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或曰《国策》,或曰《短长》,或曰《国事》《事语》《长书》《修书》等,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塑造了一系列智慧超群、人格独立、意志坚强的策士英雄形象,创造了一大批今人耳熟能详的成语、寓言。对于现代人来说,《战国策》不仅是了解战国历史与学习先秦散文的手资料,也是一个巨大的学习博弈、锻炼口才、提升谋略的智慧宝库。可谓一书在手,终身受益。 本书原文以清嘉庆八年(1803)黄丕烈刊刻的南宋姚宏续注本为底本,又据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所藏清末尊经书院刻本及《万有文库》本做了一些必要的订正。本着去芜存菁的宗旨,本书从原文三十三卷共四百九十七章中精选了二百三十二章。这些篇章或是记录了对历史进程
本书是陈寅恪先生经典文集套装,包括《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柳如是别传》《元白诗笺证稿》,全五册。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涉及中古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等与隋唐制度及其建置相关的内容,涵盖了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民族学、社会学、考古学、文化史、语言文字学等与中古史相关的诸多领域,显示了陈寅恪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中西文化的关系等问题的卓识见解。 《柳如是别传》主要内容包括缘起、河东君*初姓氏名字之推测及附带问题、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附:河东君嘉定之游、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每一章都详细分析论证。本书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所有著述中影响*的一部。 《元白诗笺证稿》是陈寅恪先生 以诗证史
《道德经》又称《老子》,共五千余言,分上下两篇,通行本中,前三十七章为上篇,以 道 开头,称《道经》,后四十四章为下篇,以 德 开头,称《德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道家哲学的经典。它与《论语》一起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影响了中国人两千五百多年的哲学观。本书原典以通行本为底本,并进行注释和译文,同时收录道教代表黄元吉的《道德经讲义》和玄学代表王弼《道德经注》两部著作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部宏伟巨制,对文学起源、文体类别、神思、风格、修辞、鉴赏、作家人品、文学与社会变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向称 体大思精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作者刘勰的文学观,以儒家为主,兼容道家和佛家思想。他对人物和作品的评点,见解精辟,开中国文学批评史之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本译注本以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为底本,并参考王利器《文心雕龙校正》、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詹锳《文心雕龙义证》等各家校勘。在此基础上,注评者郝永以深厚的龙学研究学术功底,对《文心雕龙》五十篇进行了逐篇的注解、白话翻译和思想内涵评析,堪称《文心雕龙》的译注佳作。
曹植是汉、魏之际才华横溢的诗人、辞赋家和散文家。兼擅各体,在诗、赋、文等多个领域都成就极高,其诗歌创作尤其受到后人推崇,锺嵘在《诗品》中将曹植列入上品,称其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 。清代丁晏的《曹集铨评》和朱绪曾的《曹集考异》,全面总结此前曹集整理、校勘的成果,并进一步考订辑补。有鉴于此,本书以《曹集考异》为主,以《曹集铨评》为辅进行整理,合为一编,名为《曹植集》。《曹集考异》以《金陵丛书》本为底本,《曹集铨评》金陵书局本为底本。
