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有作品40篇,包括三部分:一是宋元说话人的话本,二是明人的话本和拟话本,三是冯梦龙自己的作品。前两种作品也都经过冯梦龙的加工、修改。《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汪信之一死救全家》、《简帖僧巧骗皇甫妻》、《宋四公大闹禁魂张》,是宋人话本;《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杨八老越国奇逢》、《木棉庵郑虎臣报冤》、《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明人(含冯梦龙)的作品。 《喻世明言》,原名《古今小说》,明代刊行的短篇白话小说集。它同《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一起,合称 三言 ,是冯梦龙经过谨慎的去芜取菁的遴选,编纂的宋元明话本一百二十篇小说总集,历来被誉为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宝库。
《诗经》是我国很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 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 笙诗 。《诗经》开始只称为《诗》或 诗三百 ,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辑的。 风 是周代各地的民间歌谣,是三百篇中富有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篇章。《雅》是周人所谓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 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我国很古的皇室文集,也是我国很早的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
《李白全集注评(上中下)(精)》是李白研究专家郁贤皓教授在前贤和今人研究的基础上,用“竭泽而渔”的方法搜料,以认真审慎的态度对李白的全部诗文重新整理编集,删除伪作,补入遗诗逸文,并进行注释、评笺和品评,从而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李白全集普及本。大家经典,雅俗共赏,《李白全集注评》真正让“书写在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对于普及李白的诗文,传承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为《历代诗词鉴赏辞书大系》中的一套,其他还有:《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词鉴赏辞典》、《元曲鉴赏辞典》、《宋元明清诗鉴赏辞典》、《清词鉴赏辞典》、《近现代诗词鉴赏辞典》、《古诗鉴赏辞典》。 一、本书共收入全唐包括五代各个时期、各个不同艺术流派的二百三十四位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的诗作一千三百三十四首。其中包括了现小学、中学和非文学专业大学的语文课本以及*在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背诵的唐诗篇目;千百年来流传的唐诗名篇或有名句的诗篇;唐代各个时期代表性作家的代表诗篇等。每篇诗歌后面附一篇短小的赏析文章,即为一个辞条。 二、本书正文部分分上、中、下三编,上编收入五、七言绝句六百十八首,中编收入五、七言律诗四百二十八首,下编收入古风、排律、杂言、歌行二百八十八首。各编中作
《全唐诗》九百卷,康熙四十二年(一七〇三)始议修纂。四十四年(一七〇五)三月勅命校定刊刻,为置诗局于扬州。两淮盐课监察御史曹寅主持其事;在籍翰林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铉、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参预修订。康熙四十五年(一七〇六)十月初一书成,四十六年四,月十六清圣祖玄烽为之序并题额,因名之曰《御定全唐诗》。是书以清初季振宜穴唐诗移(七一七卷)、明胡震亨穴唐音统签移(二三三二卷)为底本,参取内府所藏明昊琯《唐诗纪》(一七〇卷)等唐人总集、别集,“又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之所载,补苴所遗,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作者二千二百余人”(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虽未能尽赅现存唐人诗作,亦间有重收、误收及小传小注失当处.然蒐集既已十得九五,所本更称名家精监
陆游是南宋大作家,爱国诗人。所著《剑南诗稿》,存诗九千多首。通行版本为明毛晋汲古阁刻本,八十五卷,现由江苏师范学院钱仲联教授校注。陆游诗稿,历代未有全注者,钱仲联教授此书实为创举。他据多种宋、明版本校订底本误字、异文,作有校记,并在汲古阁本所收之外,据各种资料辑补佚诗多首。每首诗有题解,说明该诗的写作时地;对诗中史实、典故、人名、地名等,尽量加以注明。后附陆游年表、传记材料、前人关于陆游著作的版本著录、题跋等。内容充实,为研究陆游诗作提供了较好的版本。为方便读者检索,书后附篇目索引。
本套书包括:《全唐诗(上)》和《全唐诗(下)》。本套书即据康熙扬州诗局本剪贴缩印,又附以知不足斋本日本上毛河世宁所辑久全唐诗逸锣三卷。诗局本原装十二函,函十册,今仍保持其函册原貌。为便于检索,除顺序编码而外,更于每面内侧标识暗码二种:上码为原帙函数册数(如“一○·一”,即为原十函一册),下码为顺序卷次(如“九○”),即为第九○卷》。又另编久全唐诗作者索引锣、穴全唐诗篇目索引锣二种,同时铅排付印,另装一册,与本套书二种编码相表裹,以利读者。
文学经典,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唐诗潇洒酣畅,宋词婉约曲致,元曲明快爽朗。 本书遴选古代优秀篇章,将唐宋元三个朝代,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程透过简短的篇章折射出来。
