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小说”是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广泛驳杂,举凡天文地理、朝章典、草木虫鱼、风俗民情、学术考证、鬼怪神仙、艳情传奇、笑话奇谈、逸事琐闻等等,宇宙之大,芥子之微,琳琅满目,真是万象包罗。文笔有的简洁朴实,有的情文相生、美丽动人,常为一般读者所喜爱。它是一座非常丰富、值得珍视的宝库,有着后人取之不尽的无价宝藏治史者可以利用它增补辨证“正史”的阙失,治文者可以从中考察某一时代的文坛风气、文学作品的源流嬗变,治专门史者可以从中挖掘资料,文艺创作者可以从中寻找素材,可以说是各尽其能,各取所需 据粗略的估计,中国的笔记小说,截至清末,大约不下于3000种。这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对于一般读者来说要全部读遍,是难以做到的。为此,有必要对它进行一番去
本次影印蜀刻本《李长吉文集》四卷,系以国家图书馆藏海内孤本为底本。该本为现存李贺文集古刻本,半页十一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字体浑厚,刀法稳健不滞,墨色精纯。原为元代翰林院旧藏,祁阳陈澄中亦曾收藏。
王维是盛唐诗人。本书据清乾隆刻本排印,是王维诗文的一个有重要价值的笺注本,订正前人之失甚多。摩诘诗集是其弟相国夏卿所编次。诺家刻本予所见者。庐陵刘氏。武陵顾氏。句吴顾氏、吴兴凌氏四家而已。此外街有蜀本、广信本、维扬本。惜末得一见。又谷林五弟言。义门何氏有来本右丞集,考正疑误。为。今在扬州一藏书家。更恨末得寓目。据所见而论。惟殖溪评本为善。旧史载夏卿对代宗之言。谓臣兄开元中诗百千余篇。天宝事后百不存。比于中外亲故间相与编缀。都得四百余篇。今须溪本所载者。仅三百七十一篇。则已非宝应中进御原本矣。洪兴祖谓王涯在翰林时。与令狐楚、张仲素所赋宫词诺章。俱误入王维集中。今吴兴、武陵二本所载游春辞三十余首。即是涯等所作。须溪木独无此误。以此知其本为善也。是编自十四卷以前之诗。皆须溪本所有
在南京城里一条幽静的街巷宁海路南阴阳营,有一所两层楼房,小巧玲珑的住宅,那便是已故教育家、学者陈中凡教授的住所“清晖山馆”。馆额为近代诗家陈衍书题,刻石而立于门墙之上;院中碧树丛花,相映成趣。 本书是中国现代陈中凡书信集,是从陈中凡先生精心保存的近六百通书札中编选出的。从内容上看,有些书札所反映的时代风貌相当广阔,而书信的形式丰富多彩,有些信中还附有诗、词、铭、文,大多为风流遗墨,又具有很高的书艺鉴赏价值。本书是尊师重教,热爱友朋的产物,书中有一部分是书法家、名画家的手迹,难得隔数十年,至今仍是墨香四溢、耐人寻味。 本书所收均为名人书札,包括蔡元培、梁启超、刘师培、吴梅、周作人、陈独秀、黄侃、徐志摩等近现代文化名人、学者120余人写给已故学者陈中凡教授的书信220余封,内容涉
本书为部全面反映现存清代诗文别集著述、馆藏及其作者传记资料的大型工具书,共著录近两万名作家所撰约四万部诗文集,旨在为清代及近代文史整理研究提供目录传记类文献的基本线索。 本书著录书目,均为国人,是以汉语创作的诗集、文集、诗文合集,兼及以诗文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