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蘇軾的人生和作品充滿着灑脱不羈與無可奈何,悲凉蒼勁與曠達坦蕩,林語堂稱他是一位:昌有創造力,守正不阿,放任不羈,令人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高士』。我社此次精選其詩、詞、文,詩、詞略添簡注,詞并酌補諸家評語,线裝出版,希望能够帶給讀者獨特的精神享受。
欧阳修为宋一代文学宗师,是北宋有影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王安石曾赞美欧阳修的诗文云:“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韻,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宏辩,快如轻本骏马奔驰。”《欧阳修诗文集校笺(套装上中下册)(竖排繁体)》整理者以被历来学者认可的四部丛刊周正大刻本为底本,除参校各有价值版本外,更为可贵的是,作者获得日本重量文献影印本,以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所珍藏的南宋本《欧集》为主要参校本,纠正了不少疏纰漏误。全书编订缜密,校笺详允,集评精到。以资研究者参考。
余束发就学时,辄喜读古人书傅。每纵观大意,于源流得失之故,亦尝探其要领。若乃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辨字句于毫发之间,此衷盖阙如也。 岁戊午,奉天子命抚八闽,会稽章子、习子,以古文课余子于三山之凌云处。维时从子楚材实左右之。楚材天性孝友,潜心力学,工举业,尤好读经史,于寻常讲贯之外,别有会心,与从孙调侯,日以古学相砥砺。调侯奇伟倜傥,敦尚气谊,本其家学,每思继序前人而光大之。二子才器过人,下笔洒洒数千言无懈漫,盖其得力于古者深矣。 今年春,余统师云中,寄身绝塞,不胜今昔聚散之感。二子寄余《古文观止》一编,阅其选,简而该,评注详而不繁,其审音辨字,无不精切而确当。披阅数过,觉向时之所阙如者,今则辗然以喜矣。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厥功岂浅鲜哉!亟命付诸梨枣,而为数语,以弁其首
“笔记小说”是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广泛驳杂,举凡天文地理、朝章典、草木虫鱼、风俗民情、学术考证、鬼怪神仙、艳情传奇、笑话奇谈、逸事琐闻等等,宇宙之大,芥子之微,琳琅满目,真是万象包罗。文笔有的简洁朴实,有的情文相生、美丽动人,常为一般读者所喜爱。它是一座非常丰富、值得珍视的宝库,有着后人取之不尽的无价宝藏治史者可以利用它增补辨证“正史”的阙失,治文者可以从中考察某一时代的文坛风气、文学作品的源流嬗变,治专门史者可以从中挖掘资料,文艺创作者可以从中寻找素材,可以说是各尽其能,各取所需 据粗略的估计,中国的笔记小说,截至清末,大约不下于3000种。这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对于一般读者来说要全部读遍,是难以做到的。为此,有必要对它进行一番去
《庐山古今游记丛钞》为民国时期著名方志学者吴宗慈(1879 1951)在1932年编撰《庐山志》时选编的历代庐山游记,著名诗人陈三立为该书题签。原为线装二册,铅印本,150筒子页,收录晋朝至民国时期游记约44篇,1933年在上海印制500套,现存世不多。此书汇集了上下一千六百年间,历代文人墨客游历庐山的游记,包括如慧远、白居易、陆游、徐霞客、黄宗羲、胡适等名人的作品。游记有浓墨重彩的着力渲染,也有轻描淡写的平铺直叙,他们大都语言优美,记叙生动,寻幽探险,引人入胜。这些游记是认识庐山、了解庐山原始、真实的手资料,是宣传庐山、研究庐山可靠、珍贵的依据。
吴虞(1874—1939)字又陵,四川华阳人。曾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猛烈抨击旧礼教和儒家学说,在“五四”时期影响颇大,其《吴虞文录》与《胡适文存》、《独秀文存》鼎足而三,堪称新文化运动时影响最为深远的经典文本之一,。本书收集了包括《文录》、《续录》、《别录》以及诗词书信等在内的目前所见除日记外几乎吴氏著述,精心校订整理出版,以期展现这位与胡适、陈独秀遥相呼应的川中五四名将的思想风貌和心路历程。本书为“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之一种。
