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没有内容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唐诗宋词又是其中的奇彩异葩,千余年来久盛不衰。宋词是唐诗的延续与发展,从宋词中我们不难发现唐诗的满篇经络。本集词谱的特点,用“词是诗之余”、“近体诗每句都是律句”以及“诗句拗救方法也适用于词句”的理论来践行词谱的整理、编撰,达到归璞返真,更符合词史的目的,同时为词学爱好者,特别是词学的青年爱好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为词学的普及和大众化,增添了助推剂。
词是我国中古时期配合音乐歌唱的歌词。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尚无对词调名称解释方面的专著。有鉴于此,《词调名称集释》专门对流传至今的一千三百多个词调名称的本义做了探赜索引、钩沉辨析的探究和阐释。在体例上,《词调名称集释》确定了判断“词”的标准:需是配乐的歌词,大体为长短句形式,讲求一定的格律,篇章、句式、用韵相对固定。《词调名称集释》把符合上述“词”的判断标准的词调名称,归人正文部分;把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词”的判断标准的“词调名称”,则归人附录部分。《词调名称集释》的解说和阐释仅为一家之言。希冀《词调名称集释》的结集能对学者、专家及广大读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书是“浙江文丛”之一收录宋周邦彦珍本词集三种,分别为清抄本《片玉词》、朱祖谋辑校稿本《清真词》、朱祖谋手校王鹏运四印斋刻本《清真集》,彩色影印行世。另附谭献稿本《片玉词考异》。
今存词作一百八十余首,题材比较广泛,风格多样,而以爱国豪放的词风为主。《芦川词笺注》用《全宋词》作底本,参校各种版本以及选本。
本书收录竹枝词4486首,以吟咏湖北为题旨,从铺陈空间而言,有总括湖北全省的,有分述某一州县乃至一街一巷、一桥一村、一人一事的;从时间段落而言,自唐宋至元明,起于清末民国,上溯千载,下涉现世,共同编织成时空纵横、宏观概述与微观细描相交合的湖北风貌全景图,又以清末民初篇什较为密集,称其为以近世作展开部的韵文体简明湖北百科全书并不过分。本书所辑,较为繁富也尤具认识价值的,是关于近世武汉的篇什。清道光间叶调元所撰篇帙浩繁的《汉口竹枝词》(292首),状述当年作为“贸易之巨区”的汉口“商贾麇至,百货山积”的情景。继此之后,民初罗汉的《汉口竹枝词》、蔡寄鸥吟咏武汉的多篇竹枝词(《女子解放》、《旅馆竹枝词》、《洪山竹枝词》)等,则提供了关于武汉社会及文化转型的生动影像。以罗汉1915年载于《汉口中西
纳兰容若,又名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容若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纳兰容若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似锦的。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容若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康熙十六年卢氏去世,纳兰的诗词达到了*时期,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
《岭南文库:香港竹枝词选》主要辑录作者于题目标明「竹枝词」之七言四句、二句体之竹枝词。其他如「杂体」、「杂事一、「杂诗」、「杂咏」等体近竹枝词,数量极多,今暂不选。作品按年代先后编排,并注明文献出处、作者简介及其他相关资料。
《周邦彦珍本词集三种/浙江文丛》收录宋周邦彦珍本词集三种,分别为清抄本《片玉词》、朱祖谋辑校稿本《清真词》、朱祖谋手校王鹏运四印斋刻本《清真集》,彩色影印行世。另附谭献稿本《片玉词攷異》。
《蕙风词话》的理念体系大概如上所述,但它所包含的内容远为丰富得多,诸如词心、词境、词体、词笔,以及本事考证等,都有前人不可企及的独特而新颖的见解。他沉浸词学数十年,以词人而兼词论家,经历最深,甘苦备尝,从创作的切身体会上,上升到词学理论,就富有实践性。虽也不能避开时风的影响,有其必然的局限性,但一些宝贵的经验,依然值得后人去认真总结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