,並附以年譜、志傳、碑銘。然濬恭僅精鈔副本,未敢付梓,外人罕有知者。至民國時,邑人張壽鏞訪得濬恭手鈔原本,合以馮貞羣新輯錢集,收入《四明叢書》,定名爲《錢忠介公集》,其著述始廣爲人知。此次點校《錢肅樂集》即以《四明叢書》本《錢忠介公集》爲底本,校以國家圖書館藏清鈔本(即濬恭手鈔原本)、南京圖書館所藏明刻本《庚辰春偶吟》膠卷(原書在臺灣)、清刻本《乾坤正氣集》。
扬雄是西汉重要的文学家,前人常把他和司马相如并称为“扬马”,《三字经》把他列为“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扬雄的文学成就,首先在于辞赋,他的四篇大赋创立了汉赋的蕴藉风格,是汉赋中十分重要的篇章。他的四言体小赋从内容到形式均比前人有所发展,语言浅近自然,不像大赋多用奇文怪字。后期扬雄转而重视散文创作,模仿《论语》作《法言》,对刘勰《文心雕龙》也有的影响。他还创造了一种新文体——连珠。本书辑集扬雄赋、文、书、颂、诔、箴等各类文章57篇,为现存杨雄文集中最完备的一种。书末附《扬子云轶事》、《扬雄佚作目》和《扬雄年表》,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扬雄的生平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