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编选Z早、影响Z为深远的一部诗文总集,所选作品从周代至南朝梁代,近八百年,时间跨度之大令人惊叹;书中精选了130位作者、700余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因是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纂,所以称《昭明文选》。 《昭明文选》成书后,因其内容博大、选材精审等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南宋袁枢著。本书选取《资治通鉴》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每件史事详记其始末,并自拟标题,记述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中的二百三十九件重要史事,另附六十六事,共三百零五件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开创了 以事为纲 的本末体史书先例。
《资治通鉴》一书,是宋代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恕、刘攽、范祖禹等人历时19年完成的中国历史上*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一共16朝1362年的历史。这部书问世以后,当时的皇帝宋神宗认为此书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明白 治身、治家、治国 的道理,因此赐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问世以后,从北宋到清朝,《资治通鉴》一直是帝王经筵上经常使用的历史教材,因而被梁启超称为 皇帝教科书 。
《太平广记》是宋代的李昉奉命主持编修的一部文言小说总集,因为它编成于太平兴国三年(978),所以取名《太平广记》。全书五百一十卷(正文五百卷,目录十卷),九十余大类,一百五十多个小类。各类的体量不一,少的一卷,多的达数十卷,全书以神仙、女仙开篇,以传记、杂录终结,所录篇目七千余则。它的内容主要采录自汉代至宋初的小说、笔记、稗史及杂著,保存了相当数量的古小说资料,堪称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座宝藏。
中学生国学经典(直读版)套装《孟子》《战国策》《世说新语》《史记》 《孟子》成书于战国时期,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一门系统讲述如何成为 大丈夫 的书,蕴藏着中国人的取舍之道、浩然之气和进退自如的大智慧,可谓中国人的人格精神启蒙书。 本书原文以1935年世界书局《诸子集成》本收录的清人焦循所著《孟子正义》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择优而从。再辅以专业古籍整理团队若水古社精译白话文。原文与译文采用双栏文白对照的形式,且原文提及的地名、人物、历史事件、典章制度等文史知识均有详尽注释,生僻字和多音字均有注音。一卷在手,轻松收获抽丝剥茧的古文阅读轻快感。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本书原文以清嘉庆八年(1803)黄丕烈刊刻的南宋姚宏续注本为底本,又据
本书是由汉司马迁撰。司马迁,字子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汉武帝时任太史令,掌握了大量史料,又到处游历,实地调查。一-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司马迁开始《史记》的编写工作。五年后,因为替投降匈奴的汉朝将领李陵辩护,被处宫刑,后被赦出狱,担任中书令。司马迁忍辱负重,继续著书工作,到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史记》一书基本完成。书成后,司马迁的情况史籍缺载,大多人认为他在此后不久即去世,死因不详。 本书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部通史。共五十多万字,记载了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2)约三千年的史事。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一书中把历史著作分为 编年体 和 纪传体 两大类,《史记》是纪传体的创始。此后历代正史,都沿袭了这一有 纪 有 传 的体例。 据司马迁自序,丰书共一百三
为什么要读《读通鉴论》?读历史需要思考:读史增长智慧,但是不经思考的读史;则和读一般的书籍无异,读此书学会思考历史。 独出新裁的历史观:王夫之对历史的研究和评论;其观点新颖独特、发人深思。 深入剖析,领悟历史智慧:对每一历史事件和人物深入剖析;让你从历史中领悟真实的智慧。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精神产品,那时候还没有文字,这精神产品只能在众人的口舌中滋生、长大、成熟、传播……神话故事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朵不可多得的奇葩,是先民留给世人的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为世界文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对世界各地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在绚丽多姿的世界文化史中,神话故事如同一串闪闪发光的珍珠贯穿其中。经过漫长岁月的涤荡,抹去历史的尘烟,仍以其奇特的情节、多样的风格,以及丰富的内容全面体现出无穷的艺术魅力与民族的多源性,吸引我们去倾听祖先的声音,领略远古时代的旖旎风光,欣赏创作结晶中的艺术美感。 神话故事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的平台,而且能够让我们在感受神话王国美丽的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激发起内心潜藏的想象力和创
全书包括军事制度、军人军职、军人衔级、军队标志、军人赏罚、军队服饰、军队礼仪、军事机构、武器装备、军事演习、军事战争、军事将帅、军事名著、军事秘闻等内容,并通过新颖的版式设计将图片与文字叙述有机结合,将丰富的军事知识融入到轻私的阅读当中,同时有益于军事爱好者开拓视野,丰富知韶结构,提高素质。
作为《古文观止》的编撰者,吴乘权酷爱读史,却常苦于在令人望而生畏的鸿篇巨制之外,难以觅一部繁简适宜、雅俗共赏的通史著作,洵为憾事!时值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吴乘权受到“弱冠工举子业,而尤邃史学”的忘年挚友周之炯(静专)、周之灿(星若)辑录的《纲目全编》的启迪,便相约二人共同编辑一部自古迄今的简明编年体史籍。他们相互砥砺,爬梳剔抉,不间祁寒暑雨,穷六载之心力,终于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完成了凡107卷180万言的《纲鉴易知录》。镂版行世后,好评如潮。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古老的地理书。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内容包罗万象,主要记述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产、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而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考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这是伟大的诗人陶渊明读了《山海经》后所引发的赞美与感叹。 《山海经》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巫术、宗教的知识,以及古史、医药、民俗等方面的内容,并保存了大量的神话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