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是我国清初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成书于清朝初年,它集中国古代灵异、志怪小说之大成者,有 空前绝后 之美誉。 聊斋 是书屋名称, 志 是记述的意思, 异 指奇异的故事。书中共收小说近五百篇,或讲民间的民俗民习、奇谈异闻、或讲世间万物的奇异变幻,题材极为广泛。由此也引来众多文学评论名家点评,其中冯镇峦批评本以其生平之明晰、评点之丰实、见解之独到,最为学界之看重。冯镇峦从小说本身的艺术水平出发,点出《聊斋》创作的文法技巧,肯定其 佳处难言尽 的字句锤炼、幻化神奇的人物塑造和精妙绝伦的谋篇布局,给予《聊斋》以 当代小说家言,定以此书第一 的高度评价。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实际记载了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184年)到三国结束(280年)将近一百年的历史。 《三国志》 通体简约爽洁,无繁冗芜杂之弊,各传中所选录的文章,也都能择取最重要者,大都有历史意义,或兼有文学价值,然整体较为简略。因此,在陈寿作 《三国志》 后约一百三十年, 刘宋文帝命裴松之为《三国志》 作注,以补充当时所能采择的相关史料。 《三国志》(插图珍藏本)是对《三国志》 的全本正文六十五卷,以及刘宋史学家裴松之的全部注释,进行原文的校勘和标点之后,再对陈寿的全本正文,逐卷进行今注和今译。
诗至宋末,已见式微,元、明两代,鲜有足称,直到明、清易代之际,才又出现一个高峰。在那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烈深重的历史环境下,涌现了多若繁星的诗人,他们的作品既不悄为三杨之馆阁,也唾弃七子之摹拟,更无意于公安、竞陵之浮靡,而是务实重质,息息和时代相关,足以上摩三唐之垒。大抵殉明者多挺身抗拒的强者,入清者多缅怀故国之哀思。前者可以陈子龙为代表,而后者则应首推吴梅村。 本书以宣统三年董氏诵芬室刻梅村家藏稿为底本,增收梅村乐府3种,以原长乐郑氏藏顺治刻本为底本,参校了康熙九年卢刻本梅村集四十卷、康熙十一年慎墨堂刻本郑汉仪辑诗观初集、顺治元年长洲朱隗辑本明诗平论、民国三十一年董诵芬室翻刻康熙中邹式金杂剧三集通天台、临春阁等31个版本。竖排繁体字。
陈廷焯编选《词则》七易其稿,选定于光绪十六年(1890),距作者辞世仅两年。书中分《大雅》《放歌》《闲情》《别调》四集,以《大雅》为正,三集副之,每集各六卷,共编入历代诸家词作二千三百六十首,有多处眉批和圈点。《词则》于词的去取评骘,充分体现了陈廷焯晚期的词学思想,且收有部分如今传布较少的佳作,是历代词作的一部重要选集。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即在《词则》的基础上总结而成,是晚清三大词话之一。《词则》中的多条批语,评析诸词特色,考词之承继流变,与《白雨斋词话》颇有关联,而于具体词句的点评则更丰富细微,很有价值。2023年5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词则》繁体竖排整理本。 《白雨斋词选》即《词则》和《白雨斋词话》的简体横排重编普及本。
《苏东坡全集》是苏东坡诗、词、文及学术著作等所有作品的汇编,包括正编十一种:1.《苏轼诗集》;2.《苏轼词集》;3.《苏轼文集》;4.《苏氏易传》;5.《东坡书传》;6.《论语说》;7.《东坡志林》;8.《仇池笔记》;9.《东坡手泽》;10.《艾子杂说》;11.《苏沈良方》。附编七种:1.《历代地理指掌图》;2.《物类相感志》;3.《调谑编》;4.《格物初谈》;5.《杂纂二续》;6.《渔樵闲话录》; 7.《问答录》。本书是在四川大学著名学者曾枣庄、舒大刚主编,四川大学古籍所研究人员负责点校的《三苏全书》(语文出版社2001年)的基础上修订汇编而成,出版后将成为市面上收录苏东坡作品最为全面丰富的苏东坡全集。
《贩书偶记》二十卷《续编》二十卷,是孙殿起在经营古书业期间,详录经手书册之书名、卷数、撰者、刊刻年代等项目而成。著录古籍万余种,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该书不录见于《四库全书总目》之书,凡收录者则卷数、版本必不同,因此就成为补充《四库总目》的版本目录学之作。本次出版,全面修订原书排版、句读疏误,并对吸收了学界订补成果,形成了一个更加便于查阅的版本。
