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图丹镜》是一部明代著作,又称为《白岳山人集注易图丹镜》,作者张星余。 此书分为五卷,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次,辑录与《周易》相关的各类图表及道教修炼文献,有些图还附有作者的解说。卷一内容主要与传统天文学河图、洛书、六十四卦等内容有关;卷二则多与人事相关,收录《黄帝内经》所载《上古天真论》及《阴符经》《清静经》等文献,并节选了《道德经》《周易 系辞》等书,甚至《心经》《坛经》等佛教文献也做了全文收录;卷三内容主要为道教修炼的方法,收录《至道源流》《上丹田直指明心见性图注》等文献;卷四的内容主要是道教修炼文献,与卷三相类,但本卷中收录的修炼歌诀甚多,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卷五则主要与道教修炼中的内丹之术相关。 全书配有多幅版画,雕刻精美,生动精细,是晚明刻书佳作。
《梦影红楼:旅顺博物馆藏孙温绘全本红楼梦》为清人孙温、孙允谟绘,共230幅,以绘画的形式表现了《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并围绕原著的故事情节,将主要人物活动表现得细致入微,楚楚动人。图中绘有山水人物、花卉树木、楼台亭阁、珍禽走兽、舟车轿舆、鬼怪神仙及博古杂项等,几近包括全部画科内容。仅各种人物就多达3000余人,主要人物采用 写真 技法,注重面部肤色肌纹之渲染、形神兼备。其绘画技法高超娴熟,既继承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又吸收西洋画法,既有宫廷风格的华贵富丽和文人画的内涵气韵,又有民间绘画的色彩明艳生动,通雅通俗。 该画册现藏旅顺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儒家经义,仅靠文字有时并不容易读懂,如《周易》之方位、《尚书》之《禹贡》九州、《毛诗》之十五国、《春秋》之地理、三《礼》之宫室名物,这些内容若借助图表,显然比单纯的经文要直观许多。南宋绍兴年间,杨甲撰《六经图》,为存世最早的系统性图说六经的著作,为《周易》《尚书》《毛诗》《周礼》《礼记》《春秋》六部经书绘制了三百余幅图表。明代人吴继仕在宋代杨甲《六经图》基础上加刊《仪礼图》而成《七经图》。全书共十六卷,分为:大易象数钩深图、尚书轨范撮要图、毛诗正变指南图、春秋笔削发微图、礼记制度示掌图、周礼文物大全图、仪礼会通图共七种,对经书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整理,以图表形式呈现,对阅读经书、学习经学有很大的便利。此为明万历时期吴氏刊本,书中附有插图540多幅,版刻精美。该典籍是国学爱好者的
《剪灯余话》是明初重要的文言传奇小说集,共四卷,二十篇。因《剪灯余话》是《剪灯新话》的续书,后世多关注《剪灯新话》,对《余话》不怎么重视,其实,与《剪灯新话》相较,此书不遑多让,对明代中后期传奇小说及通俗小说和戏剧创作乃至于清代《聊斋志异》的创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远播海外。 《剪灯余话》一书仿瞿佑《剪灯新话》,取元末明初事实,以爱情故事为主,杂以幽冥灵异人物。卷一《长安夜行录》、卷二《鸾鸾传》、卷三《琼奴传》等,直写封建社会政治黑暗与礼教残酷的罪恶,并肯定青年男女追求婚姻爱情自由的民主精神。卷一《何思明游酆都录》、卷四《泰山御史传》以阴间地府各种丑恶现象,抨击现实官场,劝人弃恶从善。卷二《田洙遇薛涛联句记》、卷四《江庙泥神记》则写人与鬼神恋爱的故事。《剪灯余话》不论在
《郡斋读书志校证(全二册)》收入的图书达1492部,基本上包括了宋代以前各类重要的典籍,尤以搜罗唐代和北宋时期的典籍*为完备。这些典籍至今不少已亡佚和残缺,后世可据书目的提要而窥其大略。 由孙猛整理的《郡斋读书志校证》,以清汪士钟初刊本为底本,用宋刊袁本合校,参校其他十余种善本和历代史志书目,为现存各种版本和前人研究成果之集大成者。
