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在其助手刘攽、范祖禹、刘恕等人的通力协作下,历时十九年编纂的我国*部编年体通史。其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终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载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迹,并录司马光及历代贤哲评论二百一十八篇,成书二百九十四卷。 《资治通鉴》的书名是宋神宗钦定的,其书以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为宗旨,其中 兴邦之远略,善俗之良规,匡君之格言,立朝之大节,叩函发帙,靡不具焉 ,自古被视为学习历史,吸取经验,学习治国理政、修身齐家之道的经典之作。《资治通鉴》中所蕴含的领导艺术、管理经验、用人智慧、权谋战略等,至今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是人们学习历史、汲取智慧、指导人生的不二之选。 文白对照本《资治通鉴》,原文以中华书局标点本《资治通鉴》为底本,权威准确;译文由人民大
《史记》由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撰成。全书共有一百三十篇,划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其中,本纪有十二篇,表有十篇,书有八篇,世家有三十篇,列传有七十篇。该书记载了自远古经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直至汉武帝时期长达三千年的史事,内容涉及上述各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学术、天文、地理乃至医术、占卜等,所记地域范围除了汉朝,还有周边少数民族和域外国家。《史记》对后世的史学、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古文观止》的编撰者,吴乘权酷爱读史,却常苦于在令人望而生畏的鸿篇巨制之外,难以觅一部繁简适宜、雅俗共赏的通史著作,洵为憾事!时值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吴乘权受到 弱冠工举子业,而尤邃史学 的忘年挚友周之炯(静专)、周之灿(星若)辑录的《纲目全编》的启迪,便相约二人共同编辑一部自古迄今的简明编年体史籍。他们相互砥砺,爬梳剔抉,不间祁寒暑雨,穷六载之心力,终于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完成了凡107卷180万言的《纲鉴易知录》。镂版行世后,好评如潮。
二十四史 是合在一起的中国古代二十四部史书的统称,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所记内容,起自传说中的黄帝(约公元前30世纪初),止于明代的崇祯十七年(1644年);编写工作始自西汉,止于清代,编写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八百多年。这二十四部史书,得到了清代乾隆皇帝的钦定,是得到统治者认可的 正统 史书,也就是 正史 二十四史 的名字,正是由此而来的。 本次出版的 二十四史 ,是精选各史书中的名篇佳作,加以精心翻译而成的。编译过程历时数年,参考了众多方家时贤的著作,限于体例,未一一注明,谨致敬意和歉意。
作为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苏轼作品中反映的宋代社会历史,所蕴含的美好情操和非凡智慧,所创造的优美艺术形象,对于我们认识历史,体悟生命,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道德情操都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但苏轼的作品典故多、旨意深、文字奥,向来被认为难读难解。为使苏轼的作品能面向今天的大众,我们冒着举鼎绝膑的危险,以自己浅薄的学力,对苏轼的作品作了编、注、译的整理工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儒家思想博大精深,王阳明思想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传承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基因,是现代人学习儒家思想、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切入点之一。 为了传承和弘扬王阳明思想,便于现代人阅读王阳明著作,我们以隆庆六年《王文成公全集》为蓝本,精心编撰了这部文言文和白话文对照的《王阳明全集》,全书共八册,三十八卷,分为语录、文录、别录、外集、续编和附录六大部分。 这是一部适合所有人阅读的《王阳明全集》,是一部*得收藏的珍贵文献,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和工具书。
