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共十三篇,叙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按年编次。周平王东迁后用晋国纪年,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至魏襄王二十年为止。嘉庆年间,朱右曾辑录考证,编成《汲冢纪年存真》,是为古本竹书纪年。王国维在这个基础上,再辑成《古本竹书纪年辑校》。王国维又将今本《纪年》一一求其所出,作《今本竹书纪年疏证》。今据民国《王忠慤公遗书》本影印,供读者参考。
严复一生喜欢研读《庄子》,每有所得,则随手批注,以致丹铅满纸。其批注的内容相当丰富,有圈点,有训诂,更有评论。严复评点《庄子》批在晚清桐城派学者马通伯其昶撰、集虚草堂光绪丙午刊《庄子故》上,原为严复长子严璩所藏,后辗转收藏于福建博物院,几十年来 养在深闺人未识 ,许多读者以不能目睹大师手泽为憾。今福建人民出版社将严复手批原本影印出版,以飨广大读者。考虑到严复的绝大多数评语是针对《庄子》而发的,所以此次影印将书名定为《严复评点庄子》,并重新释文,附在书后,供读者参考。全书线装,一函四册,朱墨套色印刷,楮墨精妙,装帧典雅。
《尚书》是先秦时期的一部经典作品,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主要记录当时的帝王言论、政治制度及重大的历史事件。由于《尚书》文字佶屈聱牙,非常难懂,所以,自汉代时,便不乏学者为之作注。在历代数量繁多的注本中,南宋学者蔡沉所作《书集传》是其中的一部代表作,堪称里程碑式的作品。《书集传》,又名《书经集传》、《书经集注》,《书蔡传》,共六卷。蔡沉为朱熹晚年高足,《书集传》的写作,就是在朱熹授意、在朱熹未完稿基础上完成的,可以说,《书集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朱熹在研治《尚书》方面的心得体会。此次整理,以宋淳祐十年上饶郡学吕遇龙刻本为底本,以元德兴堂刻本、南涧书堂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校本,并参校以元儒陈栎《书集传纂疏》与清官修《书经传说汇纂》。
"北京大学儒藏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学术文化项目。《儒藏》收录自先秦至清朝结束这一时段中,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儒家学者的著述和体现儒家思想文化发展的相关文献,包括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尽量选用好的底本,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尚书集注音疏》,清著名经学家江声撰。该书是注释《尚书》全文之作,初以篆文写成,后收入《清经解》本,改用楷体重刻,后于咸丰年间重校补刻。《儒藏》整理本以《清经解》庚申补刊本为底本,以近市居刻本为校本。由曲文、徐阳校点。是该书首次整理出版。
鲁班经原名《工师雕斵正式鲁班木经匠家镜》或《鲁班经匠家镜》,午荣编,成书于明代,是 本民间工匠的业务用书。全书有图 卷,文三卷。《鲁班经》介绍行帮的规矩、制度以 仪式,建造房舍的工序,选择吉日的方法;说明了鲁班真尺的运用;记录了常用家具、农具的基本尺度和式样;记录了常用建筑的构架形式、名称, 些建筑的成组布局形式和名称等。
《牡丹亭》全剧五十五出,是汤显祖思想和艺术成熟期的代表作,是他带着对人世炎凉沉浮的深刻体验、饱含热情而创作的经典传奇。明代拟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在戏曲中,汤显祖对话本中门当户对的婚配情节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创造性改革,把传说故事同明代社会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它具有强烈的反礼教压制、反宗法束缚色彩,焕发出追求个性自由的光辉理想。 汤显祖自称 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盖因只有《牡丹亭》充分展现了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的人间至情。也正是因为东西方文化精英对人类情感价值的共同体认,使得我们在四百年后重温旧典,仍能感受到其中折射出的人性主题。
昔在元圣,强着玄言。权舆真宗,启迪来裔。遗文诚在,精义颇乖。撮其指归,虽蜀严而犹病;摘其章句,自河公而或略。其余浸微,固不足数。则我玄元妙旨,岂其将坠?朕诚寡薄,尝感斯文。猥承有后之庆,恐失无为之理。每因清宴,辄叩玄关。随所意得,遂为笺注。岂成一家之说,但备遗阙之文。今兹绝笔,是询于众。公卿臣庶、道释二门,有能起予,类于卜商铁疾,同于左氏渴于纳善。朕所虚怀,苟副斯言,必加厚赏。且如谀臣自圣,幸非此流。县[悬]市相矜,亦云小道。既其不讳,咸可直言。勿为来者所嗤,以重朕之不德。
本书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图书馆藏中文古籍善本提要》的增补修订重编本。收录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图书馆和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所藏宋、元、明至清乾隆六十年(1795)的中文古籍善本,以及民国元年(1912)以前的抄本、稿本,共计710种。 增订版在原版的基础上核定正误、增删条目,并依据中国古籍传统分类法进行分类,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后有丛部。各部内古籍的排序大体上按照《四库全书总目》的分类。凡《四库全书》所收录的古籍,在内容简述中择要概述。 四库 未收书籍的提要则依据该书序跋、凡例等简述。著录以从简为原则,侧重收入《四库全书总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所著录之古籍,酌情收入其他书目所收的古籍善本。每条书目加入书影若干。本书正文之后附所收书目之书名、著者索引,以便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