本书是杭州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纂写的“南宋史研究丛书”中的一种。著者首先分析宋代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南宋经济的时代特色。然后分门别类依次介绍了南宋矿冶业、铸钱业、军工业、造船业、纺织业、陶瓷业、造纸业、印刷业,酒、盐、茶等食品加工业,以及漆器、文房四宝和工艺品制造业的情况。又探讨了南宋手工业的总体特征及其成就与不足,并给出其解释。本书资料翔实、论述精辟,可以说是一部研究南宋手工业史的难得之作。
王志娟选编的《红楼梦诗词联赋(图文本上下)》按回目先后收录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诗词曲赋、歌谣、古文、书札、谜语、酒令、联额、对句等体裁形式的文字。为使读者加深理解,随文附注及前人相关评点。注释和评点部分,则以王伯沆先生手批本、脂砚斋评本为主体,同时参考周汝昌、蔡义江诸先生的系列研究*作。同时,选配历代红楼版画作品。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钱谦益为明清之际重要的诗文作家。《牧斋初学集(全3册)》为其入清后的作品。钱的作品,被清高宗列为禁书,因之湮没达二百年之久。辛亥前后,始有铅排本问世,然缺点甚多。钱仲联教授数十年的研求,标校整理,成为最完善的本子。
《便民图纂》由墉墦撰。墦宇廷瑞,任丘(今河北任丘市》人。明弘治六年(一四九三》进士,翌年任苏州府口天县(今江苏苏州》知县,官至瑞州(今江西高安市》太守。此书是郦墦在吴县任内所编写,弘治十五年(一五0二》刊于苏州,此后多次翻刻,据现存版本与著录看,在弘治至万历中期的百余年间,至少已在苏州、云南、贵州等地雕版六次。
《擬山园贴》係明末清初书法家王铎所书,由其子王无咎摹刻。全十卷,贴後有张缙彥、龚鼎孳及王无咎跋。王铎(一五九二——一六五二)字觉斯,号嵩樵、痴仙道人,孟津(今河南孟津)人。明天啓二年进士,入清官至大学士,謚文安。行草宗二王,正书出钟繇,亦能自出胸臆,书法雄视一世。清梁巘《评书贴》称:“王铎书得执笔法,学米南宫(米芾),苍老劲健,全以力胜。然体格近怪,祇为名家。”《擬山园贴》是王铎书法的代表作,各种书体兼备,集中表现了王铎书法的多种风格,历代书法家所推重。现据清初拓本影印出版,供广大书法爱好者鉴赏临摹。
《高濂集(共5册)》搜集高濂所有著作,按《遵生八笺》、《芳芷栖词》、《玉簪记》、《节孝记》、《散曲(小令和套数)》为序,总二十六卷。其中,《四时幽赏篇》全文已见于《遵生八笺》之《四时调摄笺》;又《雅尚斋诗草》已佚,故未能阑入。 另有《山水情》二十二卷,据称高氏手抄者,今不入总集,附录于卷末。
元代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是公认的我国古代杰出的戏剧作品之一。它自问世以来,不断有人从不同的角度予以评点,其中以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评点本为著名,也有影响。金评本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对于读者深入理解欣赏这部剧作的精髓所在,有很大的帮助。为满足读者在这方面的需求,此次整理出版金评本《西厢记》,特搜求荟萃数百年来与之相关的珍稀版刻插图,使图文互动,以期给读者在阅读时带来更多的审美关照。这个评点本自问世后,风靡海内,数百年间在各本《西厢记》中重版极多、流行甚广、影响巨大,成为无数读者为熟悉喜爱的版本之一。在金评《西厢记》中,金圣叹从审美的视角,对《西厢记》的构思技巧、剧情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批评,均有独到的见解,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欣赏这部剧作的精彩所在,语言生动活泼,富有艺术感
