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茂元《唐诗选》选录诗人一百二十余家、诗作近六百首,繁简适中,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唐诗的艺术特征和发展脉络;选目曾经马茂元反复思索,具有内在系统性,体现了他对唐诗的基本认识。体例上分为诗人小传、题解、注释、总评四部分。马茂元唐诗研究的个性特征,是在他对唐诗大量记诵的基础上感发而来的。正因如此,《唐诗选》之点评尤能指示诗作的艺术性;又因马茂元对古典文学的独特认知,故能从艺术性中归结出唐诗发展的脉络。《唐诗选》注释除通常的释义外,还对全诗关节与疑难处作提挈点拨,点明诗艺上的继承关系。通过注释,读者不仅能正确地理解作品的内容,还能以此为阶梯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作品。
内容简介 中国本土经学教育自有一整套教育思想、方法、内容和*验,诵读是诗词歌赋文言文学习的基础。文言又称雅言,诵读文言又称雅音、吟诵、吟哦等。章黄文脉、南金书院文脉松斋张本义先生强调, 口耳之学 是中国固有学术的特征之一,吟诵正是这种口耳之学的凭借 吟诵不同于一般的声乐艺术,更承载着广泛的文字、语言、音乐、文学、历史、教育等诸方面的信息和遗传密码,是学习中华经典、掌握中国固有学术和艺术的一把钥匙。 明道堂经学馆是一家致力于传播中华文化、传承中国传统经学、助力天下家庭文化养成的文化机构。《道德经》雅音吟诵读本,由明道堂经学舘创办人 松斋先生入室弟子董妘橦院长策划并主导编写,希望广大国学爱好者以雅音诵读美妙音声叩问先哲,登堂入室。
马茂元选注的《唐诗选(上下)(精)/粹雅丛编》选录诗人一百二十余家、诗作近六百首,全面地反映了唐诗的艺术特征和发展脉络;体例上分为诗人小传、题解、注释、总评。注释除通常的释义外,还于全诗关节与疑难处作提挈点拨,点明诗艺上的继承关系。通过注释,读者不仅能正确地理解作品的内容,还能以此为阶梯从艺术角度去欣赏作品。总评与注释中随机生发的点评呼应,以显示全诗精要,也能借此作前后左右的对照,凸现唐诗演进之轨迹。言简意赅,往往落笔生辉。
《商子汇校汇释》旨在汇集前人校注《商子》的已有成果,计收入历代版本二十种,主要校勘参考用书及注释专著四十七种,兼收各家在校勘、考订、注释方面的不同见解,力求完备,反映古往今来《商子》研究的基本情况,是原 商君书注释组 两代人十年工作*为精华的总结。
马茂元选注的《唐诗选(上下)(精)/粹雅丛编》选录诗人一百二十余家、诗作近六百首,全面地反映了唐诗的艺术特征和发展脉络;体例上分为诗人小传、题解、注释、总评。注释除通常的释义外,还于全诗关节与疑难处作提挈点拨,点明诗艺上的继承关系。通过注释,读者不仅能正确地理解作品的内容,还能以此为阶梯从艺术角度去欣赏作品。总评与注释中随机生发的点评呼应,以显示全诗精要,也能借此作前后左右的对照,凸现唐诗演进之轨迹。言简意赅,往往落笔生辉。
此刻为宋绍兴十八年(1148)荆湖北路安抚使司刻递修本,十一行二十字,小字双行三十字,白口,左右双边。《建康实录》是六朝史料集,记载定都建康的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朝史事,起自东汉献帝兴平元年(194), 建于陈后主祯明三年(589), 体例上兼采实录和纪传两体。
本书为《御选唐宋文醇》点校版,隶属《四库全书》。乾隆三年御定。明茅坤尝取韩、柳、欧、苏、曾、王之文,以编唐宋八家文钞,共五十八卷,清高宗弘历选,允禄等编。全书共录唐宋十大家散文474篇。各家文章书、序、论、记等分类编辑,只有苏轼的上书、奏状、对策等篇目以撰写时间编次,书中还采录了各家评语,并引用正史或杂说加以考订,内容完备、权威,是清代*有影响的唐宋散文选本。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 兵学圣典 。全书共十三篇。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历代都有研究应用。已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走向世界。 本次出版的《线装国学馆 孙子兵法》增加了注释、译文,每条计策均附有简短历史故事,以帮助读者加深对原著的理解。
易林,汉代焦延寿所著,是易学目前的重要著作。共計16卷,對周易進行詳細解讀,是易學目前的重要文獻。本书以元代《易林注》为整理对象,以续修四库影印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元抄本为底本,进行精心校勘,是研究易学的重要文献。
《失落的巅峰:六位中共前主要负责人亲属口述历史》由知名口述史作家周海滨面对面采访了中共六位领导人--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博古、张闻天、胡耀邦的亲人,通过亲人的口述展现出家庭生活里质朴与真实的领袖人物,让读者体会到历史洪流中抗争与妥协的壮烈人生以及亲人口述下喧嚣与缄默的历史细节,更是中共领袖不为人知历史细节最新披露。其中包括陈独秀的修墓始末、瞿秋白的平反始末、李立三的异国情缘、秦宪邦(博古)的坠机细节、张闻天的最后岁月以及胡耀邦的改革情怀。
2016年3月27日,国务院颁布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899部)和 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14家),使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总数达到了12274部、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数量达到180家。本书从第五批《名录》精选六十部珍贵文献呈现给大众,并展示第五批 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基本情况。