《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编选Z早、影响Z为深远的一部诗文总集,所选作品从周代至南朝梁代,近八百年,时间跨度之大令人惊叹;书中精选了130位作者、700余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因是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纂,所以称《昭明文选》。 《昭明文选》成书后,因其内容博大、选材精审等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步瀛《唐宋文举要》荟萃唐宋文菁华,是进入古典文章的正确门径;以诂经之法笺释,旁征博引,穷原竟委;于文章关键处,征引方苞、刘大櫆、姚鼐、曾国藩等近三十家评注,精彩纷呈。 《唐宋文举要》兼收骈散,分甲乙编。甲编古文八卷,一百七十八篇三十九家,以唐宋八大家为主,更取陆贽、李翱、刘蕡、杜牧、范仲淹、张载、朱子等三十一家为辅翼;乙编骈文四卷,七十篇四十八家,初唐四杰王杨卢骆、李商隐、温庭筠、文天祥等。 本书据民国直隶书局初刊本整理,更规范精确,全式标点,并明确标明笺释中引文的起讫及层次;更忠实于底本,内容、称谓不删改(如曾文正公曾涤生及其评点、北平市等);笺释文字与通行本不同而不影响文意者不删、改、补,底本中的讹误或异文渊源有自者出注说明。
《徐霞客游记》是一部以日记体为主的巨制,也是中国部较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历经三十多年时间,对中国地质地貌、人文、植物等进行系统考察,撰写了这一 千古奇书 ,它既是一部地理百科全书,也是一部文学巨作,具有多方面科学价值。本书内容生动、准确、详实,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此外在对原文精良校对的基础上,又对历史背景、地理名称、人物生平等做了周详的注释,译文力求通俗易懂,让现代读者与几百年前的古人在山山水水中重逢。
《容斋随笔》是古代文言笔记小说,宋朝洪迈撰,共五笔,74卷。据作者自述,全书完成历时逾四十年,主要是关于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诸多方面的笔记,以考证、议论、记事为中心内容。既有宋代的典章制度,更有三代以来的一些历史事实、政治风云和文坛趣话,以资料丰富、格调高雅、议论精彩、考证确切等特点。本书是作者多年博览群书、经世致用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资治通鉴》一书,是宋代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恕、刘攽、范祖禹等人历时19年完成的中国历史上*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一共16朝1362年的历史。这部书问世以后,当时的皇帝宋神宗认为此书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明白 治身、治家、治国 的道理,因此赐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问世以后,从北宋到清朝,《资治通鉴》一直是帝王经筵上经常使用的历史教材,因而被梁启超称为 皇帝教科书 。
《全唐诗》编纂于康熙四十二年(1705),系由清康熙帝亲自动议、发起,工程浩大,蔚为壮观。康熙四十六年(1709)四月十六,清圣祖玄烨为之作序并题额,因名之曰《御定全唐诗》,也被称为四库全书本《全唐诗》。全书忠实记录了唐代诗人、唐代诗歌的精微全貌及壮丽历程,共900卷, 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 ,诗人 凡二千二百余人 ,传世至今,居功甚伟。 本书以地道扬州诗局本及四库全书本《御定全唐诗》为底本,囊括了其中全部诗人;诗作从近五万余首中精选4809首(约占全书十分之一),并作简要、专业之注释;诗人排序、卷次一仍其旧,另增唐诗作者索引及唐诗篇目索引,方便读者查询。集学术性、阅读性、欣赏性于一体。 于此一编,《全唐诗》概貌、精华尽收眼底,唐代诗歌发展之洋洋大观自可纵情鸟瞰。
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一部诗文总集。近代著名学者黄侃先生一生精研《文选》,惜无专著行世,后人整理成《文选黄氏学》、《文选平点》、《文选平点》重辑本,以其 片言只字,皆根据理要 ,能 曲得作者之匠心 而备受学界珍视。已出整理本不附《文选》原文,阅读及使用均不便,我们访得黄焯先生1961年过录本,经详细比对,此本不但相较于此前三个整理本内容更为丰富,而且还多出黄焯先生的详细批校文字。黄焯先生对《文选》选文进行了细致的篇章分析,详细引录群书材料(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论述以及章太炎等著名学者相关观点)与《文选》文本相发明。今我社将此本彩印出版,以飨学林,读者执此一编即可一睹两代学术大家治学之风采,进窥八代名篇撰思之神韵。书后并
