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是继唐诗之后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因词人辈出,作品繁多,故宋词历来多以选本的形式出现。其中,被誉为 晚清四大词人 之一的上彊村民于1924年编定的《宋词三百首》,无论是代表性还是流传度,在近代都位居前列,是诗词爱好者品读宋词、领略宋词之美的上佳之选。 底本可靠,选篇更丰富。 本书以 1934 年神州国光社出版的近代词学大家唐圭璋先生所著《宋词三百首笺》为底本,为弥补底本在选词上偏南宋轻北宋、重婉约轻豪放的不足,对词人与词作做了增补,并按词人出生先后顺序重新编排,收录宋代词人87家,宋词313首。同时,为了让读者一览词的千年流变,又从唐、五代、元、明、清词中精选16首。只此一书,即可领略千年词作风华精粹。 全本全注,无障碍阅读。 新增词人小传,介绍其生平事迹、主要成就及其词作的风格与特色。注
本书为《历代诗词鉴赏辞书大系》中的一套,其他还有:《元曲鉴赏辞典》、《唐五代词鉴赏辞典》、《唐诗鉴赏辞典》、《宋元明清诗鉴赏辞典》、《清词鉴赏辞典》、《近现代诗词鉴赏辞典》、《古诗鉴赏辞典》。 一、本书共收入宋代各个不同艺术流派的202位词人的词作721篇,它包括了国家*语文教学大纲和大、中、小学语文课本中要求学生必须解读和背诵的宋词篇目。每篇词作附一篇赏析文章,即为一个词条。 二、本书正文中作家的排列,以生年先后为序;生年不详的则按在世年代先后为序。同一词家的词作依《全宋词》篇目次序排列或以作品编年顺序排列。 三、本书正文中的词原作,一般以《全宋词》为准,有些版本流传不一,多有异文,则择善而从之。 四、本书各词条对于词的赏析、理解,尽可能地借鉴、吸收了我国词学研究的
南宋傅干撰《注坡词》十二卷,是《东坡词》第一家注本和 早的刊本,该书对于校正苏词,存真辨伪,验明题叙,考定编年等,均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具有很高的价值。刘尚荣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起即注意到《注坡词》特有的学术价值,并对该书进行了抢救性整理,编定了《傅幹注坡词》一书,此次出版的《东坡词傅幹注校证(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是作者苏轼在此基础上全面利用搜罗到的各种文献,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大规模重新修订,核校了诸钞本《注坡词》原书,尤其是增加了一种重要的校本,即沈德寿藏《注坡词》旧钞本,重订了各参校本异文,调整了校勘记,又在保存傅幹注释原貌的前提下,进一步通过“刘按”的校证对傅注作补苴校订,令其典故出处 ,诗文标题 规范,原有疏误得到纠正,傅注的价值由此得到进一步的揭示与提升。其出版,必将为
词话,是中国古代诗学文献的一个组成部分。唐宋以来,先辈们不但为我们留下了数万首词作,而且为我们留下了近千万字的词话资料。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词学工作者关注、整理笔研究。笔者在十多年前有幸成为唐圭璋教授的博士研究生,从先生习词学,后又跟从郁贤皓教授学习唐代文史。在两位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学得了做学问的一些基本方法,并确定以历代词话为主要研究方向。 词话可从宽定义为“及词之话”。历代词话的存在形式,主要有成卷的词话专著,唐宋以来各类典籍中的散见词话。其内容主要是有关词的本事,品评,引用,考证,论述等。词话史,应在文本研究的基础上,对历代词进行比较系统的叙述,评论与探讨。
《千首清人绝句校注(套装上中下册)》为著名学者陈友琴所选注的清代绝句诗选。陈友琴从清代六千余家诗人中精选两千余首五言、七言绝句,附有每位入选诗人100余字小传及简要注释。《千首清人绝句校注(套装上中下册)》填补清一代绝句诗选空白,与《千首唐人绝句校注》《千首宋人绝句校注》同一系列。
由上彊村民朱孝臧于1924年编定的《宋词三百首》,是具有代表性的选本。共收宋代词人八十八家,词三百首。本书以上彊村民的选本为底本,除了介绍词牌外,还对每首词作的内容进行串讲,并以凝练的文字对每首词的写法、艺术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鉴赏作品。注释的其他部分,除了注释字音、字义、名物制度以外,还尽可能将词作中的语典、事典注释出来,以提高读者阅读的审美兴味。
顾太清,即西林春,或称太清春,是清代与纳兰性徳齐名的满族女词人,其词作具有明快清新、庄重淳雅、构思慧巧的特点,以生活实感入词,其词有内容,不趋时,有别于一般闺秀词的“纤佻”、“小慧”以及司时期纤弱浮艳的词风,颇具大家风范。 本收收录经前人整理的全部太清词,逐首进行详尽注释和引导性的讲解,并将相关资料、前人评论以及唱和之作附录于每首词作之后,同时把太清生平、创作资料和相关论文附录于书后,方便读者检阅参考。
