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繁体竖排版)(套装共2册)》选取了从先秦到明代共222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高的文章,既有儒家经典、历史散文,也有传记、书信、论辩,乃至游记、寓言小说。入选之文多短小精彩,均是便于记诵的传世佳作。而译注者的论述分析精辟中肯,注解简明,译文通俗流畅,是《古文观止》的上佳读本。
《唐诗三百首》为苏塘退士定本,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惜笺注太疏,读者病之。上元陈伯英女史,手辑补注八卷,字梳句栉,考核精严,能令读者不假祭獭而坐获食,津逮初学,功匪浅鲜。第其书版藏李氏餐花阁中,坊间罕有其本,所以沾丐士林者恐未能遍也。爰取其书,重加厘订,付之手民,以广其传。书中体例,悉仍其旧。惟少陵《咏怀古迹》诗本五首,苏塘止录其二,不免漏。今刻仍为补入,俾读者得窥全豹。注则悉依《杜诗镜诠》,未敢窜易一字焉。
《围炉夜话》,儒家通俗读物,是明清时期 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使本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并由于其独到见解在中国文学 占有重要地位。
。。。
《忆长安(诗译唐诗集)》是梁晓明先生自八十年代起开始进行的以新诗的形式译写唐诗的创作集,每一首包括新诗译诗、原诗和创作手记三部分。目前共创作了三十首左右,不同于一般的白话译诗。梁先生是先锋派代表诗人,新诗的造诣很高,其对唐诗的译写,是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再创作,跨越时代勾连起两种诗歌艺术,是新诗与古诗在意象与精神上的琴瑟和鸣, 具有艺术性和创造性。
刘禹锡以对诗歌题材的拓展、对传统主题的深化及对诗歌体式的革新,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白居易一生留下了近三千诗作,还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诗歌理论。他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被誉为“堪与杜甫比肩的伟大诗人”。这个选本将诗人生平和作品讲评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中国古代文史经典读本”皆选取中国文学史中的一流大家,延请国内知名文史学者,以生平事迹为线索,对其作品进行选注选评。一本在手,便可对这些大家的生平事迹、作品风貌有全面的了解。
《随园诗话》是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随园诗话》部头较大,加《补遗》共二十六卷。此书本是兴尽落笔、随时采录,因此并无一定的章法体例。它围绕品诗、论诗、作诗、录诗,记述诗风沿革、诗歌本事、人情风貌等。虽旨在论诗,而不全是诗论。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了。
《李渔随笔全集》:《五经》、《四书》、《左》、《国》、《史》、《汉》,以及唐宋诸大家,何一不说人情?何一不关物理?及今家传户颂,有怪其平易而废之者乎?《齐谐》,志怪之书也,当日仅存其名,后世未见其实。
《随园诗话》, 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 凡十六卷, 是一部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 亦包含不少诗坛掌故、诗歌本事、诗人轶事的记载。其体制为分条排列, 每条或述一评, 或记一事, 或采一诗 (或数诗), 乃随笔式。其旨在倡导性灵说诗论, 是清代影响优选的一部诗话。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族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目前,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于满汉融合的时期,其贵族家庭之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他虽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 施议对编选的《纳兰性德集》精选了其诗歌作品,带文明走进纳兰容若的纯净世界。
《唐诗三百首》为苏塘退士定本,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惜笺注太疏,读者病之。上元陈伯英女史,手辑补注八卷,字梳句栉,考核精严,能令读者不假祭獭而坐获食,津逮初学,功匪浅鲜。第其书版藏李氏餐花阁中,坊间罕有其本,所以沾丐士林者恐未能遍也。爰取其书,重加厘订,付之手民,以广其传。书中体例,悉仍其旧。惟少陵《咏怀古迹》诗本五首,苏塘止录其二,不免漏。今刻仍为补入,俾读者得窥全豹。注则悉依《杜诗镜诠》,未敢窜易一字焉。
蒋方编选的《李璟李煜集》为李璟和李煜的文学作品选集。 李璟爱好文学,当时就有文名,宫廷之中又常有游宴酬对的活动,按说李琮的创作数量会很可观。但是,李璟的文字流传下来的却很少。不知是他生前未作系统的编纂而流散不存?还是虽有编集却毁于战火而今天不能见?遍查宋人所作目录之书,均无李璟文集的记载。现在搜罗的诗词文章,主要录自《全唐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影印版)与《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影印版)。其文章多有非完整面貌者,然而一是存留可贵,二是虽不完整、尚可见其风貌,故选入。对于一些残损严重、难观大体者,则未收入。文章部分用《册府元龟》卷二三二(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版)所录作校订,辅以《南唐书》、《旧五代史》及《十国春秋》所载。词则据中华书局1999年2月出版《全唐五代词》为校。其中有出
杜牧是晚唐的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以咏史抒怀为主,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画面优美,语言清丽,情韵绵长,风调悠扬,在艺术上别具一格。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今用清人冯集梧的《樊川诗集注》。
杜牧,字牧之,为晚唐名家,诗文皆工,多有名篇佳构流布人口。其人生性豪俊,雄姿英发。其诗或清丽俊爽,或拗折峭健,或委婉含蓄,风流华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于清丽多变中自具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文或指阵时弊,或论古谈兵,文势纵横,慷慨激昂。 罗时进编选的《杜牧集》分诗文两部分,兼顾内容、题材、体裁、风格等诸方面,各加注释、品评,按时序排列。“注释”力求准确、详尽,“品评”能抓住诗文创作或艺术上的特点,短点长评,不拘一格,往往有点睛之妙。通过这一选本,读者能对杜牧其人、其诗、其文形成一个完整而又深刻的印象。
唐诗集先秦以降中国古典诗歌之大成,同时又开启此后一切诗体形式和诗歌流派之渊源。《唐诗三百首》是清人孙洙(别号蘅塘退士)所编,是迄今为止流传最广、在中国民间影响优选的唐诗选本。从编定之初迄今二百余年来仍在启蒙教育、培养人们的审美感受、陶冶艺术趣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去病的诗大多为咏怀之作,《浩歌堂诗钞》集中抒发了诗人推翻清朝统治的壮志。《将赴东瀛赋以自策》写离乡去国,探求救国真理的愿望。《重九歇浦示侯官林獬、仪真刘光汉》写年华虚度而所志不遂的怅惘。《图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