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存目三式汇刊1》收录《武备志》93卷所载典籍,分占和度两部分,载气象、五行、云物等术,主要应用在方舆、镇戍、海防、江防、四夷、航海等六个方面,图文并举。《四库存目三式汇刊》汇辑《武备志》所列明代古籍而成编,对于掌握古代军事战争的排兵布阵、进退之机、重负决断等决策思路,有着重要意义。其中存录的许多珍贵资料,如阵图阵法、地理形势等,为他书罕载。该书在军事史上占有较高地位,为后世所推重。本册为《大六壬总归》。
《钦定四库全书(艺术类):砚史砚谱》是书首冠以用品一条,论石之当以发墨为高。后附性品一条,论石质之坚软。样品一条,则备列晋砚、唐砚以迄宋代形势之不同。中记诸砚,白玉砚至蔡州白砚,凡二十六种,而于端、歙二石辨之尤详。末记所收青翠迭石一,正紫石一,皆指 为历代之瑰宝。
《孝经刊误》·一卷 书成於淳熙十三年,朱子年五十七,主管华州云台观时作也。取古文《孝经》分为《经》一章、《传》十四章,删旧文二百二十三字。以《朱子语录》考之,是朱子诋毁此书,已非一日,特不欲自居於改经,故托之胡宏、汪应辰耳。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此书,注其下曰:“抱遗经於千载之后,而能卓然悟疑惑,非豪杰特起独立之士,何以及此?此后学所不敢仿效,而亦不敢拟议也。”斯言允矣。南宋以后,作《注》者多用此本。故今特著於录,见诸儒渊源之所自与门户之所以分焉。 《周易参同契考异》·一卷 考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朱子以《参同契》词韵皆古,奥雅难通,读者浅闻,妄辄更改,比他书尤多舛误,因合诸本,更相雠正。朱子自跋亦称,凡诸同异,悉存之以备考订,故以考异为名。今案书中注明同异者,参证他本者不过二
中国南宋哲学家朱熹所辑理学家传记汇编。成书于乾道二年 (1173) ,全书 14 卷。伊洛指伊川和洛水,北宋程颐曾居于嵩县西北,地临伊川。二程、邵雍等又都长期在洛水之北的洛阳居住、讲学。朱熹把周敦颐、二程、张载、邵雍及其弟子的行状、墓志铭、遗事等传记资料,排成理学谱系并以二程为中心,溯源探流,所以称此书名。 《伊洛渊源录》确立了理学的道统,该书转述程颐《明道先生墓表》的话说,程颢“倡圣学以示人,辨异端 , 辟邪说 , 开历古之沉迷,圣人之道,得先生而后明”。认为只有程颢得不传之学。书中进一步宣扬二程接孟子之传,使圣经贤传的真义复明于世;又把周敦颐尊为二程的老师,规定了理学道统谱系。《伊洛渊源录》是理学家传记汇编,专门叙述理学的源流。《宋史》沿此而特立《道学传》,并开孙奇逢《理学宗传》一类理学
《四库全书·艺术类:墨谱·墨史》汇集了从先秦到清代前期的历代主要典籍,为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完备的集成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化的万里长城”,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完整的文献资料,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
《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倾注毕生心血之作,他至临死前一天还在修改《大学·诚意章》的注,如他自己所说 " 毕力钻研,死而后已 " 。《四书章句集注》较系统的反映了朱熹作为集大成者的理学思想,他在认识论上提出了格物致知说,阐述了认识世界的途径。明、清两朝统治者十分重视理学,《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官定的注本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四书章句集注》是儒家文化史上的一个里程牌。中国古代有 " 四书五经 " ,与基督教有圣经、伊斯兰教有古兰经相似。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南宋光宗绍熙元年 (1190 年 ) ,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到撰写《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它被列为 " 四书 " 之首,与《论语》、《孟子》、《中庸》一起,作为