唐诗与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阆苑里的两朵奇葩,二者以其卓越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一代文学之胜,自古至今,唐诗宋词蕴涵着的深沉的思想、挺拔的风骨、婉约的情致,始终散发着无尽的魅力,铸就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辉煌。 《唐诗宋词名家鉴赏大全集》是唐诗与宋词的鉴赏全集,基本上按时间顺序遴选负盛名的诗词作品,既有流传千古的名篇,亦有不见于一般选本的遗珠,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唐诗宋词的总体风貌。
词,作为中国古代常用文体它与诗体一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自豪、值得珍爱的宝贵遗产。 但由于词与音乐有关,人们对于词的特殊的复杂的声韵格律,总不像诗那样易学好懂,因而产生一点隔膜,对于词的学习与欣赏发生某种障碍。为了拆除隔膜,搬开障碍,我们特编撰这本关于词的规范读本。所谓“规范读本”就是在众说纷纭之中,我们采用早有定评的说法,从而引导读者把握的基本的常识、基本的格律,理解词的发生发展历程。 在这本书中,除了比较详尽地叙述词的源流、特点和规律,更多地着重叙述词是怎样伴随着社会变革,经历了词的自身发展与演变的历史流程;词人的自身命运与社会命运又实行怎样的历史融合。所以,我们可以从不同时期不同作家作品,所构成一幅绚丽多姿人文精神与人格形象的历史画卷中,去品味人生
编者根据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原则来评选从唐代到近代的婉约词与豪放词。婉约词有众多的选本可供参考,而豪放词的选定,则颇费周折。考虑到词来自民间的创造,然后才有文人填词,因此两种词都从敦煌曲子词选先。编者从词史的角度选词,从词的产生、发展、衰落与复兴的时间顺序来编排。作品原文,各版本间有出入。本书择善非凡从,所录不主一家。重要的异文则的酌加说明,不作烦琐考证。注释以引证典实、疏通文意,力求简要,与题意有关的则适当放宽。词前附有作者小传,取材除块外,兼及史乘笔记,既介绍生活时代和个人主要经历,更重视对作者的作品评论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唐宋人词话(套装上下册)》具有工具书的性质,对了解历代词人的整体面貌、风格特点提供了靠前手资料,是词史研究的推荐工具书。《唐宋人词话(套装上下册)》的主要编纂者是南开大学有名词学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孙强教授,是词学文献整理研究方面的很好不错学者。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诗词曲赋构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百花园的绚丽多彩。而宋词的出现是堪与唐诗齐肩的又一座丰碑。 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依调填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句』(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宋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直到今天,它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宋文学之所以能出现百花争妍、千峰竞秀的盛况,与它所处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 宋文学的发展受宋代社会政治和学术思想的影响极大。尽管在版图、国力方面,赵宋王朝远不能与
晚日金陵岸苹平、[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清平乐]别来春半、[望江南]多少恨、[望江南二首]闲梦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阮郎归]东风吹水日衔山、[捣练子]深院静、[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等。
自1987年以来,作者曾为几届研究生讲授诗词格律,教学效果很好,凡认真学习的学生是可以掌握诗词创作的基本技巧的。作者深知学习诗词格律的难点所在,将要领概括为: 一 辨识字声平仄和区分韵部必须以《广韵》音系的《礼部韵律》(平水韵)为准。 二 学习诗词格律先从五言律诗入手。 三 五言律诗的关键是辨别仄起和平起两式。 关于以上三点,作者以较科学的方法总结了经验,使它们浅易简明,只要做完规定的练习题既可掌握。凡是治学,入门难,而途径与方法至关重要。作者讲诗词格律,旨在引导入门即止,若要深研诗词创作艺术,则非此教程的任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