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是继唐诗之后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因词人辈出,作品繁多,故宋词历来多以选本的形式出现。其中,被誉为 晚清四大词人 之一的上彊村民于1924年编定的《宋词三百首》,无论是代表性还是流传度,在近代都位居前列,是诗词爱好者品读宋词、领略宋词之美的上佳之选。 底本可靠,选篇更丰富。 本书以 1934 年神州国光社出版的近代词学大家唐圭璋先生所著《宋词三百首笺》为底本,为弥补底本在选词上偏南宋轻北宋、重婉约轻豪放的不足,对词人与词作做了增补,并按词人出生先后顺序重新编排,收录宋代词人87家,宋词313首。同时,为了让读者一览词的千年流变,又从唐、五代、元、明、清词中精选16首。只此一书,即可领略千年词作风华精粹。 全本全注,无障碍阅读。 新增词人小传,介绍其生平事迹、主要成就及其词作的风格与特色。注
南宋傅干撰《注坡词》十二卷,是《东坡词》第一家注本和 早的刊本,该书对于校正苏词,存真辨伪,验明题叙,考定编年等,均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具有很高的价值。刘尚荣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起即注意到《注坡词》特有的学术价值,并对该书进行了抢救性整理,编定了《傅幹注坡词》一书,此次出版的《东坡词傅幹注校证(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是作者苏轼在此基础上全面利用搜罗到的各种文献,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大规模重新修订,核校了诸钞本《注坡词》原书,尤其是增加了一种重要的校本,即沈德寿藏《注坡词》旧钞本,重订了各参校本异文,调整了校勘记,又在保存傅幹注释原貌的前提下,进一步通过“刘按”的校证对傅注作补苴校订,令其典故出处 ,诗文标题 规范,原有疏误得到纠正,傅注的价值由此得到进一步的揭示与提升。其出版,必将为
词话,是中国古代诗学文献的一个组成部分。唐宋以来,先辈们不但为我们留下了数万首词作,而且为我们留下了近千万字的词话资料。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词学工作者关注、整理笔研究。笔者在十多年前有幸成为唐圭璋教授的博士研究生,从先生习词学,后又跟从郁贤皓教授学习唐代文史。在两位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学得了做学问的一些基本方法,并确定以历代词话为主要研究方向。 词话可从宽定义为“及词之话”。历代词话的存在形式,主要有成卷的词话专著,唐宋以来各类典籍中的散见词话。其内容主要是有关词的本事,品评,引用,考证,论述等。词话史,应在文本研究的基础上,对历代词进行比较系统的叙述,评论与探讨。
《千首清人绝句校注(套装上中下册)》为著名学者陈友琴所选注的清代绝句诗选。陈友琴从清代六千余家诗人中精选两千余首五言、七言绝句,附有每位入选诗人100余字小传及简要注释。《千首清人绝句校注(套装上中下册)》填补清一代绝句诗选空白,与《千首唐人绝句校注》《千首宋人绝句校注》同一系列。
由上彊村民朱孝臧于1924年编定的《宋词三百首》,是具有代表性的选本。共收宋代词人八十八家,词三百首。本书以上彊村民的选本为底本,除了介绍词牌外,还对每首词作的内容进行串讲,并以凝练的文字对每首词的写法、艺术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鉴赏作品。注释的其他部分,除了注释字音、字义、名物制度以外,还尽可能将词作中的语典、事典注释出来,以提高读者阅读的审美兴味。
顾太清,即西林春,或称太清春,是清代与纳兰性徳齐名的满族女词人,其词作具有明快清新、庄重淳雅、构思慧巧的特点,以生活实感入词,其词有内容,不趋时,有别于一般闺秀词的“纤佻”、“小慧”以及司时期纤弱浮艳的词风,颇具大家风范。 本收收录经前人整理的全部太清词,逐首进行详尽注释和引导性的讲解,并将相关资料、前人评论以及唱和之作附录于每首词作之后,同时把太清生平、创作资料和相关论文附录于书后,方便读者检阅参考。
《唐宋人词话(套装上下册)》具有工具书的性质,对了解历代词人的整体面貌、风格特点提供了靠前手资料,是词史研究的推荐工具书。《唐宋人词话(套装上下册)》的主要编纂者是南开大学有名词学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孙强教授,是词学文献整理研究方面的很好不错学者。
