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释官》十卷,清胡匡衷撰,陈功文点校。是书主要详考《仪礼》十七篇所见诸侯之官,博参郑《注》、贾《疏》,旁及其他经传,时下按断,展现了有周一代侯国设官分职之大略,为后人研究先秦诸侯国的官职、官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该书剖决昭晰,考证精详,实为治《仪礼》者不可缺少之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广西地方古籍整理研究丛书:榕阴草堂诗草校注》是“广西地方古籍整理研究丛书”之一,以光绪十九年铅印本为底本,对《榕阴草堂诗草校注》进行了系统的校正与阐释,力图再现其诗歌原貌,感觉其直抒性灵和清淡自然地诗歌风格。《广西地方古籍整理研究丛书:榕阴草堂诗草校注》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西北师范古籍整理研究所陇右文献丛书:日损益斋古今体诗校注》是对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甘肃文学家马疏《日损益斋古今体诗》的校注,共分十八卷,总共收诗一千三百余首,内容包括农事诗、题画诗、赠答诗等。《西北师范古籍整理研究所陇右文献丛书:日损益斋古今体诗校注》以咸丰八年(1858)刻本为底本进行了标点、校勘、注释。
《思录(典藏版)(精)》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它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字句对译,以明理为准。此本共623条,多出的一条,乃前人录白杨伯岩本,即第五卷很后一条。
本书按妇女经、带、胎、产之生理、病理特点,全书分为种子、调养经水、经闭成痨论、崩漏论、带下论、胎前门、娠妊论、小产论、产后论、妇科杂症、医学入门、瘟疫、万病单方、妇人应种男种女之月年14章共3万余字。然本书体例结构不完整,未见序言、目录,且作者、年代书中并未提及,因此考证难度较大。就书中文字、内容及行文风格来看,初步判断本书为晚清时期著作。作者对此书进行过整理校注及研究。内容分三部分:《麟凤呈祥秘书》校注;《麟凤呈祥秘书》方考;附篇《麟凤呈祥秘书》研究。
《画继》是中国美术史上一部承上启下的美术典籍。该书详细地记载了当时的各色文人参预画事的盛况,最后他用“画者,文之极也”概括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画继》就是一部结构宏伟的历史画卷,用纪传体的笔法,为我们贡献了一部宏伟的绘画史诗。本书将以中华书局1985年影辽宁省图书馆藏宋陈道人书籍辅刻本为基础,参以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明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津逮秘书本、四库全书本及其它诸本,对《画继》进行全面校笺与注释。
《渡海方程辑注(繁体版)》辑录的汉文古籍至1912年前止。所录古籍内容均加标点。凡原著或旧编者的注文用()表示;本次编辑新加的标注用[]表示。针路往来国家、地区的名称均用古代的称谓或自然地理名称,不涉及现代国家的疆域。上编针路主要地名集中注释,以拼音为序,附于该编之后。对全书所辑内容中有关的专业词汇、历史人事及文字校勘等,以脚注的形式作必要解释。
《難經》是中醫學的經典著作之一,它繼承了漢以前的醫學成就,並對後世醫學理論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凌耀星编著的《难经校注(精)》以闡明《内經》等古醫經的要旨為主,用問答的體裁,設為八十一難。内容包括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等各方面。特别是對脉學的論述,尤為精要,有創造性的立說。對三焦和命門的學說,提出了新的論點,並比較係統地論述了奇經八脉的循行、功能與病症,以及腧穴、原穴、募穴在針刺治療上的作用。本書對深入研究中醫理論,更好地指導臨床實踐,有重要的價值。《难经校注(精)》是對《難經》整理研究的成果。書中設提要、原文、校注、按語等項,對《難經》的每一難勾玄旨要、校勘訛誤、訓釋詞義,並聯系臨床實際,論述醫理,探隱發微,解析疑難。本書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八十年代的部級科研課題,在某些方面代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