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早年致力于反清复明,明亡后披发入山,隐身、授徒、著书凡四十余年。隐居期间,先生以 述往以为来者师 (《读通鉴论》卷六)的态度,以 六经责我开生面 的创新精神,对历代统治者,尤其是明代统治者的成败得失进行研究;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而深刻的反思。写下了大量富有独创性见解的著作,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学、天文、地理、训诂、考据等诸多方面。凡500余万言。 同治四年,1865年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为弘扬船山学说,特在南京设局重刊《船山遗书》,计收著作56种,288卷。光绪年间,又补刻了6种,10卷,附于其后。共计62种,298卷。通称 金陵本 或 曾刻本 。后者也被称为 衡阳补刻本 。 本次出版的简体横排版,即以 金陵本 为底本,在内容上完全忠实于底本,其他版本适当参照。
《王阳明全集》四十一卷,是在旧刊《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本的基础上增补编辑的。 一、本书以浙江图书馆藏明隆庆六年谢廷杰刻《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本(简称 原本 )为底本标点,以《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四部备要》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中华图书馆本及台湾、日本出版的《王阳明全集》本为参校本。 二、本书编校、统稿及重印本的修订编目工作,由吴光主持负责。钱明负责旧本未刊诗文的搜集整理。各卷点校分工如下:吴光点校卷一至三,卷四十一;董平点校卷四至十一,卷十九至二十五;姚延福点校卷十二至十八,卷三十七至三十九,钱明点校卷二十六至三十六,卷四十。 三、本书系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繁体竖排版重校排印。据原版校勘结论直接修改了相关正文。同时,改正了繁体字版的若干标点或文
曾国藩被誉为立功、立言、立德的卓越 完人 ,其写给自己家人的家书因为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因而在笔法上少了诸多顾虑,多了许多真性情,饱含着他的人生哲学、为政治军的方法以及治国安邦之策。早在清光绪年间,曾国藩逝世短短数年之后,《曾文正公家书》便单独成书面世了。一两百年来,该书不断重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价值世所公认。 岳麓书社出版的《曾国藩家书》由曾国藩研究专家、著名作家、学者唐浩明先生搜集整理,共计 100余 万字,收录曾国藩给祖父母、父母、叔父母、兄弟、妻子、儿子所写的家书近 1500 通,涵盖了目前所能搜集到的所有曾国藩家书,是迄今为止收录家书数量*多、*完整的家书全集。 本书据湖南图书馆提供的曾氏家藏原件、抄件及光绪五年传忠书局刻本《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家训》编辑,并据台湾学生书
本书稿对《柳宗元集》的各家注本作全面整理,汇集各家笺注,辨明文本真伪,厘正文字是非,并补充新注,辑入佚文。对有关评论资料,分碑传、著录、序跋、艺文等部分分类归纳,同时附录柳宗元年表,末有篇目索引,资料收集全面,颇便读者。
《文选》是我国现存的编选*早的一部文学总集,共收录了周代至六朝七八百年间一百三十个知名作者和少数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余首,各种文体的主要代表作大致具备。它的编选者萧统(公元五O一 五三一年)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长子,字德施,天监元年(公元五O二年)立为太子。著有《文集》二十卷、《正序》十卷、《英华集》二十卷,都已失传。因为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后来又称《文选》为《昭明文选》。 我国封建社会中文化较发达的时期,首推汉唐两朝,而六朝可称是继汉开唐的转化时期。文体由楚辞变为汉赋。这种演化说明六朝时文体已相当完备,形式、辞藻、音律日益讲究,文学的观念更明晰了。这些都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准备了条件。《文选》在其间是起着一定作用的。