《鲁班经》为我国古代营造房屋和日常生活用具的实用指南书。它是一部论述建筑与fengshui关系的集大成专著,成书于明代。本书含《新镌工师雕斫正式鲁班木经匠家镜》三卷,附《灵驱解法洞明真言秘书》一卷、《秘诀仙机》一卷。《鲁班经》卷所说的就是总论和一些关于fengshui以及鲁班尺的运用,还有王府宫殿、寺观庵堂等的建筑规范。第二卷主要讲人家居宅之附属部份的建造,以及各种木工器物的尺寸和样式,还有制作这类东西所需要的材料以及制作避开的日子。第三卷涉及房屋和周边环境的fengshui问题。书中重点论述了古建筑中所用的寸木尺地、片瓦只砖,以及建筑物的尺寸大小、左右前后与吉凶祸福的关系。书中还配有大量古籍影印图形的重绘版,比较真实地还原了各种明清主流家具的形状和尺寸。 本书不仅是一部罕见的古代建筑文化集大成之作,还是
唐宋词是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学遗产之一,为了进行研究和批判继承,就必须了解它的格律。龙榆生先生的遗著《唐宋词格律》,是一本专讲唐宋词体制格律的书。本书共收词牌百余调,其中大多数是唐宋词中常见的。每一词牌都说明它的产生来历和演变情况,间或指出适宜表达何种情感及其中某些特定的句法和字声。每一词牌附有 定格 变格 等词格,标明句读、平仄和韵位。每一词格附有一首至数首唐宋词人的作品,供参考比较。这些,都能帮助我们全面理解唐宋词的体制格律。同时,书中所列举的作品,虽然只是作为例子来引证,因所选的词多数是历来传诵的名作,所以本书也可作为唐宋词的选本。
《饮膳正要》三卷,元忽思慧(又作和斯辉)撰,是我国第1部营养学专著,具有很高的中医食疗养生的参考价值。 忽思慧于元仁宗延祐年间(公元1314-1320年)任宫廷饮膳太医,主管宫廷饮食、药物补益事项,兼通蒙汉医学,积累了丰富的营养学知识,乃集诸家本草、名医方术和宫廷日常所用奇珍异馔、汤膏煎造及谷肉果菜中性味补益者,于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编成此书。 此书卷一、卷二以食疗、饮食制作、饮食宜忌为主要内容,列养生避忌、聚珍异馔、诸般汤煎、神仙服食、食疗诸病等15大类;卷三载食物本草约200种,并附插图,一一介绍性味、主治。全书自成体系,图文并茂,有很高的价值。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景泰本为底本。
本书以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排印本《古文观止》(据映雪堂本排印)为底本,译注者用有关史书或别集校勘,择善而从,不出校记。同时,将原书前四卷中史料内容较强、缺乏散文美感的文章精简压缩,成为两卷;自第五卷后全部保留。入选之文多短小精彩,均是便于记诵的传世佳作。本书打破了以往此类书籍的常规模式,在原文上通篇标注拼音,省却了读者困难字、生僻字需查阅工具书的麻烦,使阅读畅行无阻。配以通俗流畅的全本译文,文义贯通,适于学习、理解古代优秀散文。对文言文的学习特别有帮助,是少儿国学入门首选读物。 本次修订,文字据底本重新校勘,拼音由全国优秀科研教师秦振良老师审定。精选纸张,厚薄适中,便于携带。
《逸周书》十卷,初集于春秋末晋平公卒后之周景王世,材料或系孔子删《书》之余。西汉景、武之时,有人为之作解。今本有注之篇,即其痕迹。晋五经博士孔晁注。 晋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发盗魏襄王冢,得竹书数十车,中有《周书》残本,秘书监荀勖校定。东晋著作郎李充校书,将传世孔晁注本与汲冢本归并为一,厘为十卷,系于 汲冢书 下,不言孔注。《隋书 经籍志》著录《周书》十卷,注曰 汲冢书 ,即从李充而来。今传本十卷,存五十九篇,其中四十二篇有孔晁注。 此书所载多确实可信,反映了周人道德、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法律思想之材料颇多,足资开发。尤其是对研究孔子儒学思想的渊源,亦属有用。其他如天文历法、气候物产、民族方国、谥法谥义、察人观物、修养处世等材料,也很丰富,不仅是史家的宝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教材
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魏的实际建立者。他留下了诸多颇有影响的诗歌和表章、令教式散文。这些作品,发展和充实了中国固有的文艺形式,体现着作者的文学见解,对后代文学的创作与文艺思想的演进产生了不小影响。
