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步瀛《唐宋文举要》荟萃唐宋文菁华,是进入古典文章的正确门径;以诂经之法笺释,旁征博引,穷原竟委;于文章关键处,征引方苞、刘大櫆、姚鼐、曾国藩等近三十家评注,精彩纷呈。 《唐宋文举要》兼收骈散,分甲乙编。甲编古文八卷,一百七十八篇三十九家,以唐宋八大家为主,更取陆贽、李翱、刘蕡、杜牧、范仲淹、张载、朱子等三十一家为辅翼;乙编骈文四卷,七十篇四十八家,初唐四杰王杨卢骆、李商隐、温庭筠、文天祥等。 本书据民国直隶书局初刊本整理,更规范精确,全式标点,并明确标明笺释中引文的起讫及层次;更忠实于底本,内容、称谓不删改(如曾文正公曾涤生及其评点、北平市等);笺释文字与通行本不同而不影响文意者不删、改、补,底本中的讹误或异文渊源有自者出注说明。
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一部诗文总集。近代著名学者黄侃先生一生精研《文选》,惜无专著行世,后人整理成《文选黄氏学》、《文选平点》、《文选平点》重辑本,以其 片言只字,皆根据理要 ,能 曲得作者之匠心 而备受学界珍视。已出整理本不附《文选》原文,阅读及使用均不便,我们访得黄焯先生1961年过录本,经详细比对,此本不但相较于此前三个整理本内容更为丰富,而且还多出黄焯先生的详细批校文字。黄焯先生对《文选》选文进行了细致的篇章分析,详细引录群书材料(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论述以及章太炎等著名学者相关观点)与《文选》文本相发明。今我社将此本彩印出版,以飨学林,读者执此一编即可一睹两代学术大家治学之风采,进窥八代名篇撰思之神韵。书后并
《走向世界丛书》是20世纪80年代有影响力的一套湘版图书,它的出版在当时的出版界、文化界以及广大读者中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曾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的李一氓说它是“出版界的一巨大业绩”,又说“这确实是我近年来所见到的整理古文献中富有思想性、科学性和创造性的一套丛书”。 该套丛书所收是鸦片战争失败后,一些具有先进思想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亲往西方进行接触和交流的记录。这些记录是近代中国人睁眼展望现代文明的次,是中国人开始走向世界的早期脚印。从此以后,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的状态才开始慢慢打破,人们才开始渐渐打开眼界,走向世界。
家书收录了曾国藩写给父母兄弟子女等的一千多封家书,内容十分丰富,也展现了 道学先生 曾国藩温晴的一面。家书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从修身养性、修身立德,到培养战胜绝境的胆略、众不同的气质,小有巧处人际关系,大到为官之道,应有尽有,而且见解深刻,扣人心弦。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立身、立功、立言、治政、治家、治学的成功之道。 书札是曾国藩写给长官、朋友和署僚的私人信函。曾国藩写作的对象,有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等中兴名臣,也包括郭松焘、薛福成等开明西向者,涵盖军事、实务、时政,包络广泛,内容详实。书信按照写信的对象进行分类,对每个人的信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以便读者查阅。 日记收录了自道光十九年起的所有日记,全面展现了曾国藩在人伦、家庭、事业、修养等各方面的为人准则,处事标准。
《四库全书总目》是汇集《四库全书》各著录及存目书的提要,由纪昀总汇修订而成。此书问世后影响很大,研究补订者代不乏人。其中胡玉缙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是佼佼者之一。胡氏对《四库全书总目》做了大量的匡谬、补缺工作,他博采群籍,按《四库全书总目》的次序,分别辑录,汇为一编,又对阮元的《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也做了同样的处理。方便读者检阅自己需要的材料。胡氏过世后,王欣夫整理他的遗著,编定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六十卷和《四库全书未收书目提要补正》二十卷。
