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领域第一部研究生综合教材。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介绍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的相关专业知识及研究方法。包括古文字考释、古文字与上古音、古文字与古汉语词汇、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整理、古文字工具书与数字化资源等五大专题;下编大致按书写载体和时代分类,每一类选取若干原始材料进行读解,涉及商周甲骨文、商周金文、战国简帛、秦汉简帛、战国秦汉金文、玺印封泥陶文及其他文字等。本书适合中等以上文化程度、对古文字已有初步了解并有学习意愿的读者,包括文史哲专业本科生、硕士生,本学科拟考研的学生,书法爱好者等。
本书遴选苏轼诗、词、文拥有有代表性的作品约百篇,予以注解与分析。将苏轼的生平及作品分为雪泥鸿爪、变法风潮、乌台诗案、黄州岁月、玉堂风光、西湖醉雨、流放天涯、谈笑而化八个章节来叙述。每章导言串讲苏轼该阶段的经历,并要言不烦地涉及了影响苏轼人生的大事,如仁宗朝政治、王安石变法等。选篇合理适中,注释精当详尽,解评优美流畅。既兼顾普通爱好者的欣赏兴趣,也包含苏轼研究领域的近期新学术成果。可谓是一般文史爱好者了解、研习苏轼其人其诗的上上之选。
《安士全书》系清朝周安士居士所著,中国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称其为 善世奇书 ,将其列入苏州弘化社常备流通书籍,并且是印光大师倡印的D一部书,发行后广受各路名人追崇,流通达数百万册。 全书共分四部,即《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万善先资》《欲海回狂》《西归直指》。 厚重的60万字,汇集了儒释道三教典籍精华和诸多历史故事,深刻诠释了中国儒释道三家文化。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为一体,雅俗共赏,启迪智慧,有益于劝人为善、济世救人、净化心灵、消除烦恼、大彻大悟。
《文选》是我国现存编选最早的诗文总集,共收录先秦至六朝有代表性的诗文七百多篇。唐代李善的《文选注》是和《文选》一书不可分割的集大成的著作,不仅有助于理解词义典故,并且为文字训诂和校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此书以清嘉庆胡克家复刻南宋淳熙尤袤刊本最为通行。现据以校点整理。此为全新升级版本,特为胡克家《文选考异》各校勘条目编号,于正文相应位置植入校码。书后附篇名、著者索引,极便读者使用。
《牡丹亭》,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之一,明传奇的经典之作。点评者为清代学者的吴吴山的未婚妻陈同、妻子谈则、续娶妻钱宜,对《牡丹亭》情有独钟,从女性的角度赏玩评点,细致入微,留下了一段评点佳话。据康熙刻本整理。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代最杰出的散文大家,被后世尊为 唐宋八大家 之首,有 文章巨公 百代文宗 之称。后人将他和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合称 千古文章四大家 。苏轼则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 本书是韩诗诗文的总集,按体裁对其作品进行整理,包括古诗、律诗、杂著、书、序、碑志表状等,并且对诗文进行了准确、流畅的白话翻译。
《苏东坡全集》是苏东坡诗、词、文及学术著作等所有作品的汇编,包括正编十一种:1.《苏轼诗集》;2.《苏轼词集》;3.《苏轼文集》;4.《苏氏易传》;5.《东坡书传》;6.《论语说》;7.《东坡志林》;8.《仇池笔记》;9.《东坡手泽》;10.《艾子杂说》;11.《苏沈良方》。附编七种:1.《历代地理指掌图》;2.《物类相感志》;3.《调谑编》;4.《格物初谈》;5.《杂纂二续》;6.《渔樵闲话录》; 7.《问答录》。本书是在四川大学著名学者曾枣庄、舒大刚主编,四川大学古籍所研究人员负责点校的《三苏全书》(语文出版社2001年)的基础上修订汇编而成,出版后将成为市面上收录苏东坡作品最为全面丰富的苏东坡全集。
袁宏道,字中郎,公安“三袁”中声名最为卓著。其人性情洒脱,钟情山水,同时又精明强干,为官清廉公正,颇有政声。他主张诗要从“自己胸臆流出”,要有性灵、趣味、新奇,提倡向民歌学习,其诗本色尖新,浅近俚俗,在明代诗歌专事模拟的风气下,令人耳目一新。《袁宏道集笺校》原为我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之一种,初版于1981年,此次重版,分平、精装印出,内容版式也根据套书统一重新编排,较老版更为美观悦目。
本书涉及的材料,是商代晚期王室占卜留下的龟甲和胛骨。按照甲骨文字内容,分为“世系类”“军事政治类”“天文类”“环境与自然经济”“动物类”等部分,不仅对甲骨文字形有解释说明,对我国上古历史政治军事各方面的内容也有所涉及。
