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陈寅恪先生经典文集套装,包括《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柳如是别传》《元白诗笺证稿》,全五册。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涉及中古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等与隋唐制度及其建置相关的内容,涵盖了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民族学、社会学、考古学、文化史、语言文字学等与中古史相关的诸多领域,显示了陈寅恪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中西文化的关系等问题的卓识见解。 《柳如是别传》主要内容包括缘起、河东君*初姓氏名字之推测及附带问题、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附:河东君嘉定之游、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每一章都详细分析论证。本书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所有著述中影响*的一部。 《元白诗笺证稿》是陈寅恪先生 以诗证史
《道德经》又称《老子》,共五千余言,分上下两篇,通行本中,前三十七章为上篇,以 道 开头,称《道经》,后四十四章为下篇,以 德 开头,称《德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道家哲学的经典。它与《论语》一起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影响了中国人两千五百多年的哲学观。本书原典以通行本为底本,并进行注释和译文,同时收录道教代表黄元吉的《道德经讲义》和玄学代表王弼《道德经注》两部著作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部宏伟巨制,对文学起源、文体类别、神思、风格、修辞、鉴赏、作家人品、文学与社会变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向称 体大思精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作者刘勰的文学观,以儒家为主,兼容道家和佛家思想。他对人物和作品的评点,见解精辟,开中国文学批评史之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本译注本以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为底本,并参考王利器《文心雕龙校正》、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詹锳《文心雕龙义证》等各家校勘。在此基础上,注评者郝永以深厚的龙学研究学术功底,对《文心雕龙》五十篇进行了逐篇的注解、白话翻译和思想内涵评析,堪称《文心雕龙》的译注佳作。
曹植是汉、魏之际才华横溢的诗人、辞赋家和散文家。兼擅各体,在诗、赋、文等多个领域都成就极高,其诗歌创作尤其受到后人推崇,锺嵘在《诗品》中将曹植列入上品,称其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 。清代丁晏的《曹集铨评》和朱绪曾的《曹集考异》,全面总结此前曹集整理、校勘的成果,并进一步考订辑补。有鉴于此,本书以《曹集考异》为主,以《曹集铨评》为辅进行整理,合为一编,名为《曹植集》。《曹集考异》以《金陵丛书》本为底本,《曹集铨评》金陵书局本为底本。
《鲁班经》为我国古代营造房屋和日常生活用具的实用指南书。它是一部论述建筑与fengshui关系的集大成专著,成书于明代。本书含《新镌工师雕斫正式鲁班木经匠家镜》三卷,附《灵驱解法洞明真言秘书》一卷、《秘诀仙机》一卷。《鲁班经》卷所说的就是总论和一些关于fengshui以及鲁班尺的运用,还有王府宫殿、寺观庵堂等的建筑规范。第二卷主要讲人家居宅之附属部份的建造,以及各种木工器物的尺寸和样式,还有制作这类东西所需要的材料以及制作避开的日子。第三卷涉及房屋和周边环境的fengshui问题。书中重点论述了古建筑中所用的寸木尺地、片瓦只砖,以及建筑物的尺寸大小、左右前后与吉凶祸福的关系。书中还配有大量古籍影印图形的重绘版,比较真实地还原了各种明清主流家具的形状和尺寸。 本书不仅是一部罕见的古代建筑文化集大成之作,还是
《徐霞客游记》是一部以日记体为主的巨制,也是中国部较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历经三十多年时间,对中国地质地貌、人文、植物等进行系统考察,撰写了这一 千古奇书 ,它既是一部地理百科全书,也是一部文学巨作,具有多方面科学价值。本书内容生动、准确、详实,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此外在对原文精良校对的基础上,又对历史背景、地理名称、人物生平等做了周详的注释,译文力求通俗易懂,让现代读者与几百年前的古人在山山水水中重逢。
