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奴吁天录》即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林纾译此书时,正值光绪辛丑年( 1901年, 辛丑条约 签订之年),译者 触黄种之将亡,因而愈生其悲怀 ,所作序及跋也是有感而发,以期以《黑奴吁天录》一书, 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 。《黑奴吁天录》根据美国作家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而成。该作品的主题思想就是呼唤中国人民警醒起来,为祖国的独立、自由、平等而奋斗。
梁启超著。据一九一六年商务印书馆刊本影印,前有徐勤《徐序》、梁启超《自序》、《凡例》。 梁氏于戊戌变法失败后亡命美国时所作,为促进北美 中国维新会 (即保皇会)的建设,赴北美旅行,归日后写下了这部游记,是一部介绍十九世纪美国社会、政治、文化情况的重要著作。
晚清刘学询著,据清光绪二十五年 ( 1899)石印本影印,分上下两卷,前有《谕旨》,刘学询《自序》。1899年, 刘学询以二品衔道员身份赴日本考察,他大量考察了日本的金融、司法、军工、矿业等,是书收录了作者游历日本考查商务期间所写的日记。在其《自序》中也有说明: 今年四月,会同日本上海总领事小田切万寿之助往考商务,以六月一日由上海起程八月二日还抵上海,往返六十一日,谨将逐日闻见所及汇为日记,缮写正本呈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代为奏上,而以副草付之石印。
《古微堂集》,清代魏源撰文集,共十卷,分内、外两集:内集为《默觚》三卷,外集录有序、记、议论等七卷。《古微堂集》有光绪四年( 1878年)淮南书局刻本。魏源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诗歌。他的诗歌,深刻反映了嘉庆、道光年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现实。散文,叙事说理,内容翔实,条理明晰,语意明白畅达,很有特色。
清戴鸿慈撰,十二卷,采用日记体例, 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6)刊本。前有清廷发布的五大臣出洋考察的《谕旨》,钦差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礼部尚书戴鸿慈《序 》,《例言》,《各国考察政治大事略表》。光绪三十一年( 1905)清廷命载泽、戴鸿慈、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各国政治,是书即此行日记。起是年六月十四日接谕旨,迄次年六月二十三日召对,详言立宪利国利民,于列国政治、风俗、学术、工艺等记载颇详。
曾国藩日记摘抄,清曾国藩著,清王启原校编。据清光绪二年(1876)传忠书局刊本影印。分上下卷,卷上分问学、省克、治道、军谋、伦理五部分,主要记述曾国藩读书、修养等方面的情况。卷下分文艺、鉴赏、品藻、颐养、游览五部分,记述曾国藩的品行、生活及其对社会自然变化的看法。
上海图书馆藏是 第二大馆,有古籍善本178000册,其中经题跋者多达1700余种,内容涉及藏书之源流,刻印之精粗,流传之多寡,价值之贵贱,乃至与书籍相关的友朋交往,经济生活。这些未经发表者为多;即使已见于刻印者,也常有因刊刻时出现讹夺或业经作者增删而与原书所题存有差异,2013年辞书社将该馆善本题跋以四色彩印影印出版,为学术界提供丰富的原始文献。为进一步为读者提供方便,同时提高古籍普及性,作者陈先行、郭立暄将原有《真蹟》全部进行识读点校,并将多年来的研究考据成果《版本考》附于书末,供广大读者参考。
吴应箕是明末南直隶贵池人,有名社会活动家、文学家、复社和抗清英雄,与刘城合称“贵池二妙”,其气节与才学深为时人与后人所敬重,在文人清谈、诗文理论和史论等方面有较大的影响。 《吴应箕文集(精)》由《楼山堂集》、《楼山堂遗文》、诗文辑补和附录四部分构成。全书主要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发表见解,处处洋溢着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情操,倡导与推动了明末清初尚朴的文学思潮。
《 筹洋刍议 》是反映薛福成洋务思想的代表作,也是反映整个洋务运动发展状况的重要著作。这部著作约二万字,分《约章》《边防》《邻交》《利器》《敌情》《藩邦》《商政》《船政》《矿政》《利权》和《变法》等十四篇(其中《利权》共 4篇)。《筹洋刍议》与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陈虬的《庸言》、郑观应的《盛世危言》等一起,被公认为十九世纪后半叶中国思想领域的重要成果。
周作人著。据一九三四年人文书店刊本影印。周作人应沈兼士之邀,于辅仁大学作了数次关于新文学问题的讲演,邓恭三做了详细记录,后经讲演者校阅,公开出版。本书共有五讲,附录二篇。*讲为文学诸问题,如什么是文学及其范围、研究对象、起源、作用等。第二讲为中国文学的变迁,追溯了明末的文学运动、公安派、竟陵派等文学主张。第三四讲为清代文学的反动。以八股文和桐城派古文为主,总体概述了清代文学的面貌。第五讲为文学革命的运动。清末政治的变动给予文学革命运动很大的助力。
