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化读《古文观止》经典名篇,首先把字义、句法、典故、写作者的知识背景、境况、写作缘由等解释清楚,也就使文言文的字面意思晓白无误,写作者的思想主旨凸显。在此基础上推进,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修辞技巧、论证逻辑、风格气势等,使读者能对文章的优长从总体上加以把握、体会。*后再进一步,能以博学和自身的人生境界修为阐释古人的精神世界,此尤为其独到之处。
本书为简体大字本,加大开本及字号,版式疏朗,双色印刷,原文、译文及注释三部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可以有效减轻视力负担,并使阅读过程赏心悦目。 繁体字本中《试论孔子》、《导言》、《论语词典》等,是杨伯峻先生的研究心得,欲深入学习、研究《论语》或古代汉语的读者,敬请参阅繁体字本《论语译注》。
《神农本草经》三卷,约成书于东汉早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著作。全书共收录365种药物,根据毒性与功效分为上、中、下三品,记载了药物的性状、主治功用、产地采收等信息,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书中初步确立了四气五味、七情配伍等中药理论基础,是对我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对后世的本草文献、药物理论、临床用药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 《神农本草经》原书久佚,南宋以来多有辑复,其中以清代孙星衍、孙冯翼辑本最为精审。本书即以孙氏问经堂校刻之辑复本为底本,以《周氏医学丛书》本、《四部备要》本、黄奭辑本为校本,对勘《政和本草》《大观本草》白字部分,先校文字,再加以笺疏和注释。笺疏部分,博引群书,考证药物名实;注释部分,则针对经文中的重点词句出注,以解决名物、词汇、医药等方面诸多疑义。
《古文观止》是清康熙年间吴乘权、吴大职编选的一部古文读本,凡十二卷,收录自先秦至明末的散文二百二十二篇,每篇都有注释和评论。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看乐舞《韶箾》时,以为尽善尽美,无以复加,赞叹道: 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本书书名中 观止 二字即由此而来,是表示所选的古文极好,堪称*读本。 吴乘权和吴大职是叔侄二人,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吴乘权字楚村,博览经史,学识丰富,一生以授馆为业,所著除《古文观止》外,尚有《纲鉴易知录》传世。吴大职字调侯,秉承家学,颇有才气。他同叔父吴乘权一起在家乡 课业子弟 。《古文观止》就是他们教授弟子诵读古文的讲义。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较多地保存了《老子》的原貌。本书以王弼《老子注》本为主校本,以敦煌写本、道观碑本、历代刊本共计33种版本为参校本,根据帛书《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的篇次,参考今本章次,依次按照帛书甲、帛书乙、王本的顺序分句分段抄录,详细对比和校勘,并对异文进行辩证,对经义进行解释,实现了勘正《老子》今本讹误,澄清其中是非,恢复经文真旨的目的,是一部研究帛书《老子》的扛鼎之作。
《周易本义》是朱熹的重要著作,也是易学目前继王弼注、孔颖达疏之后的第三座里程碑,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皆奉为正宗,对后世影响极大。朱熹提出的 《易》本是卜筮之书 的易学观,《本义》卷首的九图,至今仍是学者热议的话题。可以说,不读《周易本义》,就无从了解易学在宋明以后直至当代的发展源流与脉络。本书以世界书局影印武英殿本为底本进行点校。此次推出的是简体横排精装本。
尚荣译注的《洛阳伽蓝记》是北魏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十余年后,抚军司马杨街之重游洛阳,追记劫前城郊佛寺之盛,感慨历史变迁的一部记叙性作品。其内容以记录洛阳佛教寺庙为主,同时它又记叙了当时许多政治事件、重要人物、风俗地理、传闻故事等,生动再现了当时的历史风貌,还原了历史事实,对正史中记载的不足具有补益之功,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部优秀的历史地理名著,又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后世将《洛阳伽蓝记》与《水经注》、《颜氏家训》并称为我国北朝时期的三部杰作!
