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是儒学大家徐醒民老师《读易简说》和《儒学简说》两书的合集。《周易》,乃 五经 之首,凡学中华文化,不可不读《周易》。《周易》包罗万象,天地万物一切事理尽在其中。正如夫子所言,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伦天地之道 通天下之志,断天下之疑,定天下之业 。然学《易》,若无明师指点,或不得其门而入,或读而不得其要。《读易简说》一书,正为普通读者打开一道《周易》之门,读者于此书,可知学习《周易》的方法和门径。其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堪为《周易》入门之。 儒学,乃中华文化之核心内涵。《儒学简说》一书,徐醒民老师以《易》《书》《诗》《礼》《春秋》《中庸》《大学》《论语》等经典为源头,将儒学之精神娓娓道来。读是书,可知儒学之经义,明儒学之体用,实为今人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之入门快捷方式。
陶渊明是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辞赋家与散文家,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语言风格看似质朴,实则奇丽。《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部文人专集,此诗集收录了陶渊明毕生创作的100 多首诗文。他的诗文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在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恶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全书对原作进行了精心加工,并配以题解、注释、译文以及对生僻字注音,辅以精美的古版画插图,使全书更具时代感。
《易余》为明末清初大思想家方以智的易学代表作,是先天易学、象数易学、义理易学结合的典范。是书不仅提出了“一分为三”思想,而且近似于西方哲学的论证推导,迥异于中国传统的哲学著作。全书分上下卷,卷首有《易余小引》、《三子记》和《易余目录》,后附《象环寝记》。 此次增订,主要作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增加了导读、后记,便于读书 好了解和利用《易余》一书,以及修订之原则。二是参照底本细校一过,并参考其他整理本、学者对《易余》相关篇章的具体研究成果,订正了初版标点、识读的疏漏。三是对《易余》一书引用前人的书证,参加相关通行本,细核一过。
本书包括《古籍举要》和《版本通义》两种。《古籍举要》和《版本通义》二书为钱基博(1887-1959)所撰国学普及读物。钱基博,字子泉,别号潜庐,江苏无锡人,现代教育家和国学大师。博学精思,著作等身,经史子集均有论著,尤擅长章学诚文史校雠之学。《古籍举要》原名《后东塾读书记》,乃钱基博教书读《东塾读书记》时随记而成的,凡共分十七卷;《版本通义》是钱基博 主要的版本学著作,分原始、历史、读本、余记四个部分、被当代学者称为版本源流学的开山之作。
《列子》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及其后学所著,至汉代道教出现以后,便被尊为《冲虚真经》,列子被封为冲虚真人,其学说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列子》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子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其书默察造化消息之运,发扬黄老之幽隐,简劲宠妙,辞旨纵横,是道家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亦作“楚词”。“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韩偓集》加盟“名家精注精评本”系类丛书,撰韩偓诗的选本简注。韩偓集中诗的《香奩集》尤其脍炙人口,其他诗作也富有内含,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水平。故如有此集作为这套书之一,也比较适当。吴在庆先生选择韩偓具有代表性的若干诗文词作品,加以注释品评,展现韩偓诗文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