诗品全译 《诗品》的作者为梁代钟嵘。钟嵘生于公元468年,卒于公元518年,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人,晋侍中钟雅七世孙,从祖钟宪,任南齐正员郎,父亲钟蹈为齐中军参军。钟嵘幼而好学,师从齐永明卫将军王俭,因“有思理”.“明《周易》”,举为本州秀才。历任南康王侍郎、抚军行参军、司徒行参军等职。衡阳王萧元简出任会稽太守,引为记室,专掌文书典籍,后又任晋安王、西中郎萧纲记室,故世有钟记室之称。《梁书》《南吏》均有传。 《诗品》,亦名《诗评》,是我国早的一部关于五言诗的理论批评专著,也是我国诗话的开山祖。全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为诗歌理论;另一部分为诗歌批评。就诗歌理论来说,涉及到这样几个方面:,诗歌的产生和功用;第二,五言诗发展史;第三,滋味说;第四,用典和声病说。
本书取材除《词律》、《钦定词谱》外,并唐、五代、宋、元以来诸家之词集、词话、词谱、小说等作品中所引的词名以及后世之自度腔或用旧谱易以新名者,一概收入。此书初版于1958年,1984年出版修订本,二十年来,编著者又广为收集词调名,比以前增加了三分之一还多,凡正名与异名、同调不同调者,共录词名2700余个,可谓词名之大观。是检寻词名资料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南唐二主李璟、李煜,是五代词坛上最杰出的词人,也在我国词目前占有重要地位。《南唐二主词》约成书于宋代,后世续有辑补,该集历来真伪混杂,词作的文字异同更为纷繁。后经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的次子王仲闻先生搜罗该集众本,参稽多种相关文献,细加比勘,认真考证,对该集作了深入的校订和梳理。又经著名文史学者陈书良等注释、辑评、评析,更增加了对二主词的理解与赏析。书后还附编了散见他书的佚作,历代评语、本事资料及各家序跋和相关考证文章。校订谨严,注释准确,资料详备,辑评丰富,评析到位,为研究南唐二主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吴文英和王沂孙是南宋时期的 词人,两人的词作各具特色,代表了风雅词派不同时期的创作成就,受到后世论词者重视。本书精选两人词作,加以注释和品评,适合现代读者阅读,雅俗共赏。
朱彝尊说:“世人言词,必称北宋。然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而始极其变。”而他所推崇的张炎则云:“旧有刊本《六十家词》,可歌可诵者,指不多屈。中间如秦少游、高竹屋、姜白石、史邦卿、吴梦窗,此数家格调不侔,句法挺异,俱能特立清新之意,删削靡曼之词,自成一家,各名于世。”五家之中,仅秦观为北宋人,其馀皆出南宋,且都是后来被称作“风雅词派”的词人。《吴文英王沂孙集》所选评,出自吴文英及王沂孙所作词,代表了风雅词派不同时期的创作成就。本书由邓乔彬编选。
“线装中华国粹”系列精选流传千年的中国古代国学名著,立足原文精髓,加以全面、细致、通俗易懂的解读,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原著的精髓,使读者轻松接受国学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千年前先贤们的思想精华,并从中有所领悟和收获。本系列共有20册。
宋词初继承晚唐五代绮靡婉约的文风,在男女的离愁别绪间倘恍徘徊。初期的词人如晏殊、欧阳修等,还是沿着南唐词人的道路发展,创新意识不强。柳永的出现,才使宋词的题材得到扩大、内容得到充实、词牌得到丰富,宋词从此才显示出自己的风格,从晚唐五代艳情的樊笼里挣脱出来,焕发出无穷的活力和光彩。到苏轼更引吭高歌、壮思飞逸、激昂慷慨,在婉约之外另树豪放一帜,增添了宋词的魅力,使宋词的风格更加丰满。
李白为中国唐朝著名诗人,有“诗仙”之称。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主要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他的诗歌创作涉及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而且在不少题材上都有名作出现。本版书籍延请专家精心点校,双色版画图诠释文章内容,延展文章意境。竖行排版,版式多样,图量丰富,实为不可多得之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