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之一种。《诗经》作为中国文学目前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商末(或说周初)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共分风、雅、颂三部。我们以十三经注疏本《诗经》为底本,约请专家注释疑难词句及典故名物,并进行了全诗翻译。评析部分从文学、历史、哲学、民俗、语言、文化学等多个角度对诗篇文本进行解读。在校对文字、注释及作品辨伪、评析方面尽可能汲取先贤时彦的近期新研究成果。
《元曲三百首》 王国维尝谓:“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也。” 元曲历来与唐诗、宋词并称。本书精选元曲三百首,每篇由三部分组成:题解、曲作和注释。题解介绍作家生平事迹,多附古人评论,阐明其创作风格。在选篇上,尽可能地体现元曲题材风格丰富的特点和元曲创作的实际情况,使作家、曲作的入选更加合理。 《宋词三百首》 由上彊村民朱孝臧于1924年编定的《宋词三百首》,是具有代表性的选本。共收宋代词人八十八家,词三百首。本书以上彊村民的选本为底本,除了介绍词牌外,还对每首词作的内容进行串讲,并以凝练的文字对每首词的写法、艺术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鉴赏作品。注释的其他部分,除了注释字音、字义、名物制度以外,还尽可能将词作中的语典、事典注释出来,以提高读者阅
本书包含《中国诗史》三册,将骚体、乐府、词、散曲等都纳入广义的“诗歌”范畴,着重勾勒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中“诗体代兴”的演变脉络,并阐明每一时段诗歌传统与艺术形式的特色。较之此前的诗史作品,本书系统性更强,考证和分析也更为严谨深刻,并广泛引用西方理论学说。
《中国古典诗词曲选粹(宋诗卷 套装上下册)》按中国古典诗歌发展、演进的脉络分为八卷,各卷篇目的设置,则是根据文学史、文体学和诗律学诸方面的综合因素来考虑的。在篇幅上,各卷的选目均在三百篇左右,体例也大致相同,除用来疏通字句、诠解诗义的注释外,编者还为每位入选作者编撰了小传,帮助读者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创作概貌。本卷选录了宋诗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宋诗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具有议论化、散文化的鲜明特色。宋诗中往往寄寓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相比较唐诗而言更重理性、理趣。
本书包括《中国诗史》三册,本册为第二卷,介绍了中代诗史。自汉末讲起,至唐代为止,共分为四个时代:曹植时代、陶潜时代、李白时代、杜甫时代。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于天然美之外,更加以人工美,也可以称中代诗史为“诗的束缚史”。
《唐诗研究》共八章,前两章为总论,介绍唐诗源流及时代背景;第三到六章分四个时期介绍唐诗的发展情况;第七章专论唐代女诗人的作品;第八章为”附录”,根据《全唐诗》的记载,著录了六百多位唐代重要诗人的小传。《唐诗概论》共二十章。
华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出辉煌灿烂的文化,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青少版四大名著》一书将四大名著合而为一,使青少年可以在短的时间内遍览四部书的精华。其中的每部名著我们都参照市面上流行的多个版本加以缩减改写,如《红楼梦》是以程甲本为主,再参考其他版本进行改写的。改写过程中,在确保原著整体风格和语言特色的基础上,删减了原著中部分次要情节、次要人物,并加工了难以理解的语句,去芜存菁,使原著内容变得生动幽默、通俗易懂,符合广大青少年的口味。
《容斋随笔》共五集七十四卷,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被公认为宋代三大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作者洪迈一生涉猎书籍很多,凡有所得,便随笔记下。其书写作"搜悉异闻,考核经史,捃拾典故,值言之最者必札之,遇事之奇者必摘之,虽诗词、文翰、历谶、卜医,钩纂不遗,从而评之"(李瀚序)。此书内容繁富,撰述自由,议论精当,所考所记多能放映作者之学术所长,精诣独到之处皆自出心得。对于读者了解和研究我国历史、文学、艺术等,均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本次整理,以《四部丛刊》的《续编》本为底本,校以清同治洪氏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