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领域第一部研究生综合教材。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介绍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的相关专业知识及研究方法。包括古文字考释、古文字与上古音、古文字与古汉语词汇、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整理、古文字工具书与数字化资源等五大专题;下编大致按书写载体和时代分类,每一类选取若干原始材料进行读解,涉及商周甲骨文、商周金文、战国简帛、秦汉简帛、战国秦汉金文、玺印封泥陶文及其他文字等。本书适合中等以上文化程度、对古文字已有初步了解并有学习意愿的读者,包括文史哲专业本科生、硕士生,本学科拟考研的学生,书法爱好者等。
《徐霞客游记》是一部以日记体为主的巨制,也是中国第一部较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历经三十多年时间,对中国地质地貌、人文、植物等进行系统考察,撰写了这一 千古奇书 ,它既是一部地理百科全书,也是一部文学巨作,具有多方面科学价值。本书内容生动、准确、详实,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此外在对原文精良校对的基础上,又对历史背景、地理名称、人物生平等做了周详的注释,译文力求通俗易懂,让现代读者与几百年前的古人在山山水水中重逢。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代最杰出的散文大家,被后世尊为 唐宋八大家 之首,有 文章巨公 百代文宗 之称。后人将他和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合称 千古文章四大家 。苏轼则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 本书是韩诗诗文的总集,按体裁对其作品进行整理,包括古诗、律诗、杂著、书、序、碑志表状等,并且对诗文进行了准确、流畅的白话翻译。
《水经注》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地理学著作。清代的地理学家刘献廷赞誉它为 宇宙未有之奇书 ,它在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以及文学等诸多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史学家张岱在《跋寓山注》中称道:自古以来记录山水的人,郦道元是最好的。 《水经注》所记载的内容非常丰富,书中对一百多条水道的发源、流向、支流的汇入以及归宿等都做了很详细的描述。读者从中可以详细了解到每条河流的宽度、河床的深度、水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以及途经的瀑布、急流、湖泊等。除了河流、湖泊、沼、泉井外,书中还记载了各种地貌,如山、岳、峰、岭、坂、丘、原、川、野 特别记载了70余处有关喀斯特地貌的洞穴。另外,还有很多关于植物、动物、自然灾害的记载。《水经注》没有割裂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间的密切联系,充分
郝敬《孟子说解》是明中后期孟学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在明代孟学研究中独树一帜。在这部书中,郝敬遍引群经对《孟子》的文本进行了逐一的说解,既注重训诂,又注重解说义理。虽然不免带有明代学者说经好议论的特色,但其对经文的训诂则多有发明,并不堕入以空言说经的歧路。郝敬面对明前期孟学研究难以突破朱熹《孟子集注》范围、后又深受阳明心学牢笼的困境,对所处时代孟学研究多有反省,反拨学者自由解经的风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明末清初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对 《孟子说解》的整理,将使学界能够 为贯通地看待明清学术,对明代思想史达成 准确的认识。
《九部经解》,郝敬撰,全书一百七十五卷(正文一百六十六卷、卷首九卷),为对儒家九经的系统完整的解读,分为《 正解》二十卷、《尚书辨解》十卷、《毛诗原解》三十六卷、《周礼完解》十二卷、《仪礼节解》十七卷、《礼记通解》二十二卷、《春秋直解》十五卷、《孟子说解》十四卷、《论语详解》二十卷。 《论语详解》为《九部经解》之一,本书包括《论语详解》二十卷,《先圣遗事》一卷,《读论语》一卷。在注释编排上,郝敬重视词义的解释、名实的考证,不以阐释旧注为主,融注释、考据、义理阐发为一体;在思想旨趣上,主张回归经典,以孔子思想为宗旨,打破程朱等人经注的窠臼。 此次整理以《续修四库全书》所收录的早印本为底本,以日本国会图书馆所藏后印本为对校本,力求为学界提供标点准确、校勘精审的 读本。
涵芬樓所藏爲商務印書館藏書中的宋元明舊刊暨抄校善本。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變中,商務印書館、東方圖書館遭日本侵略者轟炸和縱火,各類文獻損失慘痛,而事先存於金城銀行的善本書倖免於難。劫後,張元濟先生將倖存善本取出,有宋元本近二百種,明本及校本八十餘種,抄本稿本一百五十多種,爲其撰寫解題,名曰“燼餘書錄”,鑒定版本,著録書名、撰者、避諱、刻工姓氏、題跋、藏書印鑒等信息。