本书中杨伯峻先生对《孟子》的字音词义、语法规律、修辞方式,历史知识、地理沿革、名物制度、风俗习惯及生僻字、破读和易生歧义和晦涩费解的词句作了详细的注解和简要考证,并译为白话文,书末还附有词典,可以帮助读者籍自学方式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
寒山诗被称为通俗诗、白话诗。但由于表达上的特殊性,并非浅显易懂。看似明白如话,实际上另有奥旨。《寒山诗注》是项楚先生关于唐代白话通俗诗歌校注、阐释的一大力作。本书原文以四部丛刊影宋本为底本,校以日藏宫内省本、正中本、高丽本及四库本等传世善本,堪称寒山诗之定本。本书的注释,除一般生词僻典外,重点在寒山诗所涉及的俗语词、佛教语言典故,特别注重寒山诗语言、寓意的佛教来源以及在禅门、世俗社会运用中的流变。推源溯流,广征博引,探赜索隐,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书注释除充分显示了寒山诗作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外,在语言学方面(特别是俗语词、佛教语词)的创获极多,甚至称其为语言学专著也不为过;加之贯穿全书的对生词僻典和佛家语的推源溯流式的考释,揭示了寒山诗思想内容、艺术风格、文
《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廿二史劄记校证(套装共2册)》是清代史学家赵翼的一部著名的读史札记,书中对各朝历史的编撰得失作了系统的论述,考辨订正了重要史实。主要内容包括:司马迁作史年岁、班固作史年岁、各史例目异同、史记编次、褚少孙补史、记不止十篇、史记有后人窜人处等。
《周礼》,亦称《周官》、《周官经》、《周官礼》,是现存儒家十三经中的一部经典,我国*部系统、完整叙述国家机构设置、职能分工的专书。它涉及古代官制、军制、田制、税制、礼制等国家重要政治制度,为我国秦汉以来历代国家机构建制提供了全面的参照体系,可谓研究上古文明的百科全书,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深远。徐正英、常佩雨译注的《周礼(上下)(精)》的注释和翻译,力求通俗流畅。经文以阮元校勘《十三经注疏 周礼注疏》为底本,分节参考了杨天宇先生的《周礼译注》,注释借鉴现有研究成果,而又有所辨析,并注意参考考古新材料及出土古文字文献。译文多用直译,并添加必要的字句以使白话译文完整通顺,这些增添的简短字句一般不另设符号标明。但少数篇目如《秋官 司仪》等礼节繁琐,需要依靠后人注解补充大量原文所无
《尚书》是中国早的关于上古历史文献和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保存了夏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诸多重要史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为重要的文献之一。《尚书译注》以1980年中华书局影印原世界书局缩印的阮元刻本《尚书正义》为底本,主要从题解、注释、译文、段意四个方面予以综合阐释。其中,题解侧重解说各篇内容、发生背景、现代价值等;注释既有字词训诂、章句疏解,也有对典章制度、历史事件的扼要说明,难字还加注读音;译文忠实于经文,直译为主,文风流畅;段意重在疏通行文思路、概括基本内容,加深理解。本书是钱宗武教授在四十余年《尚书》学研究的基础上,精心打造的一部权威经典普及本。
《孙子兵法》是兵学史上z重要的典籍,《十一家注孙子》是《孙子兵法》z为重要的传本。该书汇集曹操、杜牧、李筌、王皙、梅尧臣、贾林、张预等十一家注释,使《孙子兵法》一书的内容更为丰满。各家注释不仅解释文字、疏通文意,而且加入了大量饶有趣味的历史故事,这样使对作战谋略的阐释不流于单纯的说理,如此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兵家策略。本书所据底本为宋刊本。 1.当前流通的《孙子兵法》中z善之本,注释丰富,校勘精良; 2.简体横排。
《风俗通义》是东汉应劭所著的一部以考评历代名物制度、风俗、传闻为主要内容的书籍。全书内容博杂,既有对礼乐祭祀等国家大典的记述,也有对民间传闻、鬼神信仰的辨正,还有对古今人物的评论,涉及汉代生活的诸多方面,是了解汉代风俗的*手资料。本书的撰著目的是希望通过整顿风俗,树立一套符合儒家伦理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净化民众的思想,从而帮助东汉王朝摆脱危机,恢复正常的统治秩序。
《郭店楚简十二种校释》,汇集整理了郭店楚墓竹简中的12篇重要出土文献,是古文字、古文献学界研究这批重要出土典籍的新成果,具有集成性的特征。本书不论是对于文字考释,还是文献考订,甚至是先秦儒家思想史,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12篇文献分别为郭店楚墓竹简《缁衣》、郭店楚墓竹简《鲁穆公问子思》、郭店楚墓竹简《穷达以时》、郭店楚墓竹简《唐虞之道》、郭店楚墓竹简《忠信之道》、郭店楚墓竹简《成之闻之》、郭店楚墓竹简《尊德义》、郭店楚墓竹简《六德》、郭店楚墓竹简《语丛一》、郭店楚墓竹简《语丛二》、郭店楚墓竹简《语丛三》、郭店楚墓竹简《语丛四》,均是重要的先秦古书。
《秦观词笺注》三卷,补遗一卷,宋秦观撰,杨世明笺注。秦观(1049-1110),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受知于苏轼,为 苏门四学士 、 苏门六君子 之一,被认为是北宋词坛上能体现当行本色的词手。其词妙在情韵兼胜,情感真挚,山川景物均熔铸笔端,自抒性灵。语言清丽淡雅,自然平易,音律谐美,和婉醇正,是北宋婉约词大家,评者以为其词的成就在苏轼、黄庭坚之上,对后来的周邦彦和李清照有直接影响。《鹊桥仙》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可谓家喻户晓。杨世明先生笺注秦观词,注释详细,文辞雅洁,考其背景,表出典故,训释文义,赏析词境,又从诸家词话、笔记辑录相关评论,足资参考。后附秦观年谱。本书以《彊村丛书》本《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为底本,广校众本,又对集外之词作考辨,补遗四首,其
