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 传习 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 传不习乎 一语。《传习录》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同时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因此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士人的推崇。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下卷均为其弟子整理的语录,上卷经过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本书为叶圣陶先生亲笔点校并作注释的版本。本次再版以传世经典版本作为参考本,精心修订。
《古文观止》由清初吴楚材、吴调侯叔侄编定,是自清代以来*为通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其选目独到,取材广泛,选编了上自先秦下至明朝的二百二十篇古文精品,分十二卷,以散文为主,兼收骈文经典,大体反映了古代散文发展的主要面貌;篇幅适中,多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便于诵读。本书作为全注全译本,以权威底本核校,约请业内专家译注,每篇均有题解、注释、译文,每部被取材的古文献和每位古文原作者也均作题解,注释力求精当,译文流畅自然,希望有助于更深入地阅读欣赏这部经典。
《世说新语》是魏晋名士的群像,魏晋风度的集中展示。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关注、宣扬、赞赏人的个性的时期,士人们自觉地通过言语、行事展现自己的个性,追求与众不同,表现自己的智慧,流露自己的真情,即 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则通过有倾向性地选择、渲染、描写,为后人集中描绘了一批儒雅为底蕴、深情为基调、聪慧为标志、放纵为表象的魏晋名士。 《世说新语》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余味无穷,鲁迅曾经评论其 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 。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特征,作写意式的描绘。《世说新语》也为后代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其中的文学典故、人物事迹也多为后世所取材引用。可以说《世说新语》是一部蕴含思想深度、文学历史价值和玄远哲理的文化宝典。 三全本 《世说新语》译注者朱碧莲、沈海波母
《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是战国中期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的哲学散文集。庄子在书中秉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他通过二百多个寓言故事,用奇幻玄妙、汪洋辟阖之语,展示了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的世界观,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的相对认识论,以及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的破除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世俗束缚,追求无限的精神自由,实现自然、自在、自由、自我之法 与儒家思想一起,构成中国文化的精神底色。 《庄子》版本和注本众多,清人王先谦所注《庄子集解》校勘精审,故本书原文以诸子集成本《庄子集解》为底本,又参校其他版本,择优而从。另外,本着去芜存菁的宗旨,本书对蕴含庄子思想精华的内篇做全文收录,对外篇和杂篇则选其精者,再辅以专业古籍整理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或曰《国策》,或曰《短长》,或曰《国事》《事语》《长书》《修书》等,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塑造了一系列智慧超群、人格独立、意志坚强的策士英雄形象,创造了一大批今人耳熟能详的成语、寓言。对于现代人来说,《战国策》不仅是了解战国历史与学习先秦散文的手资料,也是一个巨大的学习博弈、锻炼口才、提升谋略的智慧宝库。可谓一书在手,终身受益。 本书原文以清嘉庆八年(1803)黄丕烈刊刻的南宋姚宏续注本为底本,又据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所藏清末尊经书院刻本及《万有文库》本做了一些必要的订正。本着去芜存菁的宗旨,本书从原文三十三卷共四百九十七章中精选了二百三十二章。这些篇章或是记录了对历史进程
