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红旗下》是老舍倾注极大心血却没有完成的作品。是一部以清末北京社会为背景的自传体的历史小说。在老舍的笔下,热闹中的哀伤、嬉笑中的悲凉被写得自然逼真,十分传神。老北京的风情、旗人的风俗、面子文化的精髓也被他的妙笔描述得自然、熨帖、俏皮。作品虽未写完,但已经显示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反映了老舍晚年创作风格的成熟。
本稿以近代报刊诗话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其在1870-1919年间产生、发展和嬗变的诗学批评生态,还原报刊诗话的创作风貌,探讨该时期报刊文学的发展和演变轨迹,拓展近代诗学批评的研究领域。本稿对近代与民国诗话的“转型”问题予以特别的关注,在中西融合的历史潮流中,它生成于近代传媒,产生了新变,但也与传统诗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思想、艺术和体例、风格等各方面都直接继承古代诗话而有所发展并受到了传统诗学的深远影响。这种深层影响不但体现在近代报刊传统型诗话中,也体现于革命诗话、闺秀诗话和滑稽诗话等特色报刊诗话中。共有导言、正文和附录三部分,计五章。
本书分三部分,分别从日本汉诗人的别集、甲午战争汉诗专集以及当时的报刊上选录中日甲午战争前后日本文人所作与战事有关的汉诗。从历史角度看,这些作品受军国主义的影响,反映了战争的史实;从汉文学史角度看,这些作品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日本明治时代文学风气,反映了日本汉文学在历经一千余年发展之后的整体风貌,具有历史与文学的双重价值。
萧毅编著的《古玺读本(精)/古文读本》为古玺印文字的入门读本。选取四系,每系三类,每类五方,共计60方古玺印,并对这些玺印及其文字作了释文、注释以及延展阅读。注释方面,有定论的直接引用,无定论的用“一说”、“有人认为”等列出;关于器物出土、收藏、断代、分域等均有说明;延展部分则介绍文字学的基本知识以及背景介绍等。
本书涉及的材料,是商代晚期王室占卜留下的龟甲和胛骨。按照甲骨文字内容,分为“世系类”“军事政治类”“天文类”“环境与自然经济”“动物类”等部分,不仅对甲骨文字形有解释说明,对我国上古历史政治军事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