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排印本《古文观止》(据映雪堂本排印)为底本,译注者用有关史书或别集校勘,择善而从,不出校记。同时,将原书前四卷中史料内容较强、缺乏散文美感的文章精简压缩,成为两卷;自第五卷后全部保留。入选之文多短小精彩,均是便于记诵的传世佳作。本书打破了以往此类书籍的常规模式,在原文上通篇标注拼音,省却了读者困难字、生僻字需查阅工具书的麻烦,使阅读畅行无阻。配以通俗流畅的全本译文,文义贯通,适于学习、理解古代优秀散文。对文言文的学习特别有帮助,是少儿国学入门读物。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分 道经 德经 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它不仅是道家(包括道教)代表作,而且还被尊为诸子之首、万经之王。《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多字,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政治、军事、教育、人生处世等各方面智慧。《道德经》把人放置于大自然这一无限的时空中去探求人与自然、人与人、身与心之间的关系,通过逆向思维,提出了许多为时人所忽略的重大问题。在本体论方面,老子提出了其思想体系中的*top概念 道 和与之密切相关的 德 。 道 是天地间所有规律、真理的总称,是整体,是客观存在;而 德 是指具体事物的规律、本性,是个别,是主观存在。在方法论方面,《道德经》重视辩证地去观察、处理问题,认识到有与无、高与下、前与后、好与坏、善与恶等事物都是在相互对立中才能出现,并由此提出 无为 方能
《老子》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问世以来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较多地保存了《老子》的原貌。此次出版,约请潜心研治老庄哲学几十年的张松辉先生,将《老子》甲本、乙本与通行的王弼本相对照,篇次依帛书《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安排,参考多种版本精审校勘原文,并在此基础上加以题解、注释和翻译,差异较大者则分别进行翻译,全面呈现《帛书老子》的独特价值,值得期待。
《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根据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议记录 推衍 整理而成的一部著作。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该书共分六十篇,标有题目,内容是前后相连的。桓宽的思想和 贤良文学 相同,所以书中不免有对桑弘羊的批评之词。书中语言很精练,对各方的记述也很生动,为现代人再现了当时的情况。
《周易》被称为 群经之首 ,由 经 、 传 两部分组成。 经 称《易经》,包括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卦象、卦辞、爻辞,是《周易》的主体; 传 由《彖》、《象》、《系辞》、《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共七种十篇构成,称 十翼 ,又自成体系而为 易传 。本书以《十三经注疏》中的《周易正义》为底本,采取逐段逐爻注释、翻译、评析的方式,释读文本,详析义理,是兼及《周易》普及与研读的文本。
《了凡四训》本为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的训子书,该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 立命之学 改过之法 积善之方 和 谦德之效 。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以亲身经历阐述命由我作、善恶报应之理,使得该书一问世就成为受欢迎的家训之一,风行四百多年。时至今日,其思想和智慧依然鲜活。本次以1922年佛学推行社发行,上海中华书局承印的《袁了凡先生四训》中的原文为底本进行校勘、注释、翻译、评注,并附录《袁了凡居士传》《云谷大师传》《功过格》。全书不出校记,注释力求详尽,翻译尽量直译,评注立足原文并结合历史事例进行解读和阐发,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凡四训》。
《世说新语》是魏晋名士的群像,魏晋风度的集中展示。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关注、宣扬、赞赏人的个性的时期,士人们自觉地通过言语、行事展现自己的个性,追求与众不同,表现自己的智慧,流露自己的真情,即 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则通过有倾向性地选择、渲染、描写,为后人集中描绘了一批儒雅为底蕴、深情为基调、聪慧为标志、放纵为表象的魏晋名士。 《世说新语》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余味无穷,鲁迅曾经评论其 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 。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特征,作写意式的描绘。《世说新语》也为后代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其中的文学典故、人物事迹也多为后世所取材引用。可以说《世说新语》是一部蕴含思想深度、文学历史价值和玄远哲理的文化宝典。 三全本 《世说新语》译注者朱碧莲、沈海波母
