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毅编著的《古玺读本(精)/古文读本》为古玺印文字的入门读本。选取四系,每系三类,每类五方,共计60方古玺印,并对这些玺印及其文字作了释文、注释以及延展阅读。注释方面,有定论的直接引用,无定论的用“一说”、“有人认为”等列出;关于器物出土、收藏、断代、分域等均有说明;延展部分则介绍文字学的基本知识以及背景介绍等。
本书分三部分,分别从日本汉诗人的别集、甲午战争汉诗专集以及当时的报刊上选录中日甲午战争前后日本文人所作与战事有关的汉诗。从历史角度看,这些作品受军国主义的影响,反映了战争的史实;从汉文学史角度看,这些作品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日本明治时代文学风气,反映了日本汉文学在历经一千余年发展之后的整体风貌,具有历史与文学的双重价值。
凡国栋编著的《金文读本(精)》为金文的入门读本。选取商周时期经典的金文器物,并对器物上的金文文字文字作了释文、注释以及延展阅读。注释方面,有定论的直接引用,无定论的用“一说”“有人认为”等列出;关于器物出土、收藏、断代、分域等均有说明;延展部分则介绍文字学的基本知识以及背景介绍等。
《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门弟子言行的书,很早见录于《汉书·艺文志》,属“六艺略”《论语》类,二十七卷。后世著录篇卷有所不同。今传本《家语》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家语》自魏王肃为之作注,始得以广泛流传,然其真伪历来也因王肃作注而争论不休。《孔子家语疏证》是清人陈士珂力证《家语》非王肃伪造的一部学术著作,在清代一片声讨王肃注《家语》的学术环境中,陈氏此作显得有些个性独标,这在今天看,倒正显示出它特殊的学术价值来。清人重考证,持《家语》“伪书说”者,如范家相《家语证伪》、孙志祖《家语疏证》,都是条分缕析之作,能与之相敌的唯有陈氏此作。陈士珂以“疏证”的方式维护王肃注本《家语》,他的“疏证”是有些特别的,因为他在“疏证”的时候絶不羼杂哪怕半句个人意见,只是在《家语》原文段
吴海涛等著的《淮河流域环境变迁史(精)》共分八个部分,主要内容是:以12至19世纪淮河流域社会和环境变迁为研究对象,主旨在考察中国历目前原本相对发达的文明之地演变为相对落后地区的主要原因。本书主要探讨:历史时期淮河流域社会与环境变迁的主要表现及其根源;元明清时期封建政府为保漕运而牺牲地方利益、强制迁徙等决策行为对淮河流域的影响;社会与环境变迁对该区域生产方式、人地关系、产业结构、交通地位、城镇建设等方面的影响;社会与环境变迁而致该区域民众心理、民风民俗、民间信仰以及基层社会组织方式等社会深层方面的变迁;淮河流域灾害对当时政局的影响及政府、社会对灾害环境的适应与应对行为。
本书分三部分,分别从日本汉诗人的别集、甲午战争汉诗专集以及当时的报刊上选录中日甲午战争前后日本文人所作与战事有关的汉诗。从历史角度看,这些作品受军国主义的影响,反映了战争的史实;从汉文学史角度看,这些作品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日本明治时代文学风气,反映了日本汉文学在历经一千余年发展之后的整体风貌,具有历史与文学的双重价值。
本丛编共10辑,收录元明清入台、在台文人诗文集36种。是对台湾古代一批有影响力的文人、官员文集所做的大型文献整理。其诗其文从多角度原汁原味地呈现台湾本土的社会历史及人文风貌,体现与祖国大陆水乳相溶的文化血缘关系。所有古籍原稿、刻本均从闽台两地各图书馆及纪念馆搜罗而来,且多未刊刻出版。此次出版,系在两岸各地馆藏家藏原稿、刻本的基础上,由海峡两岸学者对照文献的多种版本校订整理而成。 第六辑收录文献包括:《偷闲录(陈维英)、《观海集/海音诗》(刘家谋)、《石兰山馆遗稿》(施琼芳)、《宛羽堂诗钞》(徐一鹗)。