韩非,战国时期韩国公子,喜好刑名法术之学,为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他所著的《韩非子》,不仅集先秦法家学说之大成,而且汲取了先秦各种思想成果,反映了战国时代尖锐激烈的政治斗争与复杂诡谲的社会道德,是我国古代无与伦比的政治学巨著。本书以嘉庆二十三年(1818)吴鼒所刊《乾道本韩非子廿卷》为底本,以他本校勘核定,简注通俗易懂,译文流畅准确,每篇之前有精彩提要,每一小节有深刻评析,有利于读者领会原文的内涵。
《酉阳杂俎》是一部别具风格的唐人笔记。共分前后两集,前集二十卷,续集十卷,撰者是唐人段成式。关于《酉阳杂俎》的书名,《酉阳杂俎》所记内容,包括仙佛、鬼怪、人事、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等,作者将这些内容分类编排,一部分属志怪传奇,还有一部分记载各地与异域珍异之物。《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本书 多诡怪不经之谈,荒渺无稽之物,而遗文秘籍,亦往往错出其中,故论者虽病其浮夸,而不能不相征引 。书中所记,或采缉旧闻,或作者亲自撰写,其中不少篇目隐僻诡异,如记道术的《壶史》,抄佛书的《贝编》等等。在志怪的同时,《酉阳杂俎》还保存了唐朝大量的珍贵历史资料、逸闻趣事和民间风情。
《宋稗类钞》是清代学者潘永因在战乱之后藏书尽毁的情况下,从多方购得善本,汇集有关宋代的稗官野史, 事以类分,时以代次 编撰而成。 全书共八卷五十九类,近四十万字,反映了宋代政治、军事、文化、社会日常生活各方面,涵盖极为广泛,可以说是一部宋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前六卷记载宋代帝王的治国方略、官场士人百态、士大夫的逸闻趣事和优良品德、各种性格知识分子的文学修养,以及民间传说、笑话小集,等等。第七卷和第八卷记录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以及草木虫蛇、古玩书画等内容,如宗乘、道教、报应、神鬼、怪异、工艺、饮食、古玩、八法等共十五类,是一部翔实的研究宋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自然环境变迁的原始资料。
《山海经》共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山海经》被誉为 上古时代百科全书 ,它主要是以历史地理信息为基础,以自然物产、人文万象为延伸的上古中国人眼中的整个世界。其中《山经》主要记录了上古山脉所在、水源所出以及各地草木、鸟兽鳞甲、矿产的分布情况,《海经》、《大荒经》及《海内经》 多记海内外奇人怪物, 并涉及一些种族、部落的地域和来源。此外,《山海经》还是一部上古神话总集,今人耳熟能详的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神话人物与故事均出自此,不啻一本中国人的创世之书。 本版《山海经》以哈佛大学图书馆珍藏的明万历时期刊刻的十八卷本《山海经》(郭璞注,蒋应镐、武临父绘)为底本,并参校其他权威版本,再经若水古社长期编校打磨,专精谨严,原貌尽现。 为
《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中国志怪小说的*之作。该版本由《聊斋》专家、 百家讲坛 《说聊斋》主讲人马瑞芳选定,收录了《画皮》《聂小倩》《婴宁》等各个类别的经典60余篇,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丰富而精彩的神鬼狐妖世界。 该书由 原文 译文 点评 三部分组成:原文以辽宁图书馆手稿本为底本,参照康熙抄本、铸雪斋抄本、异史本、青柯亭本等,权威严谨;译文明白晓畅,简洁生动,力求保证小说的原汁原味;点评对小说的思想内容、写作手法、精彩之处做了简要的分析,以便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部名著。书前有知名插画师付璐绘制的《画皮》《画壁》《狐仙》等精美插画,色彩艳丽,赏心悦目。
《古书隐楼藏书》,共十四卷,作者为清代著名道士闵一得。全书共收录丹书三十余种,内容分为三类:一类为作者注释前人经典著作,如《 阴符经玄解正义 》等;一类为作者自撰,如《 管窥 编》等;一类为引用他人著作,如《玄谭全集》等。本书以儒释之精华,诠释道家之玄妙,句句经典,字字矶珠,是研究明清道教内丹学的一部重要参考资料。 本此整理出版的《古书隐楼藏书》,以1994年巴蜀书社出版的《藏外道书》中所收录的影印本为底本。整理过程中,以保持原本原貌为原则,对原书不删节,不改动。原书繁体竖排,现改为简体横排,并加现代标点,方便当今读者阅读。
《论语(全二册)》是《幼儿大字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中的一种,采用简体、横排、特大字、注音的形式,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的幼儿大字经典教材。经文采用善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
《唐鉴》是北宋史学名家范祖禹的史论代表作,是中国部关于施政治国方略的经典杰作,记述了唐朝二十一位皇帝近三百年的政治史。它和《资治通鉴》并驾齐驱,被视为帝王读物。据说,北宋理学家程颐非常喜欢读《唐鉴》,他曾评价道: 三代以后,无此议论。 宋高宗也曾评论道: 读《资治通鉴》,知司马光有宰相度量;读《唐鉴》,知范祖禹有台谏手段。
范文澜(1893 1969),字仲沄,浙江绍兴人。著名史学家,被誉为 新史学宗师 。191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兼历史研究室主任,北方大学校长,华北大学副校长兼研究部主任、历史研究室主任。1950年后,任中国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著有《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近代史》《群经概论》《正史考略》等。