《增广贤文》原名《昔时贤文》,亦称《古今贤文》。书名*早见之于明朝万历年间汤显祖的戏曲《牡丹亭》。自清朝后期以来,这部书就风靡全国,影响极大。《增广贤文》里的语句十分精辟,言语浅白,含义深刻,通俗易懂;形式上,大多两两相对,音韵和谐,朗朗上口,一经成诵,便经久难忘。《增广贤文》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立身安命、为人处世、礼仪道德、风物典故、天文地理、自然规律等多方面,体现了儒、释、道等多种思想,蕴含着丰厚的人生智慧。本书还有很多句子体现了古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知足知止的生存智慧、物极必反的辩证思维方法,这些对于今天的我们为人处世同样有疗效。 《增广贤文》的内容大部分直接来自先秦典籍、诸子言论、笔记小说、诗词曲赋等,博采众长,名句荟萃。《增广贤文》作为古人宝贵人生经验的总结,具有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 传习 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 传不习乎 一语。《传习录》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同时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因此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士人的推崇。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下卷均为其弟子整理的语录,上卷经过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本书为叶圣陶先生亲笔点校并作注释的版本。本次再版以传世经典版本作为参考本,精心修订。
《商君书》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该书解决了在当时条件下实行变法的理论基础问题,提出了 壹 法 农战 等变法的几大原则,既有宏观理论阐述,也有具体的法令军规,其中有些内容比如不能让利益一致的人相互监督等,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孟子是儒家学派*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后人尊封为 亚圣 ,与孔子合称 孔孟 。所著《孟子》七篇十四卷,为《四书》之一,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哲学、伦理、经济、教育、文艺等多个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次出版以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所收焦循的《孟子正义》为底本,约请专家充分借鉴吸收了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注释疑难词句及典故名物;逐篇翻译;每章都作题解,概述该章主旨。在校对文字、注释及作品辨伪、评析方面尽可能汲取先贤时彦的*研究成果。本书版本权威,注释简明,翻译晓畅,装帧精致,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者的案头书。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部《素书》定乾坤。据史料记载,没有威仪、武功的张良能够成为 王者师 ,正是凭黄石公所传的《素书》屡施奇计,帮助刘邦定下汉朝的江山。《素书》为语录体,仅6章,132句,1336字,辞短意深,字字珠玑。它以道、德、仁、义、礼为洞察人性、立身、治国的根本,直至今天,仍不乏启迪作用。这次收入三全本系列,约请专家审慎校订原文,以题解、原文、注释、译文、解读的形式,进行全面阐释,让这一千古奇书的阅读之旅轻松有趣。
《老子》五千言,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所以又称《道德经》。与《庄子》如双峰并峙,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重在详尽论述作为宇宙本体、万物之源和运动规律的天道,并以之关照人道,指导治国和修身,涉及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用朴素的辩证思维构建起独特的理论体系。本次以传世的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中华书局版《诸子集成》)为底本,校以竹简本、帛书本,广泛吸收、引用前贤及今人之重要研究成果,进行注释、翻译,以供读者参考。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部纪传体通史,为 二十四史 之首,全书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一百三十篇,记述了自黄帝以来至汉武帝时期约三千年的历史,囊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学术各个方面的内容,是一部史学名著,也是一部文学名著。 本次出版的三全本《史记》(全10册),原文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修订本为底本,吸收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史记》做注释、翻译、评析,各篇篇首有解释篇题、概括要点的 释名 ,篇末有汇集古今点评的 集评 和延伸探讨的 评论 。注释详实,引证丰富;翻译准确,流畅易懂;评析全面,深入浅出;《史记》研究大家韩兆琦审阅把关,是市面上仅见的真正的全本全注全译本《史记》,现代人阅读《史记》的理想读本。
《论语》内容包括学而篇第一、为政篇第二、八佾篇第三、里仁篇第四、公冶长篇第五、雍也篇第六、述而篇第七、泰伯篇第八、子罕篇第九、乡党篇第十、先进篇第十一、颜渊篇第十二等。金良年《论语译注》为普及国学经典而作,译文简练准确,既最大程度保留原汁原味,又贴近读者需求,阐发经典微言大义。此译注本自推出以来受到读者欢迎,是为本社译注类经典品种,长销不衰,两次入选古籍办推荐书目。此次推出的《论语译注》(注音版),内容按照原文、注释、译文、段意四个部分展开,译文忠实原著,简洁流畅。又添加注音,订正若干舛误,方便读者学习。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学者颜之推z有影响的著作。它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作者关于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传统中国的家庭教育史上影响巨大,享有 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的美誉。颜之推写这本书的目的,即将自己一生的经验和心得系统地整理出来,传给后世子孙,希望可以整顿门风,并对子孙后人有所帮助。
本书是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徐霞客所著的一部日记体的中国地理名著。徐霞客在34年旅行中记录下了六十余万字的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这部书既是地理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实录性质的历史著作,还是一部文学名著。具有多方面的科学价值。
