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群(公一一三二—一一六九),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人。父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绍兴初,金人进犯和州,合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公元一一五四年)廷试,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疏为岳飞辨寃,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桧乃诬其父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一一六三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干道五年(公元一二《九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是年病死,年三十八岁。 就在张孝群出生以前不久的钦宗(赵桓)靖康二年(公元一二一七年),北方金朝的女真贵族发兵南侵,攻下了北宋首都东京《开封府
这本小书命名为《姓名的故事》,意思是它不算什么姓名学的著作,只是力求写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有趣味性,不但为学文史的青年朋友提供一点文化知识,而且为学科学技术者提供一点“谈助”资料。 初民社会时,任何人一生下来,就有一姓一名,表示她或他属于某一氏族的成员,因此每一个氏族成员都能背诵自己祖先的名字和世系、谱牒,可以背诵四五十代以上至七十余代。姓从女生,最初人类父家长为首的宗族成员,包括高祖,曾祖、祖、父子及其妻妾、奴婢等人,这父家长及其族人不常称姓而称为氏,就是说,姓是氏族的分支,氏是宗族的称号。 本书以研究华夏——汉族的姓名的起源、功能、演变及其方式为主,三国以后至魏晋南北朝,西北至东北,游牧民族乘机崛起,建立政权,与汉族相对峙,既有战争,也有来往,呈现杂居状态。但先进的
逻辑作为一门科学,主要有三个分支:形式逻辑、数理逻辑和辩证逻辑。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1561——1626)创立了归纳逻辑,写出的《新工具论》。形式逻辑这个名称,最早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1724——1804)提出来的,用来称呼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从此,形式逻辑就成为既包括演绎逻辑,又包括归纳逻辑在内的逻辑,也称传统的形式逻辑。本书向读者叙述的是形式逻辑知识,按照通行教材的编排顺序,从概念、命题、推理、逻辑基本规律等方面,通过通俗而有趣的故事,介绍逻辑基本及其应用,是展现逻辑的魅力,希望能引起广大读者学习逻辑工具能力。
《古文观止》是清初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合编的一部启蒙读物。300百年来,一直被作为学习古文知识、提高写作能力的一部好教材,广泛流传着,至今仍然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古代散文汇编图书之多,如汗牛充栋。为什么独有《古文观止》能久行不衰呢?因为本书在编选上有三个特点: 一是内容的广泛性,从先秦到明末,共222篇文章,从这里可以学到历史知识、文学知识、处世的经验、人生的哲理,还可以欣赏风物,是一部多功能的综合教材; 二是作品的文学性,几乎篇篇都称得上作文的范本;题材多样,风格各异,结构严谨,文字优美,是一部学习写作、掌握扎实文字功底的速成教材; 三是文学传统,这里的大多数作品,在长期流传中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成为传世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