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 传习 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 传不习乎 一语。《传习录》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同时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因此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士人的推崇。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下卷均为其弟子整理的语录,上卷经过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本书为叶圣陶先生亲笔点校并作注释的版本。本次再版以传世经典版本作为参考本,精心修订。
《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中国志怪小说的*之作。该版本由《聊斋》专家、 百家讲坛 《说聊斋》主讲人马瑞芳选定,收录了《画皮》《聂小倩》《婴宁》等各个类别的经典60余篇,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丰富而精彩的神鬼狐妖世界。 该书由 原文 译文 点评 三部分组成:原文以辽宁图书馆手稿本为底本,参照康熙抄本、铸雪斋抄本、异史本、青柯亭本等,权威严谨;译文明白晓畅,简洁生动,力求保证小说的原汁原味;点评对小说的思想内容、写作手法、精彩之处做了简要的分析,以便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部名著。书前有知名插画师付璐绘制的《画皮》《画壁》《狐仙》等精美插画,色彩艳丽,赏心悦目。
《宋稗类钞》是清代学者潘永因在战乱之后藏书尽毁的情况下,从多方购得善本,汇集有关宋代的稗官野史, 事以类分,时以代次 编撰而成。 全书共八卷五十九类,近四十万字,反映了宋代政治、军事、文化、社会日常生活各方面,涵盖极为广泛,可以说是一部宋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前六卷记载宋代帝王的治国方略、官场士人百态、士大夫的逸闻趣事和优良品德、各种性格知识分子的文学修养,以及民间传说、笑话小集,等等。第七卷和第八卷记录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以及草木虫蛇、古玩书画等内容,如宗乘、道教、报应、神鬼、怪异、工艺、饮食、古玩、八法等共十五类,是一部翔实的研究宋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自然环境变迁的原始资料。
《古书隐楼藏书》,共十四卷,作者为清代著名道士闵一得。全书共收录丹书三十余种,内容分为三类:一类为作者注释前人经典著作,如《 阴符经玄解正义 》等;一类为作者自撰,如《 管窥 编》等;一类为引用他人著作,如《玄谭全集》等。本书以儒释之精华,诠释道家之玄妙,句句经典,字字矶珠,是研究明清道教内丹学的一部重要参考资料。 本此整理出版的《古书隐楼藏书》,以1994年巴蜀书社出版的《藏外道书》中所收录的影印本为底本。整理过程中,以保持原本原貌为原则,对原书不删节,不改动。原书繁体竖排,现改为简体横排,并加现代标点,方便当今读者阅读。
周贞亮与骆鸿凯同为现代 文选学 大家,骆鸿凯之 文选学 早已风靡大江南北,周贞亮之 文选学 却因跟各种原因而知者甚少。本书为周贞亮之武汉大学期间《文选学讲义》的首次整理出版,分上下二编。上编十章,讲述《文选》学之起源、意义、编纂义例以及文体、作家、源流等。下编三章,以重要作家作品为例,系统讲述《文选》研究之方法。本书为现代《文选》学奠基作之一,王立群《现代〈文选〉学史》指出: 现代《文选》学的诞生当以周贞亮《文选学》与骆鸿凯《文选学》的问世为标志。 武汉大学王庆元、刘以刚两位教授以河南大学图书馆所藏本为底本,将之首次整理出版,并附录周贞亮《梁昭明太子年谱》。
范文澜(1893 1969),字仲沄,浙江绍兴人。著名史学家,被誉为 新史学宗师 。191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兼历史研究室主任,北方大学校长,华北大学副校长兼研究部主任、历史研究室主任。1950年后,任中国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著有《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近代史》《群经概论》《正史考略》等。