《孟子》一书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定,儒家原始经典之一,完成于战国中后期。该书详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是了解孟子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及其学说的直接、可靠的资料。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文章,相传为曾子所作。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书,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全篇以"中庸"作为超高的道德准则和自然法律。中庸之道亦被古人称为中道或中和之道。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
《资治通鉴纲目》是大儒朱熹携弟子赵师渊在《资治通鉴》的基础上,参考其他权威史书,更正《资治通鉴》的谬误,补充其缺漏,删繁就简,将原二百九十四卷的内容,缩编成五十九卷的精华,讲述了自战国至五代(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的华夏历史。在体例上,开创全新史书纲目体,纲举目张, 纲 利于快速浏览, 目 可以对同一历史事件深挖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在史实的基础上,编撰者更将史学大家欧阳修、胡安国、范仲淹、杨时等的点评对具体史实的点评随文附后,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的本质。此次简体横排本,又增加了原书中未收的清圣祖康熙诸多御批点评。明宪宗朱见深在《纲目》成化内府刊刻本序言中写道: 是书诚足以继先圣之《春秋》,为后人之轨范。 在我国古代社会里,几乎人人都要学习历史,阅读历史,而《通鉴纲目》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以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被后人归为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其内容讲述北宋山东梁山泊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由被迫落草,发展壮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又名《忠义水浒传》,初名《江湖豪客传》,一般简称《水浒》,全书定型于明朝。 350年以前,我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大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就说: 天下之乐,莫若读书 ;而 读书之乐,莫若读《水浒》。 他又说: 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 而现在我们可以加上一句:不读《金本(水浒)》,又何以能知《水浒》之奇。 金圣叹的《水浒》评固然是针对《水浒》而作,但他博学多才,有丰富的文学素养,所做评语不同凡响。他其实是通过解剖一只 麻雀 《水浒》来讨论小说创作的一般规律的。也因此,他在小说理论发展史上是一位开创性的人物。 清人
本书从民国九年影印之《越缦堂日记》、民国二十六年影印之《越缦堂日记补》、1988年影印之《荀学斋日记后集》、稿本《穷愁录》、稿本《癸巳琐院旬日记》中辑录读书笔记、考证札记。采取逐日辑录,按日编排的形式。专论某书的段落,以书名、朝代、作者为小标题;考证札记,撮其大意,拟定标题。所引文字,如诗词摘句、文章抄录,以日记稿为准避清讳字、避家讳字径改回原字(改后文字不通者除外)。较之由云龙辑本《越缦堂读书记》,新增二十余万字,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荀学斋日记》后集中之读书心得。二补辑亲朋师友中的诗词创作、交流互动及名物考证、士林见闻。三补辑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人著述的批评文字。四附录二种,一为王重民先生据李慈铭藏书题跋辑录之《越缦堂读书记》二卷,计四十六篇;一为王利器先生据李慈铭藏书
