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尚君教授浸淫唐代文献研究多年,将史学方法引入文学研究,在作者生平、作品真伪、文本还原、事实阐述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唐诗求是(上下)(精)》为其多年来唐诗研究论文之结集,分为四个单元:一是以《全唐诗》及补遗为中心的专论,包括若干唐诗通说通考;二是作者专题,含有生平考订、作品甄辨及流布研究和注本评述;三是专书研究,涉及唐诗选本、诗评、本事的考释与辨伪;四是唐诗文献叙录,分为隋唐五代文学的基本典籍、隋唐五代文学与历史文献、日本汉籍中的唐代文学文献等,多有唐代文献研究的指津之论。
《李白全集注评(上中下)(精)》是李白研究专家郁贤皓教授在前贤和今人研究的基础上,用“竭泽而渔”的方法搜料,以认真审慎的态度对李白的全部诗文重新整理编集,删除伪作,补入遗诗逸文,并进行注释、评笺和品评,从而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李白全集普及本。大家经典,雅俗共赏,《李白全集注评》真正让“书写在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对于普及李白的诗文,传承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李白全集注评(上中下)(精)》是李白研究专家郁贤皓教授在前贤和今人研究的基础上,用“竭泽而渔”的方法搜料,以认真审慎的态度对李白的全部诗文重新整理编集,删除伪作,补入遗诗逸文,并进行注释、评笺和品评,从而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李白全集普及本。大家经典,雅俗共赏,《李白全集注评》真正让“书写在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对于普及李白的诗文,传承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全唐诗》九百卷,康熙四十二年(一七〇三)始议修纂。四十四年(一七〇五)三月勅命校定刊刻,为置诗局于扬州。两淮盐课监察御史曹寅主持其事;在籍翰林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铉、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参预修订。康熙四十五年(一七〇六)十月初一书成,四十六年四,月十六清圣祖玄烽为之序并题额,因名之曰《御定全唐诗》。是书以清初季振宜穴唐诗移(七一七卷)、明胡震亨穴唐音统签移(二三三二卷)为底本,参取内府所藏明昊琯《唐诗纪》(一七〇卷)等唐人总集、别集,“又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之所载,补苴所遗,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作者二千二百余人”(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虽未能尽赅现存唐人诗作,亦间有重收、误收及小传小注失当处.然蒐集既已十得九五,所本更称名家精监
陆游是南宋大作家,爱国诗人。所著《剑南诗稿》,存诗九千多首。通行版本为明毛晋汲古阁刻本,八十五卷,现由江苏师范学院钱仲联教授校注。陆游诗稿,历代未有全注者,钱仲联教授此书实为创举。他据多种宋、明版本校订底本误字、异文,作有校记,并在汲古阁本所收之外,据各种资料辑补佚诗多首。每首诗有题解,说明该诗的写作时地;对诗中史实、典故、人名、地名等,尽量加以注明。后附陆游年表、传记材料、前人关于陆游著作的版本著录、题跋等。内容充实,为研究陆游诗作提供了较好的版本。为方便读者检索,书后附篇目索引。
《杜工部诗集辑注》共计二十三卷,其中诗二十卷、文赋二卷、集外诗一卷。共计收诗1457首,文赋23篇(对于杜甫文赋的注释,朱本首开其端)。同其它注本相比较,朱本“于经史典故及地里职官,考据分明。其删汰猥杂,皆有廓清之功”(仇兆鳌《杜诗详注?凡例》)。这与朱鹤龄精于经史典故、职官制度及地理学研究有密切关系。朱本对宋以来的丰富而庞杂的杜诗学遗产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整理,既不遗漏任何一条有价值的见解,又不放过任何一条有影响的误解,做到扶正驳谬、去伪存真。诚如其“凡例”所言:“宋人注杜诗多不传,惟赵次公、黄鹤、蔡梦弼三家得阅其全注,中有当者悉录之。”例如,杜甫与李邕初次见面的时间、地点问题,《新唐书?杜甫传》云:“客齐赵问,李邕奇其才,先往见之。”而宋人赵次公据杜甫《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