《唐宋传奇集》八卷是鲁迅先生出于对古典小说的热爱和学术研究目的而精心收集整理的,收录了沈既济《任氏传》蒋防《霍小玉传》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杜光庭《虬髯客传》乐史《杨太真外传》佚名《梅妃传》等四十余篇唐宋两代的单篇文言小说。其中狐女任氏、妓女霍小玉、李娃,大家闺秀崔莺莺,后宫宠妃杨太真、梅妃等人物形象,无不精彩绝伦,具有极强的个性和魅力,对后世小说戏曲中的狐女、青楼女子、大家闺秀形象,以及才子佳人故事原型,都有深远的影响。小说文笔华艳,情节波澜迭起,姿态横生,美不胜收,也体现了唐代多方面的社会生活。本书文白对照,对于文言文入门和欣赏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全唐诗》编纂于康熙四十二年(1705),系由清康熙帝亲自动议、发起,工程浩大,蔚为壮观。康熙四十六年(1709)四月十六,清圣祖玄烨为之作序并题额,因名之曰《御定全唐诗》,也被称为四库全书本《全唐诗》。全书忠实记录了唐代诗人、唐代诗歌的精微全貌及壮丽历程,共900卷, 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 ,诗人 凡二千二百余人 ,传世至今,居功甚伟。 本书以地道扬州诗局本及四库全书本《御定全唐诗》为底本,囊括了其中全部诗人;诗作从近五万余首中精选4809首(约占全书十分之一),并作简要、专业之注释;诗人排序、卷次一仍其旧,另增唐诗作者索引及唐诗篇目索引,方便读者查询。集学术性、阅读性、欣赏性于一体。 于此一编,《全唐诗》概貌、精华尽收眼底,唐代诗歌发展之洋洋大观自可纵情鸟瞰。
《世说新语》是中国著名的志人小说,主要记述了汉末魏晋人物的言谈风尚和 遗闻轶事。全书共36篇1130则,所记大部分是东汉末直到刘宋初近三百年间的人和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学、思想等许多方面。本书正文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思贤讲舍本为底本,译文和注释则用张?之先生的译注本。译文通俗流畅,注释将南朝梁刘孝标注融汇吸收,更加方便读者了解《世说新语》背后的故事。版式上,我们沿用了《古文观止译注》(注音版)的模式,在原文上通篇标注拼音,使广大读者在阅读时省去繁难字的查检之劳。同时,在拼音的辅助下,可以针对性地区分阅读原文、译文和注释,获得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
多数李清照选集偏录言情之词,体裁、题材均颇单一,有意无意忽视了这位 婉约词宗 在诗文赋等方面的成就以及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外的 丈夫气 、 志千里 和爱国情。陈祖美《李清照诗词文选评》纠此弊端,将清照一生分为 汴京待字和合卺初嫁 、 汴京泣别和党争株连 、 重返汴京和婕妤初叹 、 屏居青州期间 、 莱州寻夫的前前后后 、 人老建康城 、 生离死别和流寓浙东 、 从绍兴到杭州,再嫁离异及其他 、 避难金华 、 定居临安 十个阶段,精选其诗词文赋以见其所历所感及全面成就。注释赏析平易可读,方便初学入门;考证词调及作者事迹等,又见学术底蕴深厚。如世人常谓赵李夫妇婚爱美满,此书则指出清照时有被冷落弃捐的 婕妤之叹 ,凡此皆可新人耳目。
张伯行编选之《唐宋八大家文钞》,以 醇正 二字为标准。共十九卷,收 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的文章共316篇。特点:一、规模适中,简明精要,适合初治古文者阅读。二、八大家之名篇大半网罗其中(苏洵仅2篇),一编在手,可览精华。三、篇末集诸家评语,除编者自抒己见外,兼采王慎中、唐顺之、茅坤三家之说。此书以《丛书集成初编》本与《正谊堂全书》续刊互校,并参校以八家文集。
一代才女李清照,因其不同寻常的经历和际遇,创作出非凡卓异的文学作品,百代流传,千载景仰。她是婉约词派的代表,词风幽婉缠绵,感情浓挚,音律和谐。《李清照集笺注》是著名学者徐培均先生倾力之作,被海内外知名学者称为笺释李清照集的 权威性 著作。徐培均先生广泛吸收前人对李清照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借鉴王仲闻的《李清照集校注》一书,另外在版本、考证、编年、补遗等方面下功夫,重新辑校李清照的作品,将她的诗、词、文汇成一书。对于*负盛名的词作,首次选用罕见的明汲古阁未刻词本作底本,校本则采用同样罕见的清汪玢辑、劳权手校本和清沈瑾钞本等。同时对诗、词、文作品尽可能作了考证编年,辨析原委,理清脉络,纠正讹误,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原作。书中还收录了历代对李清照的评论资料和新撰的年谱。本书以收罗完备,笺
《论语译注》是对 四书 之一的《论语》进行的释读,撰者充分把握《论语》成书的历史背景与前人注疏的流变,并广泛吸取现代学者对原著的研究和论述,按章节以原文、注释、译文、段意四个部分进行综合阐述,层层深入,帮助读者*程度地读懂并理解原著。
《日知录》是顾炎武一生学问和思想的结晶,自言「平生之志舆业皆在其中」。 上世纪三十年代前期,是援庵先生学术、教学与思想进一步深化的时期。 在学术上,他对宗教史、元史以及历史文献学的几个分支史讳学、校勘学、年代学的研究.这时都已取得了重要的成就,酝酿着新的研究课题。