古籍善本影印。汪士慎为 扬州八怪 之一,以书画成就闻名于世,然其于诗词上造诣亦颇深。本书共七卷,收诗490首左右。既不分体,也不编年,大约按时间先后排列。诗中多反映其生活遭遇及心理历程等,又有关与 扬州八怪 其他人交往活动,于汪氏自身及 扬州八怪 研究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集由汪士慎自编,并手写上板,在扬州马氏兄弟的资助下刊刻完成。陈撰作序,刊刻于乾隆九年。此集字体精美,版刻精致,历来视为清刻本代表之一。今据乾隆九年刻本影印。
此书共选入先秦至隋代的各类诗歌共4487首,其中正集4015首,补遗472首。诗后附有评点。评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诗人的总评,一是附在具体诗作篇什之后的分析、评论。这是非常珍贵的古代文学批评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钱谦益诗文,在明亡以前所作为初学集,一百十卷,业已出版。有学集是钱谦益入清以后所作的诗文,共五十卷。 钱谦益生平和他的政治、学术、文学等方面的简介,已见于初学集出版说明,不复赘述。本书数量上超过初学集,内容也较为丰富,不仅可以进一步看到钱谦益晚年在经学、史学、子学、文学、佛翠、版本目录等各方面的见解和成就。
《钦定科场条例》是清代专门性、多次纂修的科举法规总汇编。它是清朝科举运行的制度性、法规性保障。《钦定科场条例》是研究清代科举的*重要、*基础的文献。该书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清朝于顺治二年(1645)正式开科,颁布《钦定科场条例》。十五年(1658),礼部更定《钦定科场条例》。此后,各朝陆续增修,乾隆朝增修*为频繁。乾隆六年(1741),礼部编纂《钦定科场条例》进呈,共计十卷。乾隆年间,清廷还规定《钦定科场条例》的编纂内容是 屡科沿革及见行事宜 ,规定 每三年续编 ,修成后颁行各省遵照执行,后来定为十年增修一次。嘉庆、道光、咸丰均增修《钦定科场条例》。光绪十一年(1885)再次增修《钦定科场条例》,距咸丰二年(1852)增修已有三十三年。此次增修,将咸丰二年以后的《钦定科场条例 例案》 分别应纂、应删,按门编纂 ,
《潜夫论汇校集注》是张觉教授所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终成果,该成果堪称《潜夫论》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深刻体现了张觉教授 以古喻今 的古籍整理思想。该书主要内容为《潜夫论》的善本汇校和集注,严格地使用手材料进行汇校,并写成校勘记,使读者充分了解各重要版本之间的文字异同,本项目既有与众不同的汇校,又有内容丰富的笺注及附录,收入了很多通行校注本所没有的珍贵资料。该书为学术界贡献了一部基于手材料的、可靠地反映《潜夫论》各个重要版本异同的校本,更为学术界贡献了一部准确、全面地反映前贤今人校释成果的集注本。
《遵生八笺》是中国古代养生学的集大成之作,明高濂著。全书分为《清修妙论笺》《四时调摄笺》《却病延年笺》《起居安乐笺》《饮馔服食笺》《灵秘丹药笺》《燕闲清赏笺》《尘外遐举笺》等八笺。本书选取《燕闲清赏笺》,是原书的卷十四至卷十六,论赏鉴清玩之事,附以种花卉法。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简称 己卯本 ),为《红楼梦》次古抄本。书内题有 己卯冬月定本 ,学界一般认为 己卯 为乾隆二十四年(1759)。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该本为著名藏书家董康所得,后为其好友陶洙所有。该本存四十回(一至二十回、三十一至四十回、六十一至七十回),今藏于国家图书馆。另有残卷一册,存三个整回又两个半回(第五十五后半回、五十六至五十八回及五十九前半回),今藏于国家博物馆。
《王阳明全集》是研究王阳明心学思想及王阳明一生重要的著作,是儒家思想中具个性、具争议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一部现代人成功修身、强大个人内心的励志作品。 王阳明提出的 知行合一 致良知 心即理 等命题,受到后人的广泛推崇。严复、康有为、孙中山、蒋介石等都对 阳明心学 推崇备至。其学术思想在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影响。 本书以民国2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王文成公全书》为底本,简体横排。原书三十八卷,今将原书未收录以及后世学者中出现的研究王阳明的新内容,作为辅录,列于三十九卷。