中国史学,莫盛于两宋。宋代统治者对修史的重视堪称,尤其表现在实录的修纂上。两宋十八朝,除度宗以后四个短祚王朝外,每朝都修有实录,有的还一修再修。实录的完备,为后代修纂宋代历史奠定了主要的史料基础。惜乎宋代实录《宋太宗实录》残本留存,实录的很多问题终有些模糊。《实录研究书系:宋实录研究》是学界部全面研究宋代实录的著作,对其修纂过程、修纂机制与宋实录的主题、体裁、体例、史料来源、修纂过程中存在的曲笔现象以及宋实录的价值和影响等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史学,莫盛于两宋。宋代统治者对修史的重视堪称,尤其表现在实录的修纂上。两宋十八朝,除度宗以后四个短祚王朝外,每朝都修有实录,有的还一修再修。实录的完备,为后代修纂宋代历史奠定了主要的史料基础。惜乎宋代实录《宋太宗实录》残本留存,实录的很多问题终有些模糊。《实录研究书系:宋实录研究》是学界部全面研究宋代实录的著作,对其修纂过程、修纂机制与宋实录的主题、体裁、体例、史料来源、修纂过程中存在的曲笔现象以及宋实录的价值和影响等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山谷诗注续补》作者对黄诗浸淫多年,本人又具有古典诗词创作、注释的丰富经验,故能将这些无注的黄诗加以详注。书名“山谷诗集续注”,即谓续任、史之注,注释亦一依任渊、史容、史季温之例,务必穷尽黄诗使字用事之出处,以发明山谷之意。
《曾文正公手书日记》是曾国藩的家藏日记。自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迄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三,曾国藩每天坚持写日记,详细记载了自己大半生的历程。该日记不仅是了解曾国藩生平及内心世界的窗口,更是这位被誉为中华千古完人的真实见证。 该日记不仅见证了曾国藩怎样一步步走向成功,怎样从一介平民跨变成为的理学家、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而且其间蕴含的为官、为人、处事、家教诸方面真谛,皆为后代世人孜孜以求的境界,更为当今世人亟需汲取的精神宝藏。《曾文正公手书日记》自宣统元年(1909年)以来备受学者青睐,但局于流布甚罕,一直未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该日记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史及曾国藩的手资料,曾国藩的心路历程及日常生活鲜明地体现在了他的日记中,这是史学的重要研究史料。此书为心态史学研究的重要参考。同
《春融堂集》六十八卷,初版於嘉慶十二年(1807),由墪南書舍鐫版印行。至光绪十八年(1892),因原版殘缺漫漶較多,王昶後裔及邑人籌措資金重修,由珠溪文彬齋補刻印行。目前存世的《春融堂集》,即為這兩種版本。經比對,兩個版本在版式上完全相同。本書的整理,以嘉慶十二年(1807)墪南書舍初刻本為底本,個別文字漫漶處參校光绪十八年補刻本。由於光緒本是在原版基礎上修殘補缺,版刻文字并無其他來源,版本校勘作用不大,故本書在整理過程中對一些文字現象的處理,根據作者與版刻特點另行制定規則。 王昶學識廣博,尤其是编輯《金石萃編》,所收歷代碑刻及鐘鼎銘文1500餘種,經眼的古文字極為宏富,以致在他自己的撰述中使用古文字、異體字等現象屢見不鮮。《春融堂集》中存在的大量古文字、異體字等,我們認為盡可能保留其原貌,對於研究漢
清初诗人继江左家之后,有“南施北宋”著称一时。其中“北宋”就是山东莱阳人宋琬。他顺治四年考取进士后历任户部主事、吏部郎中和陇西、浙江、四川等地方官。期间曾两次被诬入狱,后流寓吴、越间,人生经历坎坷。在官时同情民间疾苦,颇有政绩。他的诗与施闰章齐名,深受钱谦益、吴伟业等人的好评,被称为“天才隽秀,逸思雕华,风力既遒,丹彩弥润”。他的文章师法司马迁和韩愈,以法度严整、劲挺简练见长。他的词或雄浑壮阔,或清新古雅。宋琬集向无完本,此次整理,以乾隆丙戌(1766)本为底本,校以各初刻本及己卯本、丙寅本,分诗(1至7卷)、文(8至15卷)、词(16至17卷)、杂剧(18卷)四部分,堪称完备。 这次校点整理的安雅堂全集,编次以诗,文、词、杂剧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