本书是儒学大家徐醒民老师《读易简说》和《儒学简说》两书的合集。《周易》,乃 五经 之首,凡学中华文化,不可不读《周易》。《周易》包罗万象,天地万物一切事理尽在其中。正如夫子所言,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伦天地之道 通天下之志,断天下之疑,定天下之业 。然学《易》,若无明师指点,或不得其门而入,或读而不得其要。《读易简说》一书,正为普通读者打开一道《周易》之门,读者于此书,可知学习《周易》的方法和门径。其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堪为《周易》入门之。 儒学,乃中华文化之核心内涵。《儒学简说》一书,徐醒民老师以《易》《书》《诗》《礼》《春秋》《中庸》《大学》《论语》等经典为源头,将儒学之精神娓娓道来。读是书,可知儒学之经义,明儒学之体用,实为今人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之入门快捷方式。
在林则徐的著作中,对联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后人经过多方收录,目前可见林则徐创作的对联,数量达到三百余联。本书即是对林则徐对联的整理与注释,不仅疏通对联原文的字句 和典故,也紧扣对联内容,对林则徐的交友与生平有所介绍。
陶渊明是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辞赋家与散文家,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语言风格看似质朴,实则奇丽。《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部文人专集,此诗集收录了陶渊明毕生创作的100 多首诗文。他的诗文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在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恶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全书对原作进行了精心加工,并配以题解、注释、译文以及对生僻字注音,辅以精美的古版画插图,使全书更具时代感。
《曾文正公家书》(《曾国藩家书》)十卷附《曾文正公家训》(《曾国藩家训》)二卷,刊于光绪五年(己卯,1879),晚于《曾文正公全集》三年。在曾国藩的所有著作中,影响优选、传播最为深广。 《曾国藩家训》基本上是一个五六十岁的父亲在十年间写给一个二十岁到三十岁、一个十岁到二十岁的儿子的书信汇编。 在《曾国藩家训》里,曾国藩对于他的两个儿子,是不同的人生角色。 《曾国藩家训》的核心内容则是学业教育和家风建设。对子女的教育涉及修身、治学、持家。《曾国藩家训》一书,语言醇厚,感情真挚。上至经邦纬国、济世救民之道的阐发,中及进德修业、读书求学的方法指导,下至人际琐事处理和家庭经济生计的经验建议,可谓事无巨细,纤悉无遗,可谓曾国藩一生主要活动及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蕴含了其处世应变的哲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稼轩词雄浑豪迈,向与苏东坡的东坡乐府苏、辛并称,为豪放派词作的代表和。本书备搜辛词全部作品及古注古评。
涵芬樓所藏爲商務印書館藏書中的宋元明舊刊暨抄校善本。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變中,商務印書館、東方圖書館遭日本侵略者轟炸和縱火,各類文獻損失慘痛,而事先存於金城銀行的善本書倖免於難。劫後,張元濟先生將倖存善本取出,有宋元本近二百種,明本及校本八十餘種,抄本稿本一百五十多種,爲其撰寫解題,名曰“燼餘書錄”,鑒定版本,著録書名、撰者、避諱、刻工姓氏、題跋、藏書印鑒等信息。
《黄帝内经》(以下称《内经》)是我国现存zui早的中医jing dian ju zhu。它从 天地人三才一体 思想出发,从生命的演化过程中把握生命活动规律;不仅从宏观的角度论证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运用了古代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阐述了医学科学zui基本的命题 生命规律,从而建立起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使中医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如果说西方医学用形式逻辑与实证方法开启了认识生命的一扇门,那么《内经》用传统中华哲学智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世界打开了认识生命的另一扇门。《黄帝内经通解》内容 解读 通俗易懂,开门见山,深入浅出,且体例新颖,对《黄帝内经》每一篇的内容进行了主题提炼, 参悟 独出机杼,提要钩玄,直捣心源。《内经》素有 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 之说,《黄帝内经通解》令艰涩难解、博大精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