《黄帝内经》(以下称《内经》)是我国现存zui早的中医jing dian ju zhu。它从 天地人三才一体 思想出发,从生命的演化过程中把握生命活动规律;不仅从宏观的角度论证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运用了古代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阐述了医学科学zui基本的命题 生命规律,从而建立起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使中医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如果说西方医学用形式逻辑与实证方法开启了认识生命的一扇门,那么《内经》用传统中华哲学智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世界打开了认识生命的另一扇门。《黄帝内经通解》内容 解读 通俗易懂,开门见山,深入浅出,且体例新颖,对《黄帝内经》每一篇的内容进行了主题提炼, 参悟 独出机杼,提要钩玄,直捣心源。《内经》素有 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 之说,《黄帝内经通解》令艰涩难解、博大精深的
本书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古籍出版书目数据的基础上,对七十多年的古籍出版进行了学术总结。通过对古籍出版数据进行分析,描绘出新中国古籍出版的发展历程:即以1979年为界,将古籍出版的历史划分为两个时期、五个阶段,分别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与特点;并从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学术思潮等方面分析影响古籍出版的主要因素。对各类古籍的出版,从选取经学文献、总集别集、正史、方志、书目题跋等角度进行考察。 将古籍出版与地方文化相结合,表现出古籍整理出版的地方性色彩。对于中国古籍整理出版的发展,指出古籍的数字化即是古籍出版的趋势,提出古籍整理出版的国家行为,形成 古籍整理出版的管理体系。
此书稿为卞孝萱先生晚年的口述稿,由南京大学文学院赵益教授在口述记录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并从卞先生历年所撰文章中,选择颇能与口述内容相表里的若干篇目,作为附录,书内并附卞先生的书画、题识、手札收藏作为口述的印证。口述力求发掘卞先生所深悉的晚清民国遗老行迹、近现代学术等方面的口述史料。
本书是“宛委遗珍”之一,本书是湖南图书馆所藏曾国藩尺牍真迹的汇编。 曾国藩以文治武功名世,书法实乃余事。曾国藩强调书法以“体道”为手段,以技进道,认为书法首先是实用的,是“成教化,助人伦”的工具,在文艺思想上秉承儒家“致中和”“致中庸”的审美标准。他的书法沉郁雄挫,骨力内蕴而不失遒媚,风格变化强烈有力,笔法端正富有美感。 为可贵的是,其书作风格不拘,在庙堂气中保持着多样化的风格面目。
《远尘离垢——雷峰塔与雷峰塔所藏》从目击者、亲历者、记录者的角度出发,讲述了吴越国第五位国王钱俶建造雷峰塔的由来,直至1924年雷峰塔倒之后所引起的文化震荡,以及雷峰塔发掘出土大量宝藏的历史故事。通过作者娓娓道来的语言文字和一一对应的相关图版,让读者感受到雷峰塔与雷峰塔藏宝的过往。同时,还通过宋代地方志与宋元明清诗文书画中的雷峰塔形象,反映出千年来雷峰塔的变迁,令人如临历史现场。
《长安金石研究丛书》包括《另眼看古书》《碑拓赏鉴》《金文小考》《汉字的韵味》四部著作。《另眼看古书》是引导读者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阅读传统古籍;《碑拓赏鉴》这种综合性的研究欣赏在全国甚为少见;《金文小考》有不少文字都是作者次考出,这为临习金文者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汉字的韵味》展现了汉代文字艺术变化的美感。这四部书所涉及内容,能为广大读者与专业研究者提供真实可靠的艺术之美与文献资料。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纪昀在晚年所作的文言笔记小说,享有与《红楼梦》《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的盛誉。 该书共二十四卷,含《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各四卷,《滦阳续录》六卷。嘉庆五年(1800),纪昀的门人盛时彦将以上五种校订合刊,定名为《阅微草堂笔记五种》。每种笔记前除有纪昀撰写的小序外,同时还附有盛时彦所作的序跋,读者可从中体会到纪昀的著书目的及深刻见解。《阅微草堂笔记》共有1196则故事,内容大都为纪昀亲耳听闻,其中涉及的地域范围非常广泛,几乎遍及全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滇黔等地。涵盖了官场百相、世态炎凉、风土人情、边地风光、轶事奇闻、神怪狐鬼、星相占卜等诸多内容。纪昀以其独特的奇思妙语,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天趣盎然的广阔生活画卷。
永州地处沟通中国南方和北方的交通要道之上,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湘粤驿道、湘桂驿道、潇贺驿道于此交汇。这些重要的交通线使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紧密相连,构成楚粤交往的重要通道。本书是属于专业性较强的学术资料集,反映国内南岭历史文献收集方面的前沿成果,对南岭地区的区域史、民族史、社会经济史、文化史研究大有裨益,学术价值较高,社会效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