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柳堂集》:所收十余篇论文涉及中古史、敦煌学、中外文化交流史诸方面。其中《论再生缘》是篇重要论著。《寒柳堂记梦未定稿》及其补文是其晚年的自传性遗文,对研究近代中国政治及作者本人生平均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分别收作者生前手定重要论文、序跋数十篇,涉及中古政治、经济、典制、文化、民族、宗教等诸多方面,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中国中古史的传世杰作,撰写于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中。前书系统论述汉魏到隋唐文物制度的渊源与流变,提出著名的隋唐制度 三源流说 ,提纲挈领地说明中古历史衍化变迁的脉络。后书讨论统治阶级、党派分野、内政外交诸专题,对有唐一代政治史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 《元白诗笺证稿》:对唐
《邃雅堂诗集》是清末民初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著名彝族诗人余达父留下的诗歌集子。全书共十四卷,按年编排,共收诗歌六百一十首,是余达父生前亲自校订刊印的本子。作者把个人史、家史、地方史、国史与诗歌融为一体,堪称“黔西北文学史上的杜甫”,具有很重要的价值。但是,由于毕节地处偏远,文献无征,易被忽略。该诗集问世以来,印量较少,故流传不广。《邃雅堂诗集校注》中,校注者周敬以余宏模1983年于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契默乡访得的铅印残本为底本,以1989年12月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雅堂诗集》和2001年远方出版社出版的《余达父诗文集》比照校对,纠正了原本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对诗集中出现的生僻字词、名物典故作了注释,方便读者阅读。
祁彪佳(一六〇二—一六四五),字幼文,又字虎子、宏吉,号世培,自署远山堂主人、寓山居士等,山阴人。天启二年(一六二二)进士,曾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兼苏松巡按、都察院右食都御史等。明亡,投水殉国。着有《远山堂诗集》《远山堂曲品》《远山堂剧品》等。《祁彪佳诗词编年笺校/浙江文丛》对祁彪佳诗词进行编年笺校。诗以国家图书馆藏《远山堂诗集》为底本,校以浙江图书馆藏《远山堂诗集》本、国家图书馆藏《远山堂诗始》本,并参考《祁忠惠公遗集》、祁彪佳日记及《寓山题咏》诸书。词以《祁忠惠公集》为底本,校以惜阴堂丛书本。全书按创作年月编次,并根据祁氏不同时期的出处状态和诗词数量厘为十二卷:前面十一卷分别是未仕候考选作、闽中司理作、外服乡居作、越中胜游作、晋京旅次作、居京候铨作、御史任上作、辞归山居作(析
凡例一、本书以上海图书馆古籍部所藏《清世说新语》抽印本为底本。正文四百六十余则,作者原注数百条,共计六万余字。其字里行间,又有夏敬观本人晚年亲笔所作校订、增补、改动三百余处。笔者在整理过程中一并予以保留,且加标点、校勘与注释,力求真实地反映作者这一手批校注本的原貌,并给读者提供一比较完整可靠的新校新注本。二、《清世说新语》原刊于《青鹤》杂志半月刊,题《清世说新语(未刊稿)》,署“新建夏敬观撰”。卷首有陈灨一所撰序文一篇。其次是《清世说新语目录》,自《德行》至《仇隙》共三十六门,一仍《世说新语》类目之旧;然正文仅有自《德行》至《简傲》的二十四门,自《排调》至《仇隙》的十二门则付阙如。盖因其系连载之文,自《青鹤》杂志1932年卷期开始,至1935年第三卷第二十四期结束,陆续连载四十一篇,
《水雲樓詞》中的戰争詞作再現了風聲鶴唳、戰亂頻仍的動蕩場景,具有很强的時代氣息。「燐火」、「戍鼓」、「笳聲」等戰争意象,令人仿佛身臨其境,當年鋒鏑情景宛在眼前。近人鄭騫《成府談詞》有云:「詞人寫亂離情況者,鹿潭為古今,雖白石亦無其清厲。」此論洶屬知言。周夢莊也曾指出:「蔣鹿潭把戰争題材寫到詞中去,甚至又使用了高度誇張的筆法來表現戰争題材,人們看到,蔣鹿潭為詞的中興,在開闢新的道路。這在詞學發展史上的意義是不可低估的。之」這個論斷還是中肯的。從宋詞到清詞的題材嬗變中,鹿潭堪稱着力描寫戰争的巨手,夢荘先生稱之为,十分得體。
《山海经笺疏》十八卷,附《图赞》一卷、《订讹》一卷,郝懿行撰。郝氏鉴于吴任臣《山海经广注》征引广博却失之芜杂,毕沅《山海经校正》精于山川考校却疏于文字订正,故采两家之长,对《山海经》郭璞注详加笺疏,笺以补注,疏以证经。阮元在《刻山海经笺疏序》中评论称「郝氏究心是经,加以笺疏,精而不凿,博而不烂」,洵非溢美之辞。《山海经笺疏》成书后曾多次刊行,本次以《龙谿精舍丛书》本为底本影印,并以《广注》康熙间刻本诸图随文配于相应位置,并依《广注》目录编成插图索引附于书后,以飨读者。
全书按门类分为八十卷,内容包括学宫事宜、学校条规、考试场规、考试题目、阅卷关防、优恤士子、学额总例等各个方面,这些资料的体式大都是清朝积年的谕旨及礼部议复、臣工条奏。
本书以《郝氏遗书》本校勘的《四部备要》本为底本,以朱墨蓝三笔誊录,过录王念孙、费念慈、王謇三家校勘,并参照正统本《道藏》和万历本王崇庆《山海经释义》,同时批注各本与王念孙校本之异同,具有很高的版本价值和学术价值。本书采用三色套印,力求逼真还原作者手迹的真实面貌。
《埤雅》是宋代学者陆佃增补《尔雅》有关草木鸟兽虫鱼及天文等方面内容的著作,共20卷,初名《物性门类》,后改今名。陈振孙评其着“于特性精祥,所援引甚博”。《埤雅》解释名和词常从文字结构、字形、字音入手追溯其原始意义,尔后博引典籍,阐释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其释词可与经典传笺相参证。书中多有民俗传说及生活经验之谈,典故趣闻,更常引用,故虽为辞书,却有较强的可读性。限于时代科技水平,援引传闻角说虽间也杂有非科学成分,但白壁微瑕,总体不失为一部经典性的文字、物性研究著作。此书以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其它传世刻本整理出版,是奉献给读者的部标点排印本《埤雅》。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百年馆庆书系:刘柯集校注(繁体版)》主要内容包括:上崔相公书、再上崔相公书、上座主书、上韦右丞书、与马植书、代荀卿与楚相春申君书、重与陆宾虞书、三传指要序、庐山黄石岩院记、智满律师塔铭、栖霞寺故大德砒律师塔碑、庐山东林寺故临坛大德塔铭并序、大唐三藏大遍觉塔铭并序等。
《伤寒论浅注补正》主要内容包括: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一上、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一中、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一下、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二、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三、伤寒论浅注补正卷四、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