乾隆四十三年奉敕编定。砚各图其正面背面,间及侧面。凡奉有御题、御铭、御玺及前人款识、铭跋、印记,悉皆按体摹临,而系谱于后。详其尺度、材质、形制、收藏名人姓氏出处,悉为考核。其诸家铭跋成文者附录于御题之后,下逮臣工奉敕所题亦得备书。先以陶之属,上自汉瓦,下逮明制,凡六卷。次为石之属,则自晋王厂璧水砚以至国朝朱彝尊井田砚,凡十五卷,共为砚二百,为图四百六十有四。其后三卷曰附录,为砚四十有一,为图百有八,则今松花、紫金、驼基、红丝诸品及仿制澄泥各种备列焉。
本书点校整理了1234份徽州合同文书,收入合同文书之集中,数量之多,为历来之 。按合同文书的形制分为《分单》《阄书》《合同》三部分。 《分单》收录顺治十八年(1661年)至1955年共141份,《阄书》收录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至1954年共456份,《合同》收录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至1967年共637份。各部分以文书写定的时间顺序编排,每份文书均编有档案号、文书名,方便读者检索利用。 徽州文书是徽州民间档案的遗存,由历 的徽州老百姓在具体生产生活及社会交往过程中自发形成,之后又作为一种家庭档案而保存下来。它具有真实性、 性、形式多样性、系统完整性、归户性等特点。不仅在徽学研究领域意义重大,在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文献学、法制史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诗经集传》是朱熹对《诗经》的说解,书中对大序和小序作了全面的批判,正文杂采《毛传》郑笺之说,间或引用齐,鲁,韩三家诗说,以己意为取舍,意在重新探讨《诗经 . 本意,说解方法兼顾训诂与剖析义理,以剖析义理为主,其说强调以诗言理,即主性情讲义理,从性情的角度来解释《诗经》的大义。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是清代《四库全书》的两种书目之一。《四库全书》编撰过程中,纪昀等即撰写各书提要,编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大由于此书篇幅过大,一般人使用不便,纪昀等又压缩删节,不录 存目 ,诸书编成《四库全书简明目录》20卷,著录图书3470种。相对于《总目》,《简明目录》要简明扼要许多,篇幅适中,是了解《四库全书》和传统文化的一种工具书。对于一般读者了解祖国文化遗产,能够起知类通方的作用,进而鼓励和指导读者去寻找原著阅读。此次重新整理,用简体字横排,并新编书名、著者两个汉语音序索引,便于一般读者阅读和查检。本书署名由例由王公大臣领衔,实际编者为大学士纪昀等人。纪昀为清乾隆时期大学者,学问渊博,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年间纂修的一部丛书,收书三千四百余种。为了纂修四库全书,当时在北京设立了一个专门机构,称为“四库全书馆”。在纂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馆臣每校定一部书,即写一篇提要,“将各书大旨及著作源流,详细考证,铨疏厓略”,这些提要汇集起来,加上存目提要,按照经、史、子、集四部类次,由纪昀加以整齐划一,进呈乾隆皇帝御览后,就成为《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总目》成书后得到广泛的流传。《四库全书总目》,都是由皇六子永瑢领衔纂修的,但据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所言,实际工作是由纪昀完成的。本书为经部3册,由蛾术丛书编委会整理完成,以浙江杭州刻本为底本。繁体竖排,使用全式标点。
本书对尘封了两个多世纪的《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抄本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包括标点、校勘、互证及编制书前总目、书后索引等工作。由于底本为众手所抄,讹脱衍倒在所难免,因而在此次整理时,参考中华书局影印浙江杭州刊本《四库全书总目》予以校订刊正,补脱删衍,并出校记加以说明。底本文字疑似有误者,则在校记中指出其与《总目》之异同。《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在《四库全书》与《总目》纂修程序上具有过渡性的价值,因而此次整理时,还将《存目》中的每条提要与《四库提要分纂稿》、《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提要》、文渊阁《四库全书》书前提要、《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文津阁四库全书提要汇编》、《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四库全书总目》中的同一条目一一比照,在【今案】中列出其所处之部类、卷次、页码,以方便读者及研究者