《劝戒录》,又名《北东园笔录》《池上草堂笔记》,为清代梁恭辰先生所著的笔记小说集。全书含《劝戒近录》《劝戒续录》《劝戒三录》《劝戒四录》《劝戒五录》《劝戒六录》《劝戒七录》《劝戒八录》《劝戒九录》《劝戒十录》等十集。每集六卷,共六十卷,一千四百余篇,六十余万字。 《劝戒录》一书,仿照蒲松龄《聊斋志异》、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之体例,专门记载作者耳闻目睹之轶事,所记多为清代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事。 上自缙绅,下达闾巷,凡有关于世道人心者,莫不博采旁搜,汇成巨帙。其事近而可考,其言信而有徵,不但足资惩劝,且可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洵非庄列寓言之比也。 此书包罗万象,事例丰富,叙事翔实生动, 可劝者足以感人,可戒者足以警世 。研读此书方知 彼苍之视听甚迩,鬼神之感格甚明 ,足
《走向世界丛书》是20世纪80年代有影响力的一套湘版图书,它的出版在当时的出版界、文化界以及广大读者中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曾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的李一氓说它是“出版界的一巨大业绩”,又说“这确实是我近年来所见到的整理古文献中富有思想性、科学性和创造性的一套丛书”。 该套丛书所收是鸦片战争失败后,一些具有先进思想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亲往西方进行接触和交流的记录。这些记录是近代中国人睁眼展望现代文明的次,是中国人开始走向世界的早期脚印。从此以后,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的状态才开始慢慢打破,人们才开始渐渐打开眼界,走向世界。
陈宏谋有感于世俗弊端,于是在公务之余,采录前人关于养性、修身、治家、为官、处世、教育等方面的著述事迹,分门别类辑为:《养正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总称《五种遗规》。 《养正遗规》主要是有关童蒙养正及青少年读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论述; 《教女遗规》多为阐释闺范母训等内容; 《训俗遗规》主要记述乡里、宗族间致讼原因和如何消除矛盾的途径和著述; 《从政遗规》主要为官吏选辑可当座右铭的咸规和一些表率人物的言行; 《在官法戒录》是辑录者采辑历代典籍所载封建官吏的善行和劣迹种种,加以指评论断之作。 虽然《五种遗规》中很多具体的内容已经时过境迁,但是所论及的道理很多对今天的人们仍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发人深省。
家书收录了曾国藩写给父母兄弟子女等的一千多封家书,内容十分丰富,也展现了 道学先生 曾国藩温晴的一面。家书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从修身养性、修身立德,到培养战胜绝境的胆略、众不同的气质,小有巧处人际关系,大到为官之道,应有尽有,而且见解深刻,扣人心弦。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立身、立功、立言、治政、治家、治学的成功之道。 书札是曾国藩写给长官、朋友和署僚的私人信函。曾国藩写作的对象,有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等中兴名臣,也包括郭松焘、薛福成等开明西向者,涵盖军事、实务、时政,包络广泛,内容详实。书信按照写信的对象进行分类,对每个人的信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以便读者查阅。 日记收录了自道光十九年起的所有日记,全面展现了曾国藩在人伦、家庭、事业、修养等各方面的为人准则,处事标准。
《太平广记》是宋代的李昉奉命主持编修的一部文言小说总集,因为它编成于太平兴国三年(978),所以取名《太平广记》。全书五百一十卷(正文五百卷,目录十卷),九十余大类,一百五十多个小类。各类的体量不一,少的一卷,多的达数十卷,全书以神仙、女仙开篇,以传记、杂录终结,所录篇目七千余则。它的内容主要采录自汉代至宋初的小说、笔记、稗史及杂著,保存了相当数量的古小说资料,堪称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座宝藏。