徐渭是我国十六世纪著名的文学艺术家,一生著述很多。这次整理出版徐渭著作以《徐文长三集》、《徐文长逸稿》、《徐文长佚草》三书作为底本,顺序编次,并从有关总集及现存真迹中补辑了一些佚作。本书是目前收集徐渭诗、文、戏曲作品较完备的本子。
《浮生六记(套装上下册)》共分六卷,每一卷记一事类,一《闺房记乐》、二《闲情记趣》、三《坎坷记愁》、四《浪游记快》、五《中山记历》、六《养生记道》,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真实地反映了普通人居家生活的种种际遇。文词朴素,情感真挚,夫妇间那种琴瑟和谐、相濡以沫、悲欢离合的真情实感跃然纸上,感人至深。正因为它自出机杼,不事雕琢,随兴而发,故受到读者的喜爱、学者的推崇,并被译成英文介绍到国外。
《文华丛书:笑林广记(套装共2册)》按主题共分为十二部。全书文字简练生动,语言犀利,结构精巧,极富喜剧效果,对于常见的贪淫、鄙吝、虚伪、昏昧、失言、惧内等现象,多所嘲讽,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文字狱盛行的乾隆时期,全书仍以相当多的篇幅讽刺揭露了形形色色的贪官污吏、腐儒、道学家们的丑恶言行,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百丑图,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
恽敬,生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卒于嘉庆二十二年,字子居,号简堂,阳湖人。清乾隆四十八年举人,官至吴城同知。他研精经训,旁览纵横,以散文著称,其散文理论系统精到,称一代之雄,开创了被后人美誉的 阳湖文派 。《大云山房文稿》包括初集四卷、二集四卷、《言事》二卷及补编一卷。此次整理,本者 竭泽而渔 的原则,以现存最全的《四部丛刊》本(即光绪十年重印同治八年刻本)为底本,校以嘉庆二十年本,同治二年本,同治八年本,光绪十四年本等几乎所有现存版本,并过录三个名家批校本 陶文冲批点本、沈达卿批校本、王秉恩手批本。辑佚除佚文外,还辑出诗词若干首;附录则包括传记资料、交游、汇评、序跋等五十余种。
祁韵士,清代乾嘉年间杰出学者,历任翰林院编修,《四库全书》分校官,国史馆纂修官、总纂官,户部员外郎等。其学术贡献主要在史地方面,尤其在西北史地方面,代表性*作《西陲要略》、《西域释地》、《皇朝藩部要略》、《万里行程记》等,是我国西北史地学的开创者。《祁韵士集(共2册)(精)》汇集祁韵士传世的全部个人*述,包括《万里行程记》《濛池行稿》《西陲要略》《西陲竹枝词》《西域释地》《皇朝藩部要略》《皇朝藩部世表》《己庚编》《平舒山庄六景诗》,多为寿阳筠渌山房祁氏家刻本。此次整理,以筠渌山房寿阳祁氏家刻本为底本( 《濛池行稿》一书底本用《山右丛书初编》本),参照其他刊本,逐一详核慎校。书后附有《鹤皋年谱》、《户部福建司郎中鹤皋祁公神道碑铭》(程春海撰) 、《清史稿 祁韵士传》。
總之,蘇軾的人生和作品充滿着灑脱不羈與無可奈何,悲凉蒼勁與曠達坦蕩,林語堂稱他是一位:昌有創造力,守正不阿,放任不羈,令人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高士』。我社此次精選其詩、詞、文,詩、詞略添簡注,詞并酌補諸家評語,线裝出版,希望能够帶給讀者獨特的精神享受。
《彭蕴章集》是杜桂萍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清代诗人别集丛刊 中的一种,也是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资助项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张剑教授、吴晋邦博士整理。 本书收录清代道光、咸丰间名臣彭蕴章的《归朴龛丛稿》、《归朴龛丛稿续编》、《松风阁诗钞》、《鹤和楼制义》、《瓜蔓词》、《老学庵读书记》、《榕窗随笔》,并辑得《彭文敬公全集》未录之诗文百余篇。 附录 分为自订年谱、传记、轶事、评论、酬赠、道光本《涧东集》序次等板块,为进一步研究彭蕴章提供了便利。整理者对彭蕴章诗集、文集、词集、杂著等做了细致的校勘和标点,搜集了丰富的与彭蕴章相关的文献资料。本书是研究彭蕴章、长洲彭氏家族乃至清中后期文学与文化的重要文献。 张剑(1971- ),河南遂平人
《花间集》,五代后蜀赵崇祚辑,约成书于后蜀孟昶广政三年(94O),收十八位 诗客曲子词 凡五百首。这是一部被宋人尊为 近世倚声填词之祖 的文人词集,它不仅汇集了晚唐五代词人的大量优秀词作,而且以其清艳、婉丽之风为文坛确立了一种新的审美规范。后人奉《花间》为祖,作词以《花间》为宗,论词以《花间》为准,让 花间 范式成为词学审美理想。