《说苑》又名《新苑》,是古代杂史小说集,原20卷。西汉刘向编,成书于鸿嘉四年(公元前17年)。按各类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遗闻轶事。 其中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不少篇章中有关于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的哲理格言。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以及伦理观念。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刘氏子书》,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它被近代学者梁启超称誉为 汉人著述中*流 。胡适说: 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 全书内容繁富,包罗万象,涉及到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农学、生物、音律、神话等诸多方面。它可以说是一部不可多得 绝世奇书 。
《宋论》是明清之际大思想家王夫之的史论著作。全书共十五卷,以宋代帝王在位的先后顺序分卷论述,从宋太祖陈桥兵变,建立北宋政权;经靖康之乱后都城南迁,宋高宗建立南宋;至宋怀宗祥兴二年(1279)南宋灭亡,共历经18位帝王。王夫之在深度研究宋代历史的整个过程及诸多细节后,把对各代帝王将相的审视评鉴与 王朝怎样由兴至衰至亡 这个问题紧密联系,通过对每位帝王在位时的人物、事件的评述,以及对诸多历史细节的考察,史与论巧妙结合,由此评析他们的得失功过,觉察王朝盛衰转变的根由。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据说是春秋末期吴国将军孙武所撰,也是世界公认的现存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 兵学圣典 ,置于《武经七书》之首。本书揭示了战争的若干客观规律,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在世界军事史中占有极高的地位,被译成英、法、德、日等多国语言,广为传布。 《三十六计》,又称三十六策,是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其名始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之际,编撰者不详。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虽源于战争,但政界、商界亦可化而用之,适用性和实用性都很强,读之启迪心智。附录《百战奇略》《曾胡治兵语录》,二者在中国军事理论领域亦有相当高的地位,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
《孟子》成书于战国时期,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一门系统讲述如何成为 大丈夫 的书,蕴藏着中国人的取舍之道、浩然之气和进退自如的大智慧,可谓中国人的人格精神启蒙书。 本书原文以1935年世界书局《诸子集成》本收录的清人焦循所著《孟子正义》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择优而从。再辅以专业古籍整理团队若水古社精译白话文。原文与译文采用双栏文白对照的形式,且原文提及的地名、人物、历史事件、典章制度等文史知识均有详尽注释,生僻字和多音字均有注音。一卷在手,轻松收获抽丝剥茧的古文阅读轻快感。书中更附有多幅高清传世名画,既有记载孟子生平的人物故事画,也有孟子崇尚的上古先贤及孔门弟子人物事迹图,直观感受上古圣人与及儒家先贤们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和人格精神。
《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为私塾教学而编选的古文选本,收录从先秦至明末的散文共二百二十二篇。《古文观止》选文,全面而有重点,虽兼及各朝,但突出先秦和唐宋;重点选择思想性、艺术性突出的作品;同一体裁的作品,则从不同角度着眼进行选录,避免雷同;入选的文章篇幅短小,极具特色,广受读喜爱。《古文观止》自付梓以来,广受好评,堪称初学文言文的课本。
周贞亮与骆鸿凯同为现代 文选学 大家,骆鸿凯之 文选学 早已风靡大江南北,周贞亮之 文选学 却因跟各种原因而知者甚少。本书为周贞亮之武汉大学期间《文选学讲义》的首次整理出版,分上下二编。上编十章,讲述《文选》学之起源、意义、编纂义例以及文体、作家、源流等。下编三章,以重要作家作品为例,系统讲述《文选》研究之方法。本书为现代《文选》学奠基作之一,王立群《现代〈文选〉学史》指出: 现代《文选》学的诞生当以周贞亮《文选学》与骆鸿凯《文选学》的问世为标志。 武汉大学王庆元、刘以刚两位教授以河南大学图书馆所藏本为底本,将之首次整理出版,并附录周贞亮《梁昭明太子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