本书选编唐宋八大家散文616篇,韩愈96篇,柳宗元112篇,欧阳修92篇,苏洵43篇,曾巩43篇,王安石70篇,苏轼120篇,苏辙40篇。每篇散文之后配级鉴赏文章一篇。本书作家按出生年之先后编排。每位作家都配有简介生平文章,重点说明该作家的散文创作成就和特点。然后编录该作家的作品及其鉴赏文字本书选文标准兼顾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两个方面,选其可资借鉴、欣赏的篇目,思想内容陈腐者固所不取,文学性(情感、形象、意境、气韵等)和可读性较差的,也不收录。本书涉及的历史纪年,一般写明朝代、帝王名称、年号、给人以传统的历史印象,同时注明公元纪年,使人了解所发生的事件在整个历史时序中所占的位置。书后附录八大家散文全目,一般都以文体分类编排,以便检阅。
杜甫著的《杜甫集校注》,充分汲取前代和近人的研究成果,充分反映杜诗及其解读中所包含的各方面问题,为唐诗研究和唐语言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性资料。
《红楼梦》被认为是中国*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之作,与《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曾有《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情僧录》等别名,直至梦觉,王人序本才被正式题为《红楼梦》。之后,《红楼梦》的书名便被沿袭下来,而《石头记》等名称,便很少被人使用。 《红楼梦》是一部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成就,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典范之作。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贵族生活,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在如此深厚的历史背景之下,作者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王线,叙写了四大家族由鼎盛转至衰败的过程,于日常生活琐事之
《警世通言》中是明代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 三言 中的第二部,以婚姻爱情为主题的话本小说为*多,有的表现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有的表现下层女子不幸的生活遭遇和痛苦;有喜剧,也有悲剧。这些作品表现出来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技巧,都让人耳目一新,美不胜收。尤其可贵的是,冯梦龙在这些作品中,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妇女形象,使人可惊、可喜、可悲、可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警世通言》中*成功的作品,同时,也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中*伟大的作品,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这篇小说都堪称完美。 另外,《警世通言》中《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王娇鸾百年长恨》《唐解元一笑姻缘》《乐小舍拼生觅偶》《金明池吴清逢爱爱》《玉堂春落难逢夫》等,也都是具有广泛影响的优
本书为《历代诗词鉴赏辞书大系》中的一套,其他还有:《元曲鉴赏辞典》、《唐五代词鉴赏辞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清词鉴赏辞典》、《近现代诗词鉴赏辞典》、《古诗鉴赏辞典》。 一、为了弘扬祖国的文化传统,填补近年来鉴赏出版方面的空白,提高青少年一代的素质,陶冶他们的情操,我们组织文科大专院校、社科院所的50多位古典文学教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共同编撰了这部《宋元明清诗鉴赏辞典》,供小学、中学、非文学专业的大学学生,以及广大青少年学习之用。 二、本书收入宋、元(含辽、金)、明、清各代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文学家456人的诗歌1138首。其中宋诗156人、485首;元诗49人、109首(其中包括辽诗5人、10首,金诗21人、44首);明诗130人、251首,清诗121人、283首。包括各个朝代、各个时期、各个流
《唐宋八大家》精选唐宋八大家*代表性的散文作品,从创作背景、思想内容、作者生平等方面对所选作品作了简洁生动的题解;在重点突出八大家散文创作成就的同时,对韩愈、柳宗元的诗和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的词也一并铺陈,进一步张扬其大家气象,以彰其为中国文学 的发展所作出的继往开来的重要贡献。
容斋随笔中记述的古代的政治、艺术、人生哲理等方面的故事,其考证、议论、记事很有特色。即有宋代的典章制度,更有三代以来的一些历史事实、政治风云和文坛趣话,资料丰富、格调高雅、考证有理有据,是同类著作中的经典之作。清代纪晓岚在主编《四库全书》时,将其收录其中,称《容斋随笔》乃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
《历代诗词鉴赏辞书大系》能为读者提供一条了解中国诗歌体裁常识的捷径,让读者在短时间内鸟瞰我国诗词千古绝唱,可谓事半功倍。可供古典文学爱好者、文艺工作者、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大中小学生及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广大读者使用。并具有极高的研究、收藏价值,值得终生典藏。中国诗词的题材极为广泛,包含政治讽喻、历史写真、田园风光、旅游山水、边塞风情、闺阁怨情、社会矛盾、缠绵恋情、愤懑抒怀以及历代的繁荣与衰落、太平盛世与黑暗统治、贪官污吏的腐败与芸芸众生的疾苦等等,应有尽有。《历代诗词鉴赏辞书大系》收录全,流传广,是中国五千年来数十万首诗词曲中之精品。 这一套八部十六册的诗词鉴赏辞书系列,收入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历朝历代有代表性的诗词名家有代表性的精品力作;千百年来流传下来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