苏轼(一○三七 一一○一),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州)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 三苏 。在文学艺术方面,苏轼可谓是全才。其诗清新豪健,且喜用比喻夸张,独具艺术表现力,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 ;其词风豪放旷达,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 ;其文汪洋恣肆,明快晓畅,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书法擅长行楷,常自有新意, 结体短肥 有天真浩瀚之风,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 宋四家 ;其画善作墨竹、怪石、枯木,论画主张神似,重寄托之意。
浙江省文化工程项目成果。这是编者几十年研究戴复古的成果,堪称是目前校点精准、收诗文全、为学界提供一本可信可用之全集。本书以台州丛书甲集本《石屏集》为底本,参校四部本、四库本、名贤本、宋诗抄本等版本互校。序言由社科院刘扬忠研究员、浙大教授胡可先各一篇;前言由校考结合几十年研究成果写成;计诗七卷词一卷,整理收集佚诗佚词84篇,佚文2篇,合为一卷,附录族人诗一卷,原序跋一卷,校点者论文选录一卷,共十二卷。
宋蜀刻本唐人集为我国宋代四川地区刊刻的唐人别集,经元、明、清官私收藏,辗转至今,成为中华文化之宝。这批珍本校勘精审,版式疏朗,字体遒劲,纸墨精良,集中体现了宋代四川成都、眉山地区的雕版印刷情况,在研究中国的雕版印刷史和版本目录学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又由于这批书的刊刻年代在现存刻本中接近于作品年代,因此对于研究作家以及当时的社会情况、政治生活等方面亦有重要价值。影印本版框尺寸悉准原书,印章据原书套红。 现存宋蜀刻残本《新刊权载之文集》为权氏文集的传世宋本。
余束发就学时,辄喜读古人书傅。每纵观大意,于源流得失之故,亦尝探其要领。若乃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辨字句于毫发之间,此衷盖阙如也。 岁戊午,奉天子命抚八闽,会稽章子、习子,以古文课余子于三山之凌云处。维时从子楚材实左右之。楚材天性孝友,潜心力学,工举业,尤好读经史,于寻常讲贯之外,别有会心,与从孙调侯,日以古学相砥砺。调侯奇伟倜傥,敦尚气谊,本其家学,每思继序前人而光大之。二子才器过人,下笔洒洒数千言无懈漫,盖其得力于古者深矣。 今年春,余统师云中,寄身绝塞,不胜今昔聚散之感。二子寄余《古文观止》一编,阅其选,简而该,评注详而不繁,其审音辨字,无不精切而确当。披阅数过,觉向时之所阙如者,今则辗然以喜矣。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厥功岂浅鲜哉!亟命付诸梨枣,而为数语,以弁其首
《庐山古今游记丛钞》为民国时期著名方志学者吴宗慈(1879 1951)在1932年编撰《庐山志》时选编的历代庐山游记,著名诗人陈三立为该书题签。原为线装二册,铅印本,150筒子页,收录晋朝至民国时期游记约44篇,1933年在上海印制500套,现存世不多。此书汇集了上下一千六百年间,历代文人墨客游历庐山的游记,包括如慧远、白居易、陆游、徐霞客、黄宗羲、胡适等名人的作品。游记有浓墨重彩的着力渲染,也有轻描淡写的平铺直叙,他们大都语言优美,记叙生动,寻幽探险,引人入胜。这些游记是认识庐山、了解庐山原始、真实的手资料,是宣传庐山、研究庐山可靠、珍贵的依据。
《王佑丞诗集(套装共3册)》训释与说解相结合,通过典故、史实、佛理等的解释,致力于寻求诗人和诗歌的本义。其不足在于训释典故、史寅之时多有不确,其优点则长于对于作品之感悟。顾可久评诗,与明代主流评点派又有不同,不故作语意模糊之论,而是切实道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这与顦起经注重名物、地理、职官等考据有很大不同,可以说各有优点与不足。
本书收《中衢一勺》三卷,附录四卷,述水利、漕运、盐政;《艺舟双楫》论文四卷,论书二卷,附录三卷,论文辞、书法,其中对于书法提倡碑学,对推动清后期书风的变革有开山之功;《管情三义》赋三卷,诗三卷,词一卷,《浊泉编》一卷,收诗、词、赋;《齐民四术》农三卷,礼三卷,刑二卷,兵四卷,论农、礼、刊、兵。内容丰富,于经济、政治、文学、艺术等多所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