清代初期的历史剧《长生殿》,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作者洪昇(1645 1704)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完成。 《长生殿》讲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唐朝皇帝李隆基(712 756)年在位+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情故事。这是一个由史实演绎而成、历代相传的传奇故事,作者洪昇继承了前人的成就,用人间天上、现实与幻景交错的戏曲艺术手法,将这对帝妃之间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的生死恋情描绘得出神入化,凄婉动人。作品同时还反映了当时朝廷内外复杂的矛盾斗争,勾勒出悲欢离合家国兴衰的历史风貌,成为这类题材中成就*高、影响*大的戏曲作品。剧作一经问世,当即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成为剧坛竞相传抄和演出的剧目。
《唐宋传奇集》八卷是鲁迅先生出于对古典小说的热爱和学术研究目的而精心收集整理的,收录了沈既济《任氏传》蒋防《霍小玉传》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杜光庭《虬髯客传》乐史《杨太真外传》佚名《梅妃传》等四十余篇唐宋两代的单篇文言小说。其中狐女任氏、妓女霍小玉、李娃,大家闺秀崔莺莺,后宫宠妃杨太真、梅妃等人物形象,无不精彩绝伦,具有极强的个性和魅力,对后世小说戏曲中的狐女、青楼女子、大家闺秀形象,以及才子佳人故事原型,都有深远的影响。小说文笔华艳,情节波澜迭起,姿态横生,美不胜收,也体现了唐代多方面的社会生活。本书文白对照,对于文言文入门和欣赏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此书为《儒藏》精华编选刊之一。 《白虎通德论》,省称《白虎通》,两汉时期最有名的学术事件即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之争,汉章帝建初四年,为协调今古文经学之争,统一经义,召集数十位今古文经学两派的知名学者,于洛阳白虎观召开会议,会议记录由班固整理成书,即《白虎议奏》,或称《白虎通德论》。这是一份经学研究指导纲领,也是当时具有官方性质的国家法典。今古文之争是经学史上的大事,由最高统治者官方组织的这次会议的会议记录,其重要性不容置疑。此书之前有中华书局陈立《白虎通疏证》,所据底本为长期流传的通行版本,此本经历代尤其清代学者学者校勘,对读者理解古本有极大帮助,但据他书改易之处较多。此次校点,以《四部丛刊》影印元大德本《白虎通德论》为底本,以《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元刻小字本为校本,反映宋元时
多数李清照选集偏录言情之词,体裁、题材均颇单一,有意无意忽视了这位 婉约词宗 在诗文赋等方面的成就以及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外的 丈夫气 、 志千里 和爱国情。陈祖美《李清照诗词文选评》纠此弊端,将清照一生分为 汴京待字和合卺初嫁 、 汴京泣别和党争株连 、 重返汴京和婕妤初叹 、 屏居青州期间 、 莱州寻夫的前前后后 、 人老建康城 、 生离死别和流寓浙东 、 从绍兴到杭州,再嫁离异及其他 、 避难金华 、 定居临安 十个阶段,精选其诗词文赋以见其所历所感及全面成就。注释赏析平易可读,方便初学入门;考证词调及作者事迹等,又见学术底蕴深厚。如世人常谓赵李夫妇婚爱美满,此书则指出清照时有被冷落弃捐的 婕妤之叹 ,凡此皆可新人耳目。
《诗本义》十五卷,是欧阳修在经学方面的代表作。卷一至卷十二,择取《诗经》中有代表性的各类诗作一百十四首重点论析,说解本义;卷十三至十五,则是以专题研究的方式讨论《诗经》各类诗作的分类原因、撰作时代及诗序等问题;卷末附有《郑氏诗谱补亡》一篇,是欧阳修根据他书相关资料对郑玄《诗谱》的订补之作。欧阳修首倡探求《诗经》之本义,怀疑毛郑、辨明是非,发疑《序》之端,,开宋代《诗经》学之先。欧阳修,以其大胆疑古精神、求实谨严的态度, 据文求义 ,提出以 人情说诗 的诗说理论和 以意逆志 的本义观方法,开始注重从文学方面说诗,同时其说经平实,训诂谨严,为《诗经》研究开创了一条新路,对后世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宋代朱熹至清代姚际恒、方玉润等人的治《诗》精神与方法无不受到了欧阳修的影响。 本书为《诗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