刘禹锡,字梦得,为中唐著名文学家。他身处中唐政治变革动荡之时,诗文皆善,在唐代历史、文学史上皆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书为瞿蜕园先生为刘禹锡诗文集所作整理笺证,以常见的结一庐本为底本,校以宋蜀刻本、宋绍兴刻本、明抄本等,并参校《全唐诗》《文苑英华》等。校勘细致精审。笺证方面,则以考订诗人当时时事为主,考订精详。 本次出版,重排重校,对版式作了一定优化,并对原书中的个别排印错误有所订正。
《资治通鉴》一书,是宋代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恕、刘攽、范祖禹等人历时19年完成的中国历史上*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一共16朝1362年的历史。这部书问世以后,当时的皇帝宋神宗认为此书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明白 治身、治家、治国 的道理,因此赐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问世以后,从北宋到清朝,《资治通鉴》一直是帝王经筵上经常使用的历史教材,因而被梁启超称为 皇帝教科书 。 和市面各种《资治通鉴》文白对照本相比, 康乾御批评点本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不仅增加了独具特色的 御批 和 评点 ,还对294卷内容每一卷都撰写了提要,让读者快速了解本卷内容,是一部极富收藏和阅读价值的《资治通鉴》。
《通鉴前编》十八卷、《举要》二卷,金履祥撰,乃是用邵氏《皇极经世历》、胡氏《皇王大纪》之例,损益折衷,一以《尚书》为主,下及《诗》《礼》《春秋》,旁采旧史、诸子,表年系事,复加训释,断自唐尧以下,接于《通鉴》之前,勒为一书,起帝尧元载甲辰,止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凡一千九百五十五年。《四库全书总目》尝评该书而云: 援据颇博。其审定群说,亦多与经训相发明。在讲学诸家中,犹可谓究心史籍,不为游谈者矣。 (《四库全书总目》卷四七) 此次点校整理《通鉴前编》,以静嘉堂文库所藏元天历元年(1328)婺州路儒学初刊本(简称 元刊本 )为底本,参校本则为以下四种:明刘氏慎独斋正德元年(1506)刻、万历二年(1574)补刻配补杨氏归仁斋嘉靖三十九年(1560)重刻本(简称 慎独斋配补归仁斋本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
戴震(1724 1777),是十八世纪中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清代 乾嘉学派 的朴学大师,也是清代皖学的集大成者。他治学广博,在经学、哲学以及天文学、地理学、算学等方面均有重要贡献。他推动考据学发展同时拓荒近现代科学领域,又进而以 唯物主义 理性观阐明义理,抨击理学家 去人欲,存天理 之说。 其《孟子字义疏证》极力批判 程朱理学 ,对之后的学术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思想显露了初步的近代气息,具有一定的启蒙意义。 《戴震全书》收录有《毛郑诗考证》《孟子字义疏证》《声韵考》《戴氏水经注》《考工图记》《勾股割圆记》等著作三十多种。自1994年问世以来,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多方面指教。今黄山书社再版此书,以标点、校勘和部分注释为主要内容;同时根据近年来学术界同仁研究的新成果,增收了新发现的轶作,也剔除了部
《日知录》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杂记体著作。内容宏富,贯通古今。有条目一千余条,其内容大体划为八类,即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本书是作者花费毕生精力而精心结撰之作,自视为名山事业。本书对后世影响巨大,尤其是它的实证研究方法和态度,对清代学风起到了导乎先路的作用。 《日知录之馀》:顾炎武去世后,所撰《日知录》三十二卷即由弟子潘耒整理刊刻于闽。而《日知录之馀》四卷,溢出于《日知录》之外,流传甚稀,学界罕见。当是潘耒整理顾炎武遗稿,刊刻日知录后,没有收录的残存稿件,有好事者不忍心其泯灭,遂收拾遗存,编成四卷,行之于世。内容涉及书法、历代禁止之事、徙民、国史律令等方面,虽大多抄录史传各书编辑而成,然广博该洽,识见高妙,体现了顾炎武