《资治通鉴纲目》是大儒朱熹携弟子赵师渊在《资治通鉴》的基础上,参考其他权威史书,更正《资治通鉴》的谬误,补充其缺漏,删繁就简,将原二百九十四卷的内容,缩编成五十九卷的精华,讲述了自战国至五代(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的华夏历史。在体例上,开创全新史书纲目体,纲举目张, 纲 利于快速浏览, 目 可以对同一历史事件深挖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在史实的基础上,编撰者更将史学大家欧阳修、胡安国、范仲淹、杨时等的点评对具体史实的点评随文附后,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的本质。此次简体横排本,又增加了原书中未收的清圣祖康熙诸多御批点评。明宪宗朱见深在《纲目》成化内府刊刻本序言中写道: 是书诚足以继先圣之《春秋》,为后人之轨范。 在我国古代社会里,几乎人人都要学习历史,阅读历史,而《通鉴纲目》
《张居正全集》共收张居正著述6种,附录署名为张居正的疑著2种,并附录张居正资料选编。本次出版进行了新式标点和校勘,并按经史子集分类,首次实现对张居正现存几乎全部文字的整理结集,于张居正本人和明史乃至中国史的研究,皆有重大价值。
《水经注》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地理学著作。清代的地理学家刘献廷赞誉它为 宇宙未有之奇书 ,它在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以及文学等诸多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史学家张岱在《跋寓山注》中称道:自古以来记录山水的人,郦道元是好的。 《水经注》所记载的内容非常丰富,书中对一百多条水道的发源、流向、支流的汇入以及归宿等都做了很详细的描述。读者从中可以详细了解到每条河流的宽度、河床的深度、水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以及途经的瀑布、急流、湖泊等。除了河流、湖泊、沼、泉井外,书中还记载了各种地貌,如山、岳、峰、岭、坂、丘、原、川、野 特别记载了70余处有关喀斯特地貌的洞穴。另外,还有很多关于植物、动物、自然灾害的记载。《水经注》没有割裂自然地 理与人文地理之间的密切联系,充分
本书从民国九年影印之《越缦堂日记》、民国二十六年影印之《越缦堂日记补》、1988年影印之《荀学斋日记后集》、稿本《穷愁录》、稿本《癸巳琐院旬日记》中辑录读书笔记、考证札记。采取逐日辑录,按日编排的形式。专论某书的段落,以书名、朝代、作者为小标题;考证札记,撮其大意,拟定标题。所引文字,如诗词摘句、文章抄录,以日记稿为准避清讳字、避家讳字径改回原字(改后文字不通者除外)。较之由云龙辑本《越缦堂读书记》,新增二十余万字,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荀学斋日记》后集中之读书心得。二补辑亲朋师友中的诗词创作、交流互动及名物考证、士林见闻。三补辑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人著述的批评文字。四附录二种,一为王重民先生据李慈铭藏书题跋辑录之《越缦堂读书记》二卷,计四十六篇;一为王利器先生据李慈铭藏书
《寒柳堂集》:所收十余篇论文涉及中古史、敦煌学、中外文化交流史诸方面。其中《论再生缘》是篇重要论著。《寒柳堂记梦未定稿》及其补文是其晚年的自传性遗文,对研究近代中国政治及作者本人生平均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分别收作者生前手定重要论文、序跋数十篇,涉及中古政治、经济、典制、文化、民族、宗教等诸多方面,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中国中古史的传世杰作,撰写于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中。前书系统论述汉魏到隋唐文物制度的渊源与流变,提出著名的隋唐制度 三源流说 ,提纲挈领地说明中古历史衍化变迁的脉络。后书讨论统治阶级、党派分野、内政外交诸专题,对有唐一代政治史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 《元白诗笺证稿》:对唐
《四库全书总目》是汇集《四库全书》各著录及存目书的提要,由纪昀总汇修订而成。此书问世后影响很大,研究补订者代不乏人。其中胡玉缙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是佼佼者之一。胡氏对《四库全书总目》做了大量的匡谬、补缺工作,他博采群籍,按《四库全书总目》的次序,分别辑录,汇为一编,又对阮元的《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也做了同样的处理。方便读者检阅自己需要的材料。胡氏过世后,王欣夫整理他的遗著,编定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六十卷和《四库全书未收书目提要补正》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