东汉刘熙的《释名》,从天文地理、人体、人伦、语言、衣食起居、文书、器具、病丧共八个大类中取材选词,收录了一千四百多个条目,训释词语一千七百多个,以事类为经,义类为纬,分为释天、释地、释山、释水、释丘等二十七篇,大类之下又有小类,层次分明,次序井然,广泛采用 声训 手段,追溯人、物、事之名源,是中国*部语源学研究著作。它与《尔雅》《方言》《说文解字》一起,堪称汉语言文字学的 四大名著 。本版以专研《释名》三十多年的任继昉先生《释名汇校》为基础,以明嘉靖三年储良材、程鸿刊翻宋本《释名》为底本,并参照其他版本进行校勘,依三全本体例进行简要题解、简明注释和全文翻译,是一部易读易用的适合广大读者的普及读本。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十九种校释》,汇集整理了上海博物馆藏楚墓竹书中的19篇重要出土文献,是古文字、古文献学界研究这批重要出土典籍的新成果,且具有集成性的特征,因此本书不论是对于文字考释,还是文献考订,甚至是先秦儒家思想史,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19篇文献分别为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缁衣》、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民之父母》、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子羔》、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鲁邦大旱》、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从政》、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昔者君老》、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容成氏》、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中弓》、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采风曲目》、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逸诗 多薪》、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逸诗 交交鸣乌》、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内豊》、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相邦之道》、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季庚子问于
《逸周书》十卷,初集于春秋末晋平公卒后之周景王世,材料或系孔子删《书》之余。西汉景、武之时,有人为之作解。今本有注之篇,即其痕迹。晋五经博士孔晁注。 晋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发盗魏襄王冢,得竹书数十车,中有《周书》残本,秘书监荀勖校定。东晋著作郎李充校书,将传世孔晁注本与汲冢本归并为一,厘为十卷,系于 汲冢书 下,不言孔注。《隋书 经籍志》著录《周书》十卷,注曰 汲冢书 ,即从李充而来。今传本十卷,存五十九篇,其中四十二篇有孔晁注。 此书所载多确实可信,反映了周人道德、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法律思想之材料颇多,足资开发。尤其是对研究孔子儒学思想的渊源,亦属有用。其他如天文历法、气候物产、民族方国、谥法谥义、察人观物、修养处世等材料,也很丰富,不仅是史家的宝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教材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一部系统完整的文学理论巨著,是研究文学、美学与文艺学等的经典作品。《文心雕龙》的古注,学界向来都认为清代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较好,后经李详补注,征事数典,又有了新的补充。杨明照先生素称 龙学泰斗 ,其《文心雕龙校注》先全录清人黄叔琳的辑注和李详的补注;后为杨先生自己的校注拾遗,广泛校勘传世诸本,判定是非,并补前修注释不到之处,终集大成;再以著录、品评、采摭、版本等十项附录殿后,集《文心雕龙》资料与研究之大观。杨先生取得了许多凌越前贤的成就,是当代学人研治《文心雕龙》的杰出代表。 杨明照先生从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踵续黄、李二家之后,对《文心雕龙》作校注拾遗的工作,1936年写成清稿,1958年初版《文心雕龙校注》,其后屡次增订,直至没世。此次出版,在中华书局2000年《增订
此书为《儒藏》精华编选刊之一。 《白虎通德论》,省称《白虎通》,两汉时期最有名的学术事件即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之争,汉章帝建初四年,为协调今古文经学之争,统一经义,召集数十位今古文经学两派的知名学者,于洛阳白虎观召开会议,会议记录由班固整理成书,即《白虎议奏》,或称《白虎通德论》。这是一份经学研究指导纲领,也是当时具有官方性质的国家法典。今古文之争是经学史上的大事,由最高统治者官方组织的这次会议的会议记录,其重要性不容置疑。此书之前有中华书局陈立《白虎通疏证》,所据底本为长期流传的通行版本,此本经历代尤其清代学者学者校勘,对读者理解古本有极大帮助,但据他书改易之处较多。此次校点,以《四部丛刊》影印元大德本《白虎通德论》为底本,以《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元刻小字本为校本,反映宋元时
万历帝十岁登极,少年天子励精图治,与张居正联手打造万历盛世。张居正死后,却对其抄家清算,掀起数十年党争。其后二十几年不上朝,被大臣痛批 酒色财气 。运筹 万历三大征 ,战果辉煌,*后岁月却为辽东战事所困。在位四十八年,一生分为黑白分明的两段,心灵在成长中蜕变。是什么导致了他的压抑、偏执与报复?他的人性弱点为他的王朝带来了哪些厄运? 古代帝王操控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自己何尝不被 高处不胜寒 的身份操控?复旦大学教授樊树志从普通人性的视角,以专业的史学修养与生动的文学叙事,真实再现了万历帝和他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