《千字文》是南朝梁代周兴嗣应梁武帝萧衍之命于公元六世纪初期编撰的一本蒙学读物,用一千个不同的常用汉字来概括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多方面的知识和道理,相当于一部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流传到今天已经有1500年了。《千字文译注》则是今人解读《千字文》的又一次有益的尝试。作者蔡国根先生对《千字文》情有独钟,缘分颇深,他积十五年心血完成此书,为的就是传承发扬这本千古奇书中蕴含的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译注原文以西安碑林藏宋刻智永本为基础,以求真、求通为目的,将《千字文》分成14节,每节包含若干句不等,每句8个字,一共125句,即125个单元。每一节有 导言 ,每一句有 题解 、 注释 和 译文 。 导言 和 题解 的篇幅视具体情况而定,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注释简洁明了,译文通达流畅,可对照原著互文
《姜白石词编年笺校》是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积累,内容包括二大部分:*部份是作品的编年笺校。这是根据各种版本和有关文献,将姜词作了编年,校勘异文和笺释词语。第二部份是《辑传》、《辑评》、《版本考》、《各本序跋》、《行实考》、《集事》、《酬赠》等,特别是《行实考》,对研究姜氏生平、交游及其著述有参考价值。*后所附《承教录》,是对书中有关资料和论点的补充。这是一本广征博引、考证详明的著作,为研究姜白石作品及其生平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资料。
《大戴礼记》为礼学文献汇编,由西汉人戴德辑传。《大戴礼记》原有八十五篇。今传本阙缺若干篇,余三十九篇。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上古历史、自然科学史,以及孔子与曾子思想的重要材料。本译注原文以《四部丛刊》所影印之上海涵芬楼借无锡孙氏小绿天藏明末袁氏嘉趣堂刊本为底本,对《大戴礼记》进行了全文翻译,并做了不少注释,译文以直译为主,辅以必要的意译。译文通俗易懂,有助于读者了解《大戴礼记》的源流,理解其思想价值,深入认识古代礼学经典。
《孙子兵法》,也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春秋末孙武著。共十三篇,分为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等。中国古代著名兵书、谋略之书,被后世誉为 百代谈兵之祖 ,揭示了战争的一般规律以及具有普遍意义的作战和治军原则,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突出地位。本书以 《十一家注孙子校理》中的《孙子兵法》原文为底本,在此基础上,进行注释、翻译、评析。在翻译《孙子兵法》文本过程中,作者试图表明对《孙子兵法》一些关键字、关键词、关键句的不同理解,以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精髓。在注释时,注意引证共和国开国元勋的实战经验。在评点《孙子兵法》核心思想时,有意识地结合古今战史详细解读,尽可能达到 经史互参 的效果。
《金匮要略》为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 杂病 部分。《伤寒杂病论》原书散佚,后经西晋王叔和整理,编成《伤寒论》。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重新编次增补,分三卷,取名《金匮方论》。 现行《金匮要略》共25篇,重点为六十多种病证的诊治方法,收方剂205首。书中许多方剂,千百年来一直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被称为 医方之祖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较早的杂病学专著,奠定了杂病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规范,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 此次整理,以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元刻《新编金匮方论》即元邓珍本为底本,1988年日本燎原书店影印本,参校明其他四本。各篇依次分为按语、原文、注释、译文四部分;注释
《寒柳堂集》:所收十余篇论文涉及中古史、敦煌学、中外文化交流史诸方面。其中《论再生缘》是篇重要论著。《寒柳堂记梦未定稿》及其补文是其晚年的自传性遗文,对研究近代中国政治及作者本人生平均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分别收作者生前手定重要论文、序跋数十篇,涉及中古政治、经济、典制、文化、民族、宗教等诸多方面,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中国中古史的传世杰作,撰写于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中。前书系统论述汉魏到隋唐文物制度的渊源与流变,提出著名的隋唐制度 三源流说 ,提纲挈领地说明中古历史衍化变迁的脉络。后书讨论统治阶级、党派分野、内政外交诸专题,对有唐一代政治史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 《元白诗笺证稿》:对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