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别裁集》为较有影响的唐诗选本,沈德潜编选此书前后历三十年。他主张“备一代之诗,取其宏博”,故而在重点选录王维、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李商隐等大家的同时,亦选录不少小家的作品。在古人唐诗选本中,此书选摘门庭较宽广,能注重到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和不同体裁的作品,入选作品题材与风格较为多样,大致反映了唐代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书中还附有简要的评注,有助于理解诗意。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这本书选读古代文论,首先要突破语言的阻碍,古代文论篇章大多以文言写成,而“五四”以来废文言而用白话,使得读书人连思维方式也受到了影响。因此,读懂古代文论篇章,语言转换成为首要任务。别以为文言容易,甚至连专家也会出错呢!
《诗品》是我国文学史上 部专门论诗的理论著作,号称“百代诗话之祖”,以其“思深而意远”、“深从六艺溯流别”的特色,受到同时代以及后世文人的赞赏与肯定,对我国文学理论特别是诗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一千多年来,关于《诗品》的研究络绎不 。时至当今,曹旭教授的《诗品集注》被公认为是 的《诗品》通行本之一。曹旭教授致力于中国诗学领域数十年,对《诗品》投入了大量的心血。本书以现存 早的《诗品》版本——元延祐七年圆沙书院刊宋章如愚《山堂先生群书考索本》为底本,在正文下分校异、集注、参考三部分,综合各家版本进行校勘,广搜群籍,为疑难字句作注释,并列出其他相关材料,以便读者理解。可以说,本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又在学理性之余兼顾人性化阅读。书末并附有综合索引,无论是人名,还是相关术语,都可以
《昭明文选译注》是我国部《文选》今注今译本,其难度之大,在古文今注今译中不多见。《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 《昭明文选》选录的是自先秦至梁七八百年间的130位作家的各体诗、文、辞赋等38类,共700余篇。选录的作品,已经注意到了文学作品与一般学术著作的区别,所以不选六经、诸子中的文章。这部诗文集大体上包括了先秦至南朝梁代初叶的重要文学作品,反映了各种文体的发展轮廓,保存了重要的资料。 《昭明文选》历来受到封建时代文人学者的重视,甚至被当作科举者的书,有“《文选》烂,秀才半”的俗谚,在封建社会起到了文学教科书的作用。
本书所依据的掌故,除绝大部分取自禅宗公案外,又引用《维摩》《楞严》《金刚》等经,而且是以云门宗的公案为重点的,书的内容即重显禅师的百则颂古和圜悟的评唱组成,分十卷,每卷十篇,共100课。每一课的具体结构是:一、垂示,即对该则的案例提示纲要,加以引介;二、本则,列出公案案例,其中夹注著语或评语;3、对该则案例加以评唱;四、列出雪窦重显的颂古诗,其中亦夹注著语或评语五、对颂古诗作解说性评述。
尚秉和,字节之,河北省行唐县人。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逝于1950年。为前清光绪进士。他学识渊博,著述甚丰,尤精于易学。其代表作有《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诂》及《周易尚氏学》。上述三部著作,奠定了尚氏在中国易学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崇高地位。 尚氏之学的根基在《焦氏易林》。而《焦氏易林》全面保留了《易经》、《左传》、《说卦传》等先秦易学精髓,即象数之真谛。至东汉始,易学开始走下坡路,易道渐次失传。而马融、郑玄、荀爽、虞翻等辈,所传之《易》,并非易道之真谛,而活泼无碍、运舞不休的易象符号嘎然沉寂,代之而起的是荀、虞之流卦变、爻变之《易》。于是,才有青年才俊王弼横扫象数、清谈空理之风。真可谓前门拒狼,后门进虎。呜乎!易学从此江河日下,冥冥长夜二千年矣! 尚氏在贯通《易林》之前,面
元稹生前即对自己诗文做过整理,最终形成《元氏长庆集》一百卷。此本至北宋失傅,宣和间,建安刘麟父子钞録散佚,得六十卷刊世之一,是为存世元集诸本之祖。刘本原貌今亦不得复睹,原于刘本的两种宋刻本亦成残帙:浙刻本《元氏长庆集》存八卷;蜀刻本《新刊元微之文集》存二十四卷。 本书録元稹诗歌五百七十题,将祖诗拆零计,共有八百首。其主要部分钞自《元氏长庆集》,以杨一为据;其馀分别钞自马一外集之补遗、卞孝萱《元稹年谱》之辑佚、《元稹集》外集之续补、陈尚君《全唐诗外编》,之续补。《元氏长庆集》向无注本,本书之作,自具开拓义意。但元才子下笔并不吝惜才情,特别是集中之排笔巨篇以及与白居易争胜之作,引经据典,逞异夸能,真难对付,笔者浅学,能三易寒暑注出元稹文集,得外界襄助者多矣。诗注重丰引行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