《九部经解》,郝敬撰,全书一百七十五卷(正文一百六十六卷、卷首九卷),为对儒家九经的系统完整的解读,分为《周易正解》二十卷、《尚书辨解》十卷、《毛诗原解》三十六卷、《周礼完解》十二卷、《仪礼节解》十七卷、《礼记通解》二十二卷、《春秋直解》十五卷、《孟子说解》十四卷、《论语详解》二十卷。 《尚书辨解》十卷,系郝敬《九部经解》之一种。此书大旨在肯定今文《尚书》之真,而指证古文《尚书》之伪。此书前八卷解析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后二卷力辨孔传之伪。郝敬秉持 先质后文 的理念,认为孔传 语多浮想,意不切题,或先贤记闻,或后人假托 ,他认为古文《尚书》为周、秦间人杜撰。郝敬对古文尚书的辨伪工作,对清代《尚书》研究产生了极大有影响,清初阎若璩曾说: 今文古文之别首献疑于吴才老 近世郝世敬始大畅厥
【内容简介】 《群书治要》是贞观初年著名谏官魏征及大臣虞世南、褚遂良等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从先前历代帝王治国资政的史料中撷取有关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精要而成的一部匡政巨著。该书上起五帝,下迄晋代,从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撷取汇编而成,全书总计五十多万字。是中国历史上套按照经、史、子分类的类书,可以说是唐朝的 四库全书 。 该书曾随唐朝的灭亡而一度在中国失传达千年之久。所幸的是该书被日本的遣唐使带回国后被日本历代天皇及大臣奉为宝典,从而得以保存下来。20世纪90年代该书被重新引入国内得以整理出版。习仲勋同志曾为该书亲自题词,同志经常阅读和引用该书,马英九把该书作为礼品赠送给台湾地区的民意代表,净空法师也撰文倾力推荐该书。这是一部当今国人了解国学的入门书,学人的案头
本书是一部简明精要的《老子》新读本,由四部分构成:老子简历,《老子》章读(本书主体),《老子》整理本,《史记》老子事迹钩沉。《老子》一书思想深刻,充满智慧和哲思。考虑到传世王弼本的历史影响,本书文本仍以王弼本为底本,文字歧义难解处参以马王堆帛书甲乙本、郭店楚简本;同时参考北大藏西汉竹书本、河上公本、傅奕本,使得《老子》一书的样貌基本清晰明了了。希望没有强大文言文基础的读者能够通过阅读该整理本,读出属于自己的感悟。
曾国藩写的家书,在他生前已由其家人部分刊行。光绪五年,在他的门生李瀚章、李鸿章兄弟主持下,精心编校成了权威的一版《曾文正公家书》,交由湖南传忠书局刻印。全书按时间顺序编排,收录了曾国藩30岁以后写给长辈和兄弟的信件,共10卷,系统记录了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等各方面的金玉良言。全书编校周全,制作精良,被公认为权威的曾国藩家书版本。此后刊行的各种家书,基本都是依据此刻本翻刻或排印。 本次出版的简体横排版,就是以传忠书局刻印的这一版《曾文正公家书》为底本。在编校上完全遵从了原版体例和文本。 原版并未收全曾国藩的家书。今次在原版基础上,根据前人搜集整理,增补了《旧本未刊家书补编》398封,和同为李氏兄弟主持编校的两卷本《曾文正公家训》两部分内容。全套书收全曾国藩的家书1305封,完整呈现曾国藩修
《考工记图》二卷,清戴震撰。此书对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做了详解,书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戴氏集合了东汉郑众、郑玄注,对《考工记》进行考定,成为补注。此书对《考工记》中的宫室、车舆、兵器、礼乐等,分别列图说明;对文物、制度、字义等加以考证。纪晓岚亲自为此书做序。此书是研究我国先秦文物制度的重要参考资料。此本为清乾隆时期孔继涵微波榭刊本。
本书为曾运乾著,周秉钧整理。曾运乾先生逝世后,留下了大量《诗经》讲稿、眉批和笔记,本书即据以排比整理。书中讲解了《诗经》二百四十多篇,约为《诗经》总数的十分之八。曾运乾先生广采毛《传》、郑《笺》、朱熹《诗集传》以及清代戴震、王念孙、王引之、陈奂、胡承珙、马瑞辰、魏源、王先谦等诸家之说,博取众长,参以己意。曾运乾先生长于音韵、训诂,说《诗》以阐明训诂为基础,又善于阐发诗意,解释精审,常常发前人之未发,在《诗经》研究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此次整理校勘《二程全集》(全2册),是在清同治年间涂朗轩宗瀛刻本基础上整理而成,参考了前辈的标点和校勘成果,做了必要的订正和调整,又搜罗了一些资料作为附录,以存后人反观二程子之大意。