左丘明编著的《春秋左传》是我国现存*早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儒家经典之一,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二春秋》三传》。约成书于战国中期(前四世纪中叶》。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七二二》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四六八 二百五十余年间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实。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国十二公为次序,以史实解释《春秋》,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当时的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说文解字》是中国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字典,作者许慎首创了分析汉字结构的方法和理论,在中国乃至世界语言学史上都占有了重要的地位。研究《说文解字》也是中国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清代汉学昌盛,学者对《说文》甚为重视,名家如林,佳作迭出,其中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为著名。《说文解字义证》为桂馥之代表作,是书博取群书用字之例以证许慎原意,兼收详载,不加按断,供读者参订,资料丰富,条理清晰,为研读《说文解字》书。本次影印所选底本为《连筠簃丛书》原刻本,是《说文解字义证》成书后首次刊刻本,版本价值极高。此本又为周作人旧藏,缺失*后一叶,又借黄永年所藏于省吾旧藏《连筠簃丛书》初印本补足。我社此次影印,又有黄永年先生蒐辑
《金石萃编》是一部金石学著作,成书于嘉庆十年(1805),共160卷,以著录历代碑刻为主。汇集了西周以来重要的金石拓本,总计达一千五百余种。辽、金的时代为序编次,碑文后附有散见于各金石书、文集中的有关题跋,*后是编者的考释、案语。本书以嘉庆十年刻、同治补修本影印,并附后人以《金石萃编》为中心的续书、补书。
古籍善本影印。北宋建隆中,聂崇义根据世传六种三《礼》旧图,参互考订,撰成《新定三礼图》,表上之。共20卷。卷1 19依次是冕服图、后服图、冠冕图、宫室图、投壶图、射侯图、弓矢图、旌旗图、玉瑞图、祭玉图、匏爵图、鼎俎图、尊彝图、丧服图上、丧服图下、袭敛图、丧器图上、丧器图下,卷20是原书目录。全书对《三礼》涉及的名物礼器,归纳为冕服、后服、冠冕、宫室、投壶、射侯、弓矢、旌旗、玉瑞、祭玉、匏爵、鼎俎、尊彝、丧服、袭敛、丧器等十六类,每类细分,引经据典,标注说明,或标新增,或为注音,或存异文,或释尺寸。现据清康熙间徐乾学辑刻《通志堂经解》本影印。
江苏仪征地方文献汇编整理。本书包括吴文镕撰《吴文节公遗集》八十卷,附吴养原辑年谱一卷,据相关版本点校整理。《吴文节公遗集》以奏议与公牍为主,另有尺牍、诗文等。内容涉及漕运、盐政、教匪、地方诉讼等当时社会诸多问题,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所附《文节府君年谱》一卷,吴养源辑,记述吴文镕生平、家世及仕宦海历程,涉及晚清社会转型时期,科举制度、皇帝制、鸦片战争、民变及太平天国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该书既可作为吴文镕个人传记加以研究,也可作为研究晚晴历史变迁史料加以应用,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
《陆机集校笺》(套装上下)为西晋陆机赋、诗、文全面而深入的整理本,内容包括:前言,叙例,陆机赋、诗、文各篇之校勘、笺注、集评,陆机赋、诗、文的辑佚,历代有关陆机作品的总评。另附陆机年表、传记资料、序跋题识、笺注引用及参考书目四种。整理者成书后历经多次修订,今推出典藏版,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