回文,亦称回环,是正读反读都能读通的句子,是一种修辞手法和文字游戏。回文诗,就是使用了这种修辞手法,使得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桑世昌《回文类聚》分为四卷,卷一为苏蕙《璇玑图》及其各类读法,卷二为诸家杂著,收录 盘中诗 鞶鉴图 等回文诗图,卷三辑录各家所作回文诗,卷四辑录各家所作回文词。清初,朱象贤重刻此书,并辑有续编十卷,附于桑世昌原著之后。据朱象贤所说,其妻胡慧藏有回文钞本二册,加以留心求访,共得图八十九幅,诗二百三十二首,词二十二首,赋一篇,厘为十卷,作为续编。此为清康熙中朱象贤原刻本。
《古今清谈万选》是晚明书坊编辑的一部小说选本,刊刻于万历年间。晚明时期,江南出版业发达,作为商品的日常读物层出不穷,这些日常读物,既有日用类书,也有各类供人消遣的笔记、小说。为了盈利,一些书坊和书贾也深度参与到这类通俗读物的编写中去。《古今清谈万选》即是此例,编纂和刊刻的人是明代的南京周氏家族,是从事出版行业的世家。明代南京的周姓书坊共有十四家,周近泉大有堂即在其内。除《古今清谈万选》外,周氏大有堂还刊刻过《皇明宝训》等书。 《古今清谈万选》的内容主要为志怪或传奇小说,共收录有68篇,为了招徕顾客,还刻有版画,作为营销手段。内文有版画插图多幅,人物生动,刊刻精美,具有很大的文学价值,同时也为后世的小说选编提供了范本,对《广艳异编》等小说的汇编也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
白话诗人王梵志,至今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谜。野史说他生于林檎树中,多少带有些神话的色彩。而他的诗作,甚至同是宗教诗,也呈现出思想驳杂的倾向。著名学者项楚先生在通观敦煌文献中以及各种笔记小说中现存的王梵志诗的基础上,考定王诗绝非一人一时之作,在缜密详博的词义注释之后又在按语以及前言、附录中对各个王诗可能产生时代段的诗作进行了细致的厘定,分析出了一些王诗背后存在的可能的隐身作者,为进一步研究开辟了方向,奠定了基调。
《春秋繁露》又名《董子》,乃西汉一代儒宗董仲舒(约前一七九 前一〇四)之代表作,集中体现了其政治哲学思想,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杂糅阴阳五行学说之思想体系,同时也反映出汉武帝时代儒学的基本面貌。梁启超谓 此为西汉儒家代表的著作,宜稍精读 。 《抱经堂丛书》本堪称迄今为止《春秋繁露》各版本中的刻本,历来颇受重视和好评。郑珍在《题移写〈春秋繁露〉卢氏校本》中曰: 卢绍弓复加考核,尤极精详。 李慈铭云: 阅《春秋繁露》,抱经堂本,凡十七卷八十二篇,为足本。 耿文光谓: 卢校本甚精,而脱文衍文尚多,疑误处亦复不少。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在《春秋繁露》条中注明: 抱经堂刊本善。 顾廷龙的《春秋繁露跋》指出: 嘉靖本及《汉魏丛书》本,卢抱经皆校过,其佳处已采入校本中。天启本亦曾手校,已由八千卷楼归江
《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一起合称《四书》,是儒家传道受业的基本教材。宋代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将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孟子》乃至《四书》,在今日看来,除去研讨中国古代思想史等方面的参考价值外,对现代人的修身养性、促进社会和谐,也有其可取之处。此次影印所用底本,为国家图书馆珍藏原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嘉定十年当涂郡斋刻嘉熙四年淳祐八年十二年递修本。 本次重印,对开本和版心进行了优化,并锁线装订。
《紫钗记》系明代戏剧家汤显祖 临川四梦 之一,取材于唐代蒋防的《霍小玉传》。其主要情节为:才子李益元宵夜赏灯,遇才貌俱佳的霍小玉,两人一见倾心,随后以小玉误挂梅树梢上的紫钗为信物,喜结良缘。不久李益高中状元,但因得罪欲招其为婿的卢太尉,被派往玉门关外任参军。李益与小玉灞桥伤别。后卢太尉又改李益任孟门参军,更在还朝后将李益软禁在卢府。小玉不明就里,痛恨李益负心。黄衫客慷慨相助,使两人重逢。于是真相大白,连理重谐。该剧热情讴歌了爱情的真挚与执着,深刻揭露了强权的腐败与丑恶。此本为明万历时期刊本,其中木刻版画为明代版画的精品。