《四库全书总目(套装上下册)》共二百卷,按中国古代传统的分类法,分经史子集四大类,每一大类又分若干小类,其中一些比较複杂的小类再细分子目。每一大类、小类的前面有小序,子目的后面有案语,扼要地说明这一类著作的源流以及所以分这一类目的理由。每一类的后面,还附有“存目”,“存目”中的书籍,是经纂修官们校阅,认为价值不高,或它们的思想内容有对于封建统治不利,因而不会收入《四库全书》中的。《总目》卷首还分列乾隆的所谓“圣谕”,四库馆臣所上的“表文”,以及“职名”、“凡例”等,大致记载了《四库全书》和《总目》的纂修经过和编写体列。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七月,《总目》初稿完成。在以后大约七八年的时间内,《总目》的内容,随着《四库全书》的不断补充和抽换,也有过几次增改。据现在所知,
密所编《南宋歌词》,始于张孝祥,终于仇远,凡一百三十二家。去取谨严,犹在曾慥《乐府雅词》、黄升《花庵词选》之上。又,宋人词集今多不传,并作者姓名亦不尽见于世。零玑碎玉,皆赖此以存,于词选中为善本。初,为仁采摭诸书以为之笺,各详其里居出处。或因词而考证其本事,或因人而附载其佚闻,以及诸家评论之语与其人之名篇秀句不见于此集者,咸附录之。会鹗亦方笺此集,尚未脱稿,适游天津,见为仁所笺,遂举以付之,删复补漏,合为一书。今简端并题二人之名,不没其助成之力也。 所笺多泛滥旁涉,不尽切于本词,未免有嗜博之弊。然宋词多不标题,读者每不详其事,如陆淞之「瑞鹤仙」,韩元吉之「水龙吟」,辛弃疾之「祝英台近」,尹焕之「唐多令」,杨恢之「二郎神」,非参以他书,得其原委,有不解为何语者。其疏通证明之功
晁公武《读书志》:婴相景公,此书着其行事及谏诤之言。《崇文总目》谓后人采婴行事为之,非婴所撰。然则是书所记,乃唐人魏征《谏录》、李绛《论事集》之流。特失其编次者之姓名耳。题为婴者,依托也。其中如王士祯《池北偶谈》所摘齐景公圉人一事,鄙倍荒唐,殆同戏剧。则妄人又有所窜入,非原本矣。刘向、班固俱列之儒家中。惟柳宗元以为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其旨多尚兼爱,非厚葬久丧者。又往往言墨子闻其道而称之。薛季宣《浪语集》又以为孔丛子诘墨诸条今皆见《晏子》书中,则婴之学实出于墨。盖婴虽略在墨翟前,而史角止鲁,实在惠公之时,见《吕氏春秋·仲春记·当染篇》。故婴能先宗其说也。其书自《史记·管晏列传》已称为《晏子春秋》。故刘知几《史通》称晏子、虞卿、吕氏、陆贾,其书篇第本无年月,而亦谓之《春秋》
《四全》是中史上模*的一部,保存了代大量文,所底本多珍善本及失已久的古籍文。《四全》的纂者「天地英所聚,卓然不可磨者,一代不十人』。因此抄入《四全》的,是格,得到公的好著作。 中音上下三千年,古至唐末,直接的音资料(》乏。古琴是中器中保留有多料的器之一,古琴音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美、律、法、奏法、指法等系,故有『琴道』或『琴』之。南北朝至清代的琴百,琴曲三千首。存琴主要出自明清期,多地保存了古代琴的原始资料。些琴具有高的值,人解和研究古代琴、依琴及演奏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
《太玄》十卷 雄撰,晋范望注 《文志》雄所序三十八篇, 《太玄》十九。其本《太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二百四十三表、七百二十九,分三卷,曰一、二、三太初相。又有首、、、、搞、、、文、挽、、告十一篇,皆以解剥元,散其文,章句尚不存焉。《文志》十九篇之已相异。以今本校之,其篇名、篇一一本皆合,固未有脱佚也。 注其者,白以,惟宋衷、著。至晋望,乃因二家之注,勒一。雄本《易》而作,以家卦,以首彖;以爻,以象,以文文言,以搞、、挽、、告系,以卦,以序卦,以卦,全仿《周易》。古本各自篇,望作注,析元首一篇分冠八十一家之前,析元测一篇分系七百二十九赞之下,始其,至今仍之。
《四库全书原版说文解字(升级版)》对人们研究汉字的起源、发展,特别是对形声字、会意字的认识和理解,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明文字之理,窥造字之因”,便是编者编撰本书目的之所在!希望读者在阅读过本书之后,能够对中国的文字有一定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