该书为(明)汤宾尹精遴,(明)朱之蕃详注,(明)龚三益摭评,于万历年间,由建阳余氏家族自新斋余绍崖出版。内容为《战国策》(十二战国)史文的评、选、注,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全书为一册,四卷。一卷:西周7篇、东周2篇、秦28篇、计37篇;二卷:齐29篇、楚14篇、计43篇;三卷:赵28篇、魏14篇、计42篇;四卷:魏11篇、韩11篇、燕13篇、宋1篇、卫3篇、中山1篇,计40篇,共计162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四声猿》是明代文学家徐渭创作的一组杂剧,包含四部杂剧,其一《狂鼓史渔阳三弄》:三国祢衡死后在阴间骂曹操的情节,实际是借曹操来影射当时的奸相严嵩;其二《玉禅师翠乡一梦》:揭露了当时官场与佛门的尔虞我诈和禁欲主义丧失人性的虚伪本质;其三《雌木兰替父从军》:木兰出征经过,到凯旋、出嫁的情节都是作者的创造;其四《女状元辞凰得凤》:刻画了才华出众的女状元黄崇嘏乔装男子,安邦定国,只因暴露女儿身,满腹才华葬送闺阁的艺术形象。此为明末书坊大城斋刊本,内含版画四幅。
《南华经句解》,又称《南华全经分章句解》,共四卷,明陈荣选所撰。全书顺文作解,并加圈点眉批,部分题下有解题,其解题、注解、眉批,多节录于林希逸《庄子鬳斋口义》、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等书,亦多有自出己见者。其所录眉批大多较为精炼,且偏重于艺术技巧分析,对理解《庄子》之艺术特征多有启发。此外,全书亦注重阐明庄子义理,申发庄子思想,且重视以庄解庄,能摆脱林希逸之以儒解庄倾向及陆西星等人之以佛教、道教思想解庄之影响。
《啸堂集古录》二卷,是由中国宋代时期、金石学家王俅所作的一本关于商周以来青铜器及印、镜铭文的书籍,成书约后于《宣和博古图》。全书著录商、周、秦、汉以来的青铜器及印、镜铭文345器。上卷为铭文摹本,下卷附协释文。铭文间有删节脱漏,尤以镜鉴为甚。还收录了《滕公墓铭》之类伪器,但摹刻较精,有研究价值。
《鸡肋编》是宋人史料笔记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作者庄绰经历了北宋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和南宋高宗五代,曾仕宦于襄阳、临泾、颍昌、洪州、澧州、筠州、鄂州、南雄州等地,长期浮沉郡县,足迹遍布南方各省。他书中所记先世旧闻、当代事实、各地习俗、异闻琐事,均为研究两宋史者所必征引。另有一些涉及方书、本草等自然学科的内容也值得重视。 记录宋室南渡后的历朝事迹,除了《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朝野杂记》可补史乘之缺外,当数《四朝闻见录》最为详备。它不仅记事时限由上二书的高宗一朝扩展为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而且五卷记事凡二百零九条,每条自有标题,卷四记宗宗受禅、庆元党禁、韩侂胄由幸至诛最为详尽,堪为正史传记所采。对四朝典章制度、名物轶事的记载,也多为后世史家所重视。
《离骚图》,顺治二年( 1645)刻本。系明末清初画家萧云从为《离骚》《九歌》《天问》等篇目所作插图,含《离骚》一图,《九歌》九图,《天问》五十四图。《九歌图》人物形象 诡奇生动 ,在构图和人物的形象塑造上,兼有李公麟、张渥、陈洪绶诸家想象丰富、生动传神的特点,同时也 夷考记载 ,深刻领会屈原诗歌的内在精神,独多创新之处。与上述画家同类题材的画作相比,多有不同之处。*典型的地方是云从不满意于前辈画家对屈原某些诗歌的艺术表现,如前人画 山鬼 ,容貌怪异,形同古代发多而乱、形丑凶恶的神像蒙倛。对此他很不赞同,感叹 写山鬼如蒙(棋)〔倛〕者,谬矣 ,于是深入领会《九歌 山鬼》的精神实质,将山鬼描绘成年轻貌美的女子,使之 含睇宜笑 ,力图合于原作的本意。再如画《国殇》,不取将士英勇与敌厮杀场景,而独绘
此书记录 历代越地名贤,分上下两卷,每卷前冠图像、后附传赞。卷 首 有 王龄序, 详述成书经过 。 王龄邀请著名画家任熊为此书作画, 王龄 在 序 中说, 余乃随掇一人行事以 为 赞,渭长 (指任熊) 因以 为 图。日或三四,或五六,初以 为 长夏消遣,计积二月,得八十人。 此书绘制时间长达两月 , 书中绘刻浙江绍兴、上虞、余姚一带有关的名人,如范蠡、西施、郑吉、王羲之、王琳、虞世南、贺知章、陆游、黄宗义等八十人图像。 由当时的著名刻工 蔡照初 操刀, 他刀法熟练,浑沦遒劲,又工细婉约,尤能表达人物内心情态, 从而奠定了此书在人物画史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