傅增湘先生校讎古籍約一萬六千卷,其據校勘所得,對自藏或所經眼善本撰爲跋文,詳述學術淵源、版本源流、文字得失、流傳經過,以《藏園群書題記》爲題,先後匯爲初集、續集、三集。本書爲傅氏裔孫傅熹年先生校訂《藏園群書題記》初集、續集、三集各跋,按四部分類重新編排,參考《北京圖書館善本目錄》分類,酌情調整省並,共計五百八十篇題跋,編爲二十卷,並附《雙監樓藏書雜詠》以及有關古籍版本、藏書家故實、近代重要古籍刊傳等情況的序記雜文等二十二篇。
袁宏道,字中郎,公安 三袁 中声名*为卓著。其人性情洒脱,钟情山水,同时又精明强干,为官清廉公正,颇有政声。他主张诗要从 自己胸臆流出 ,要有性灵、趣味、新奇,提倡向民歌学习,其诗本色尖新,浅近俚俗,在明代诗歌专事模拟的风气下,令人耳目一新。《袁宏道集笺校》原为我社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之一种,初版于1981年,此次重版,分平、精装印出,内容版式也根据套书统一重新编排,较老版更为美观悦目。
《贩书偶记》二十卷《续编》二十卷,是孙殿起在经营古书业期间,详录经手书册之书名、卷数、撰者、刊刻年代等项目而成。著录古籍万余种,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该书不录见于《四库全书总目》之书,凡收录者则卷数、版本必不同,因此就成为补充《四库总目》的版本目录学之作。本次出版,全面修订原书排版、句读疏误,并对吸收了学界订补成果,形成了一个更加便于查阅的版本。
《读史方舆纪要》是清代杰出的地理学著作,它不仅包括历朝历代的疆域、行政区域的变化,还阐明了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的历史变迁。它规模宏大、取材丰富、旁征博引、体例严谨、记载翔实、考订精详,自问世以来备受人们的重视,至今仍是人们研究中国军事史以及历史地理的重要参考文献,被后世誉为 千古绝作 海内奇书 。全书一百三十卷,附录 舆图要览 四卷。 凡职方广舆诸书,承讹袭谬,皆一一驳正,悉据正史考订折中之。于山川形势险要,古今用兵战守攻取成败得失之迹,皆有论证。 虽荒僻幽仄之地,皆如目见而身履之。
《文徵明书画资料汇编》是周道振先生就所知文徵明书画墨迹、碑帖、印本、网络传真,及明清以来诗文集、书画录、笔记及其他相关资料汇编而成的一部大书。全书以文徵明所制书画作品内容,分 书 、 画 、 书画扇 三大类十二卷, 书 中又分 自作诗文 、 非自作诗文 两类;每件作品记录其 作品名称 内容及款识 资料来源 现存地点 及 编者按语及考证 五类;另有 评论文徵明书法 、 文徵明刻《停云馆帖》述评 、 文徵明书法故事 、 未经目丛帖中文徵明书法 、 文徵明书法作品年表 等五个附录,内容非常丰富,对于中国古代书画研究者和爱好者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台五经 ,指乾隆四十八年清高宗下令武英殿仿刻元代岳浚所刊十一部经书中的五部 《周易》《尚书》《毛诗》《礼记》《春秋》五经,皆为经注释文本,每卷末并附考证。五经与岳氏所刊《孟子》《孝经》《论语》入藏清宫后,清高宗建 五经萃室 以贮藏,嘉庆二年昭仁殿失火,五经皆毁。今岳本《周易》《春秋》(有补配)仍有孤本存世,而另外三经皆佚,仅有武英殿仿刻本能睹其貌。本次以上海图书馆藏早期印本为底本,版面清晰,字体端正悦目,诚为佳善之本。书前有北京大学张学谦博士所撰影印说明,详述相台五经校刻、递藏源流和学术价值。本书为其中的《礼记》二十卷,有汉代郑玄注。
《礼记》二十卷附《释文》《抚本礼记郑注考异》,据嘉庆十一年(一八〇六)张敦仁影刻抚州本影印,其中释文部分采用嘉庆二十五年(一八二〇)重刻本影印。书前有乔秀岩先生撰写的《影印张敦仁影刻抚本礼记识语》,对清代礼学与顾千里进行概说,并详细介绍抚州本与《礼记》诸本异同、顾氏影刻抚州本《礼记》的情况等。
《杜甫集校注》为上海古籍出版社 古典文学丛书 之一种。被誉为 诗圣 的杜甫,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早在宋代,就有千家注杜之说,历代流传至今的注本,约有一百余种,其中较为完整、影响较大的注本约有一二十种。二十世纪以来,随着新的有关唐代的资料的出现,对唐代官制、科举等专门史,以及唐代语言等学科研究的新成果的出现,对杜诗的研究也有了新的推进。本书即是在充分汲取前代和近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校理1400余首诗歌、30余篇文章,在校勘、编年、注释三个方面,都有独到的成果。 本书以最接近杜甫集祖本二王本的《续古逸丛书》影印《宋本杜工部集》为底本,以钱谦益《笺注杜工部集》、郭知达《新刊校定集注杜诗》、蔡梦弼《草堂诗笺》为主要参校本。对杜诗的两种异文,即来自于五代、北宋初的传本中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