英国学者甄克思于 1900 年出版的《政治史》( A History of Politics ),严复首次把 totem 一词译成 图腾 ,从此成为中国学术界的通用译名。此书讲的是政治进化史。甄克思和严复都认为,在宗法社会和国家社会(即军国社会)之间存在着一个 拂特之制 ( feudelism ,今译封建制度)的时期。甄克思在这本书中,用历史发展阶段的观点,把历史描绘成从图腾社会向宗法社会、再向军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他认为,在军国社会里,个人是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人民是平等的;而在宗法社会中,社会细胞由家族构成,个人归各自的宗族统辖,并受到祖法的约束,没有自由。受到甄克思这种进化史观的影响,严复认为当时的中国终于进入军国社会阶段,属于七分宗法、三分军国性质的国家。
清徐继畬辑著,据清道光二十八年( 1848)刊本影印。共十卷,卷首有刘韵珂《序》,彭蕴章《序》,陈庆偕《序》,鹿泽长《序》,徐继畲《序》。 是书为徐氏任福建巡抚时,与外人多有往来,乃搜集中外有关著述,钩摹 西方近代 图籍,纂为世界五大洲志,按洲分国叙述。 记述世界各国、尤其东南亚和南亚各国史地沿革、风土人情及社会变迁,片断介绍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赞誉华盛顿的历史功绩。 与魏源《海国图志》同为中国较早的世界地理志 , 有利于帮助人们了解世界 , 对有志新学之士颇有影响。
《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文学研究现代进程中具有开启先河之功的重要著作,是一部分体文学通史。其文学史梳理方式对后代文学研究和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书中对 俗文学 各种文体的关注更是 五四运动 兴起之后的重要研究方向,充分体现了现代学术发展的视角和特色所在。
全书虽标二十五卷,实为十五卷,乃陈氏七十岁时手订付刊。卷一《孝经》,卷二《论语》,卷三《孟子》,卷四《易》,卷五《 尚 书》,卷六《诗》,卷七《周礼》,卷八《仪礼》,卷九《礼记》,卷十《春秋三传》,卷十一小学,卷十二诸子 书 ,卷十五郑学,卷十六三国,卷二十一朱子 书 。卷十三、卷十四、卷十七至卷二十、卷二十二至卷二十五未成。 该书整理汇编了 陈澧 几十年的读书心得, 萃其毕生 心力所得,内容广涉清代汉学、朱学之争,以及文字学、音韵学、地理学、历算乐律等, 考证经史,阐发义理,融合汉宋,成为清代学术笔记体著作的代表。
《素问纠略》为“中华中医古籍珍稀稿抄本丛刊”之一种,丛刊遴选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研究中心所藏珍稀中医古籍稿抄本原貌影印而成。本书底本为元朱震亨纂、明周木校正、清钱俦校注《素问纠略》一卷,为清代抄本,有极高的文献及文物价值。
许嘉璐主编的《石屋余渖石屋续渖(精)》为《马叙伦全集》的一册,收入两种著作,即《石屋余渖》和《石屋续渖》。两书为掌故类笔记,记载了马叙伦先生耳闻目睹的晚清民国掌故,颇具史料价值。两书收入民国丛书,后又有上海书店单行本。此次排印,根据上海书店单行本整理,并参校民国丛书本。
清黄遵宪撰, 因其居室名 人境庐 故名,系作者黄遵宪晚年手定本。 十一卷。卷首有梁启超撰 《嘉应黄先生墓志铭》,卷末有黄遵宪弟黄遵楷《跋》。是书 收录作者同治三年( 1864)至光绪三十年(1904)所作古今体诗六百余首,按年编排。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新颖,包括当时国内外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国内外的名胜古迹、怀人篇什和酬唱之作等,体现了 未有之物,未辟之境 的诗歌创作思想。
许嘉璐主编的《石鼓文疏记读金器刻词天马山房藏书总目天马山房藏书目(精)》为《马叙伦全集》的一册,影印收入四种著作,即《石鼓文疏记》《读金器刻词》《天马山房藏书总目》《天马山房藏书目》。前两种为文字学著作,是马叙伦先生的学术代表作;后两种为目录学著作,是马叙伦为自己藏书所编的目录。四种著作皆有较高的学术文献价值。
许嘉璐主编的《石鼓文疏记读金器刻词天马山房藏书总目天马山房藏书目(精)》为《马叙伦全集》的一册,影印收入四种著作,即《石鼓文疏记》《读金器刻词》《天马山房藏书总目》《天马山房藏书目》。前两种为文字学著作,是马叙伦先生的学术代表作;后两种为目录学著作,是马叙伦为自己藏书所编的目录。四种著作皆有较高的学术文献价值。
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初版,题名《南海康先生著欧洲十一国游记*编》。初版本虽名曰十一国,但其内容却只有光绪三十年游访意大利和法国之事。按作者原计划,从清光绪三十年(1904)起,准备陆续写出其漫游意大利、瑞士、奥地利、匈牙利、德意志、法国、丹麦、瑞典、比利时、荷兰、英国等十一国的游记,每国为一编,共十一编。但后来只发表了*编《意大利游记》和第二编《法兰西游记》,其余未见发表。书中除记叙各处风光、城建、工艺和名胜古迹、文物图籍、民间习俗外,着重通过中外比较指出:欧洲并非皆琼楼玉宇,西人并非皆神仙才贤,西方社会弊端亦多;中国不能 忘己而媚外 ,要淘粗取精,取长补短。
罗振玉撰集。据一九一六年上虞罗氏影印本影印。全书分三卷附补遗,卷首有罗振玉《古镜图录序》,卷末附《古镜图录补遗》。卷上上启 汉之元兴,下迄明之洪武,得三十余品,其无年月者可据此参证而得其时代与其变化之迹;中卷以后则选文字刻镂精好者。 共收铜镜拓片 百余幅, 所收铜镜亦不止罗氏一家,还有徐乃昌等收藏家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