﹁異文﹂包括作者、標題、序言、正文等。其異文或自成門派,或出多家,或載他本,有可供參考者,則於該段正文後,以先本書再他書為序,列作異文,各條異文,以引文為序。當年錢師審讀田奕碩士論文《論宋詞查重》時說,電腦查重,詞比詩難,中比西妙。不必再行手工費力露拙,僅止﹁盡量提供﹂足矣,不多寫,不上課。本書另置有﹁附錄﹂,收錄較異文繁雜之參考文字,則收於適當位置。專著部分,則以標題或節段為單位,在近處依次記錄異文,並在其下標明出處。異文項僅取必要之文,不取底本之外確知為舛錯之字; 不輕取無版本依據之字,無異作者又無異文者不再引錄。由於本叢書使用電腦編輯, 終將流歸鉅大﹁數字工程﹂,因此本書編輯必須適應古籍校、注、疏、箋多樣內容及格式。本書﹁異文﹂立﹁多取數字﹂為對位原則,俾令笨直之電腦能
本丛编共10辑,收录元明清入台、在台文人诗文集36种。是对台湾古代一批有影响力的文人、官员文集所做的大型文献整理。其诗其文从多角度原汁原味地呈现台湾本土的社会历史及人文风貌,体现与祖国大陆水乳相溶的文化血缘关系。所有古籍原稿、刻本均从闽台两地各图书馆及纪念馆搜罗而来,且多未刊刻出版。此次出版,系在两岸各地馆藏家藏原稿、刻本的基础上,由海峡两岸学者对照文献的多种版本校订整理而成。 第五辑收录文献包括:《北郭园全集》(郑用锡)、《啸云诗文钞》(林树梅)。
本丛编共10辑,收录元明清入台、在台文人诗文集36种。是对台湾古代一批有影响力的文人、官员文集所做的大型文献整理。其诗其文从多角度原汁原味地呈现台湾本土的社会历史及人文风貌,体现与祖国大陆水乳相溶的文化血缘关系。所有古籍原稿、刻本均从闽台两地各图书馆及纪念馆搜罗而来,且多未刊刻出版。此次出版,系在两岸各地馆藏家藏原稿、刻本的基础上,由海峡两岸学者对照文献的多种版本校订整理而成。 第三辑收录文献包括:《小琉球漫志》(朱仕玠)、《 海东札记》(朱景英)、《杨廷理诗文选集》(杨廷理)、《东槎纪略》(姚莹) 。
《菜根谭》一书,将儒、释、道融入其中,有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释家的出世和著者对生活的体会、参悟等,以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笔法,阐述了静心、修身、为人、待人、出世、入世等各个方面的人生哲理和方式方法,以此告诫后生学子做事要先做人,做人要先立德的道理,人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活出生命的本真,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此次编译的《菜根谭新解》,分为上卷和下卷,上卷为225则,下卷为135则,按照目录、原文、释义、词语注释、浅析以及部分典故和短文形式编排,其中的典故和短文是为了加深对该书原文的解读。
本丛编共10辑,收录元明清入台、在台文人诗文集36种。是对台湾古代一批有影响力的文人、官员文集所做的大型文献整理。其诗其文从多角度原汁原味地呈现台湾本土的社会历史及人文风貌,体现与祖国大陆水乳相溶的文化血缘关系。所有古籍原稿、刻本均从闽台两地各图书馆及纪念馆搜罗而来,且多未刊刻出版。此次出版,系在两岸各地馆藏家藏原稿、刻本的基础上,由海峡两岸学者对照文献的多种版本校订整理而成。 第九辑收录文献包括:《栗园诗钞》(罗大佑)、《台海思恸录》(黎景嵩)、《瑞桃斋诗文集》(吴德功)、《窥园留草》(许南英)。
本丛编共10辑,收录元明清入台、在台文人诗文集36种。是对台湾古代一批有影响力的文人、官员文集所做的大型文献整理。其诗其文从多角度原汁原味地呈现台湾本土的社会历史及人文风貌,体现与祖国大陆水乳相溶的文化血缘关系。所有古籍原稿、刻本均从闽台两地各图书馆及纪念馆搜罗而来,且多未刊刻出版。此次出版,系在两岸各地馆藏家藏原稿、刻本的基础上,由海峡两岸学者对照文献的多种版本校订整理而成。 *辑收录文献包括:《钓矶诗集》(邱葵)、《恬庵遗稿》(蒋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