《格言联璧》是清代金缨编纂的一部格言集成。共分为学问、存养、持躬、摄生、敦品、处事、接物、齐家、 从政、惠言、悖凶十一类,内容广博,语言精练,意蕴深厚,涵盖了社会人生的各方面和传统中国社会各个时代的思想精髓。 《格言联璧》的篇章编排也体现着一定的内在逻辑和顺序。大体上遵循着宋代以来君子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的思想脉络。每类的首要思想都是告诫人们要立德为先、修身为要,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先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而这种立德修身又不是靠空谈得来的,是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不断约束改进自己来实现的。 《格言联璧》虽然成书于清朝中晚期,但因书中的许多格言侧重生活实际,所以今天读起来仍不失实用意义。 摄生类 中的格言都有着中医理论依据,对当下人的身体保养仍大有裨益。 敦品类
本书遴选苏轼诗、词、文*有代表性的作品约百篇,予以注解与分析。将苏轼的生平及作品分为雪泥鸿爪、变法风潮、乌台诗案、黄州岁月、玉堂风光、西湖醉雨、流放天涯、谈笑而化八个章节来叙述。 每章导言串讲苏轼该阶段的经历,并要言不烦地涉及了影响苏轼人生的大事,如仁宗朝政治、王安石变法等。 选篇合理适中,注释精当详尽,解评优美流畅。既兼顾普通爱好者的欣赏兴趣,也包含苏轼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可谓是一般文史爱好者了解、研习苏轼其人其诗的上上之选。
《世说新语》是中国著名的志人小说,主要记述了汉末魏晋人物的言谈风尚和 遗闻轶事。全书共36篇1130则,所记大部分是东汉末直到刘宋初近三百年间的人和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学、思想等许多方面。本书正文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思贤讲舍本为底本,译文和注释则用张?之先生的译注本。译文通俗流畅,注释将南朝梁刘孝标注融汇吸收,更加方便读者了解《世说新语》背后的故事。版式上,我们沿用了《古文观止译注》(注音版)的模式,在原文上通篇标注拼音,使广大读者在阅读时省去繁难字的查检之劳。同时,在拼音的辅助下,可以针对性地区分阅读原文、译文和注释,获得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
《左传》作为 《春秋》三传 之一,自汉代就成为 经 书的一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经典,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受到了人们更多、更持久的关注。其史学和文学价值一直得到了古今学人的推崇。 从史学价值来说,它既记载春秋史实,又包含了大量古代典章史料,是春秋文化百科全书,了解春秋时代不得不读的经典。它是中国第一部建立了健全的编年体制的编年体史书,是先秦史学成就的集大成者。其综合性、整体性的史学观一直为优秀史学家所推崇;其点、线、面相结合,在反映历史全貌时注重突出当时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做法也一直是史家的榜样。 从文学价值来说,其典雅、浑朴、传神的文风成为文学创作者学习的典范,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书中史实衍生出的故事,也为后世小说、戏曲甚至影视剧提供了的原
《智囊全集》,是明人冯梦龙编纂的子史经传与笔记丛谈中有关 智慧 的故事集,是一部反映了我国古代方方面面 智慧 的 集锦 ,代表了当时人们对 智慧 的全面认知。 《智囊全集》,顾名思义,其核心是 智 ,也就是人的智慧,是对人的体察、对物的常识和对事的经验,是一种使人清醒的才能,还是一种面对事物的态度,也是一种洞穿本质的眼光。 《智囊全集》编纂格局极大。书中汇辑智慧故事1200 余则,可以说包罗万象。涉及人物上到帝王将相,下到贩夫走卒;时间跨度从商周时期到冯梦龙的时代,上下三千年;内容上既有治国安邦的大智慧,又有机敏谲诈的小聪明。从引书范围看,据大致统计,这些故事采自从《左传》到明代笔记的数百种书,大部分为正史和笔记,这一方面显示出冯梦龙的博览群书、取材广泛,另一方面显示出他求全、求尽的编纂理念。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体大思精的历史著作,同时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传记著作。西汉司马迁撰。《史记》已有多种文白对照本,本书特点是体例创新,有五体说明,单篇题解,篇中有结构段意,使白话本更贴近司马迁的原创,体现了五体结构纪传体的魅力所在,不只是机械的古今语言转换。单就古今之互译,亦当后出者胜。书后五个附录,展现了译者的译文态度与方法,以及译者的部分研究成果,可扩大读者视野,对阅读全书大有裨益。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从古到今,许多文人政客都学习《通鉴》,从中得到益处。为了普及《通鉴》,使中等文化程度的人都能读懂,本书语译《通鉴》全书,采用原文与语译逐段对照的形式,即双页码为《通鉴》原文,单页码为语译。第一册开篇有 导论 ,介绍《资治通鉴》这部千古奇书的总体情况,以及这套编年史书的历史价值,有很强的延伸性阅读价值。第一册设总目,方便读者概览18册全貌。每一册前设有本册目录,方便读者索引。每卷前设大事提要,
《古文观止》共选录自先秦到明朝末年的二百二十二篇古文,是一本流传甚广、影响甚大且传世不衰的文章选本,原为为当时的学童和其他读书人编纂的一本古文启蒙读物,旨在初步了解古文的内容、文体、风格,增长历史、文学知识,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提高古文阅读能力。这本译注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师生共同执笔,对每篇古文都进行了题解、注释和白话文翻译的工作。底本采用中华的排印本,同时参照清乾隆年间映雪堂刻本加以比勘。题解部分交代选文背景、中心内容,并对选文作简单评价;注释部分言简意赅;译文文笔优美,便于今天的读者学习、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