《孔子改制考》是一部变法理论著作。在它的序言集中表达了康作书的目的,用大同社会代替封建专制统治,向封建社会提出了挑战,振聋发聩。其次,在书中,康有为猛烈抨击了封建专制主义,表现了民主自立的思想。康有为认为,人类大同理想要到遥远的太平盛世才能实现, 方今为 据乱之世 ,只能言小康,不能言大同。 然而,康有为并不是消极地等待大同之世,而是主张积极争取。
《新学伪经考》共十四卷,是奠定康有为变法理论体系的一部主要著作。该书初刊于 1891年,它和 孔子改制考 都是康有为打着公羊派的旗号,宣扬托古改制思想的重要著作,《新学伪经考》着重从经学方面进行论述,对传统的 古文 经学展开猛烈的攻击。该书于1894年遭清政府禁毁,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中再刻并进呈光绪皇帝,不久再度遭禁毁。梁启超赞叹此书是当时 思想界之一大飓风 。其石破天惊的论断不仅否定了 清学正统派 汉学的立足点,而且打开了人们重新认识、估价一切传统典籍的闸门,从而冲击了正统派学术文化,动摇了 恪守祖训 的观念,解放思想之功不言而喻。
《御制避暑山庄诗》又名《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图》,清圣祖玄烨撰诗,揆叙等注。《御制避暑山庄诗》是一部描绘清代皇家园囿胜景的诗画集。卷首有康熙五十年(1711)御制《避暑山庄记》,卷末有康熙五十一年(1712)揆叙等跋。书中收录康熙皇帝所选三十六景,每景题诗一首,景点名称即诗歌题名,诗题之下皆有小记,诗句有揆叙等人注解。注释双行小字,引文出处用朱线标示,全书有朱色句读,清晰醒目。是书绘制山庄三十六景,此书除了汉文刻本外,同时有康熙五十一年满文刻本。此次出版,据清康熙五十一年内府刊朱墨套印本影印。
平山堂位于扬州蜀冈,瘦西湖畔,*初为北宋欧阳修所修建。《平山堂图志》十卷卷首一卷,详述了平山堂之景观、沿革、旧闻。卷首附《名胜全图》百余幅版画,采用连页式绘图,雕工精美,图画细致,为清代版画代表之作。 平山堂为康熙、乾隆两帝南巡驻跸的行宫。乾隆三十年(1765),时任两淮转运使的赵之壁博搜群籍、网罗旧闻,仿照古人左图右书之义编成《平山堂图志》。其中有清代诸帝对平山堂及其周边名胜的御书、题咏,有对当地名胜景观的详细描述,有关于平山堂及其周边景观建筑的赋、诗、记、序、铭等文学作品。
本书据光绪辛卯年夏五上海鸿文書局刊本影印,王韬著。《绘图后聊斋志异》为经典笔记小说,共十二卷。作者通过追忆三十年所见所闻、可惊可谔之事,汇集成册,公众于世。整部小说涉及赞美男女恋情、批判清末现实、匡正伦理道德和传播西方风俗四个方面,通过凡人灵异化的描写手段,体现了迥然不同的社会时代环境,并且以含蓄的表达方式来反映当时中国的落后和腐败,寄以求得变法图强。
本书共八卷,系作者手定。卷一多碑志记传之文。卷二为辽、金、元、明故城及故宫考,均根据《辍耕录》《酌中志》《春明梦余录》及历朝官私各记载。卷三、卷四皆考订之文。卷五至卷八(外篇)均为序跋、行略、铭赞、杂文。集中骈体文十有二成,无不禀经制式,酌雅立言,与孙星衍《问字堂集》、阮元《研经室集》内骈文,可鼎足而三。缪筌孙之文以实为宗,力戒无根之论。
诗论专著,清方东树著,吴闿生评,据 武强贺氏刊本 影印。 二十一卷,卷首有吴闿生《序》,方东树《昭昧詹言述旨》。首卷通论五言古诗,以下分论 汉魏、阮籍、陶渊明、谢灵运、鲍照、 谢脁 、杜甫、韩愈、黄庭坚各 一 卷。 卷十一总论七言古诗,以下 分论从唐代王维、李颀至元代虞集、吴莱等 16 人。 卷十四通论七言律诗,以下分论 初唐诸家、盛唐诸家、杜甫、中唐诸家、李商隐、苏轼与黄庭坚 , 末卷附论诸家诗话。
梁启超著,介绍中国晚明至民国十二年近三百年来学术发展的专著。 据一九二九年上海民志书店刊本影印, 共十六章。本书系统介绍了清代学者在经、史、哲、文、音韵、训 诂、历算、地理诸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